硬读《随园诗话》(4)

      卷一

     一(下)

   《随园诗话》原文:

       鄂西林相公《辛丑元日》云:“揽镜人将老,开门草未生。”《咏怀》云:“看来四十犹如此,便到百年已可知。”皆作郎中时诗也。玩其词,若不料此后之出将入相者。及其为七省经略,《在金中丞席上》云:“问心都是酬恩客,屈指谁为济世才?”《登甲秀楼》绝句云:“炊烟卓午散轻丝,十万人家饭熟时。问讯何年招济火,斜阳满树武乡祠。”居然以武侯自命,皆与未得志时气象迥异。

       鄂尔泰(1677—1745年),西林觉罗氏,字毅庵,满洲镶蓝旗人。康熙朝举人,任内务府员外郎,与田文镜、李卫并为雍正帝心腹。雍正三年,迁广西巡抚,四年调任云贵总督,兼辖广西。在云南实行设置州县、改土归流,加强中央对西南地区的统治。雍正帝驾崩,与张廷玉等同受遗命辅政,担任总理事务大臣,历任军机大臣、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经筵讲官,管翰林院掌院事,加衔太傅,国史馆、三礼馆、玉牒馆总裁赐号襄勤伯。乾隆十年,以病解职,卒,享年六十六岁。乾隆帝亲致祭,谥文端,配享太庙,入祀京师贤良祠。乾隆二十年,因其侄鄂昌与门生胡中藻案,灵位被撤出贤良祠。著有《西林遗稿》。

      郎中,属员外级, 就是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丞相、尚书、侍郎的高级官员。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战国始有,秦汉治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侍郎是汉代郎官的一种,本为宫廷的近侍。东汉以后,尚书的属官,初任称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郎中作为医生的称呼始自宋代。尊称医生为郎中是南方方言,由唐末五代后官衔泛滥所致。

      经略,本指筹划治理或要略。在古代也是一个官职名称。语出《左传·昭公七年》:“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杜预注:“经营天下,略有四海,故曰经略。”南北朝时曾设经略之职,唐初边州置经略使,宋置经略安抚使,掌一路民兵之事,皆简称“经略”。明清两朝,凡遇有重要军务时即特设经略,统理一省或数省军务,职位高于总督,事毕即罢。清代经略大臣在封疆将帅中居第一位,官阶一般为正二品或从一品。鄂尔泰于雍正十年(1732年)因清朝在西北两路用兵,出任三边经略,赴陕甘前线督师,数月后回京复命。民国初尚有沿置者。

       七省经略,洪承畴,字亨九,南安即今福建省南安县人。崇祯末年任蓟辽总督,与清军战于松山,兵败降清,随多尔衮入关打败李自成,又帮多铎攻打江南,充当清军开路先锋。此时,洪承畴任七省经略,驻在南京。——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中丞 ,官名。汉代御史大夫下设两丞,一称御史丞,一称御史中丞。因中丞居殿中而得名。掌管兰台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因负责察举非案,所以又称御史中执法。东汉以来,御史大夫转为大司空,以中丞为御史台长官。唐、宋两代虽然设置御史大夫,也往往缺位,而以中丞代行其职。明代改御史台为都察院,都察院的副职都御史即相当于前代的御史中丞。在清朝,中丞是对巡抚的尊称。巡抚(从二品)是仅次于总督的封疆大吏,同时还兼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一职,这个职务相当于古代的“御史中丞”,所以被尊称为“中丞”。

       甲秀楼,在贵州省贵阳市城南的南明河的万鳌矾石上(这块石头酷似传说中的巨鳌)而建,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始建于明朝,后楼毁重建,改名“来凤阁”。清代甲秀楼多次重修,并恢复原名。现存建筑是宣统元年(1909年)重建的。甲秀楼上下三层,白石为栏,层层收进,由桥面至楼顶高约20米。南明河从楼前流过,汇为涵碧潭。楼侧由石拱“浮玉桥”连接两岸,桥上原有小亭一座叫“涵碧亭”。甲秀楼朱梁碧瓦,四周水光山色,名实相符,堪称甲秀。

       卓午,指正午。唐 李白《戏赠杜甫》诗:“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

       济火,彝族传奇人物。相传,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南征时,水西彝族酋长济火(彝名"妥阿哲")曾于黔西北和滇东北部分地区亲迎蜀军,在今贵州西北积粮通道,协助平孟获有功,受封为“罗甸王”。

        武侯,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本人翻译:

