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刺锥的学名

短刺锥的学名在1998年版的《中国植物志》里是Castanopsis echidnocarpa,一直以来我使用的也是这个学名,echinocarpa的意思是“蛇皮果的”,这也曾使我备感疑惑,命名人是如何将一个锥属物种的果实联想到“蛇皮”的呢?以及什么叫“蛇皮果”呢?我私下以为是其果干后颜色、纹路之故,但考虑到拉丁种名可以是天马行空的——只要能说出个道理来,便没深究。

今天查网络版iPlant才发现这一我国西南常见种竟然未收录,仔细检查发现,原来1999年《Flora of China》将学名修改为Castanopsis echinocarpa,因而直接检索提供的中文描述是没有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我以为是后人做了拼法纠错——有些过去错误的拼法是可以直接修改更正的。结果出乎意料,echinocarpa竟是不同于echidnocarpa的单词,意为“刺果的”,而这恐怕比原来的更形象些。

让我们来梳理一下,短刺锥这个新种是约瑟夫·道尔顿·胡克(Joseph Dalton Hooker)和Thomson两个植物学家认定的,他们的文章未投稿,手稿记录下Castanea echinocarpa这个学