       鄂尔泰在《辛丑元日》诗里写道:“揽镜人将老,开门草未生。”在《咏怀》诗里说:“看来四十犹如此,便到百年已可知。”这都是其担任内务府员外郎职务时所作。赏玩其词,好像并没有想到自己日后能够出将入相。等到他担任七省经略(实际为“三边经略”)时,《在金中丞席上》一诗中写道:“问心都是酬恩客,屈指谁为济世才?”在《登甲秀楼》绝句中又写:“炊烟卓午散轻丝,十万人家饭熟时。问讯何年招济火,斜阳满树武乡祠。”此刻的鄂尔泰居然以诸葛亮自比,与当年未得志时的诗作风格完全不一样了。


《随园诗话》原文:

         张桐城相公则自翰林至作首相,诗皆一格。最清妙者:“柳阴春水曲,花外暮山多。”“叶底花开人不见,一双蝴蝶已先知。”“临水种花知有意,一枝化作两枝看。”《扈跸》云:“谁怜七十龙钟叟,骑马踏冰星满天”《和皇上〈风筝〉》云:“九霄日近增华色,四野风多仗宝绳。”押“绳”字韵,寄托遥深。

          张英(1637年-1708年),字敦覆、梦敦,号圃翁,安徽桐城人。清朝政治人物,官至大学士。张廷玉是其次子。张英为康熙六年(1667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充日讲起居注官,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康熙十六年(1677年),入直南书房,史载:“每从帝行,一时制诰,多出其手。”曾充任《国史》、《一统志》、《渊鉴类函》、《政治典训》、《平定朔漠方略》总裁官。圣祖尝语执政:“张英始终敬慎,有古大臣风。”康熙四十年(1701年),以衰病求罢,诏许致仕。书房自书对联:“读不尽架上古书,却要时时努力;做不尽世间好事,必须刻刻存心。”晚年隐居安徽桐城龙眠山。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帝南巡,张英迎驾于江苏淮安,帝赐御书榜额,随至江宁。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帝再度南巡,张英迎驾于江苏淮安清江浦,仍随至江宁。卒谥文端,雍正时赠太傅。著有《聪训斋语》、《恒产琐言》、《文端集》等。张英家族人才辈出,家族六代共出进士十三人,其中入翰林者十二人。张英长子张廷瓒,康熙十八年(1679年)进士,入翰林,官至詹事府少詹事;次子张廷玉,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入翰林,官至保和殿大学士,雍正时设立军机处,最初典章皆出其手,与鄂尔泰等同为军机大臣,且恩遇最隆。张英、张廷玉父子二代为相,“父子双学士,老小二宰相”、“门第荣耀,世不多见”,是中国历史的美谈。

        翰林,古代官名。它的由来可以一直追溯到唐朝。唐玄宗时,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翰林学士,专掌内命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的文件,如任免宰相、宣布讨伐令等。由于翰林学士参与机要,有较大实权,当时号称“内相”。首席翰林学士称承旨。北宋时,翰林学士开始设为专职。明代,翰林学士作为翰林院的最高长官,主管文翰,并备皇帝咨询,实权已相当于丞相。清代沿用明代制度,设置翰林院,主管编修国史,记载皇帝言行的起居注,进讲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的文件;其长官为掌院学士,以大臣充任,属官如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和庶吉士等,统称为翰林。

        首相,谓宰相中居首位者。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二:“是时众中惟首相王珪因奏延安郡王当为皇太子,馀人无语。”《宋史·曾公亮传》:“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 清孔尚任《桃花扇·设朝》:“不料今日做了堂堂首相,好快活也。”

        扈跸,音hù bì,是随侍皇帝出行至某处的意思。扈,指随从;护卫。后多指随侍帝王。百官从驾,谓之扈从。——《封氏闻见记》。跸,指帝王的车驾或行幸之处。陆游《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诗:“扈跸老臣身万里,天寒来此听江声。”

本人翻译:

        张英则是自翰林起一直到担任首辅宰相,其诗作却是一种风格。最清妙者:“柳阴春水曲,花外暮山多。”“叶底花开人不见,一双蝴蝶已先知。”“临水种花知有意,一枝化作两枝看。”《扈跸》云:“谁怜七十龙钟叟,骑马踏冰星满天”《和皇上〈风筝〉》云:“九霄日近增华色,四野风多仗宝绳。”押“绳”字韵,其含义寄托深远啊。

       附:为啥说“九霄日近增华色,四野风多仗宝绳。”押“绳”字韵,寄托遥深。

       “九霄日近增华色,四野风多仗宝绳。”是张英和诗,原作为皇帝诗《风筝》。此句的字面意思:“风筝在大风天气里飞得越高越显得华彩,全倚仗着风筝线这根宝绳啊。”而暗含的意思则是颂圣。将自己比如风筝,因为飞得高而“增华色”,而在“四野风多”的环境里能够飞得高,则是因为依仗着“宝绳”。张英在此诗句中,暗中表示自己的荣耀,系于一“绳”,蕴含臣服和感恩的意思。所以,袁枚说其“寄托遥深”。

你可能感兴趣的:(硬读《随园诗话》(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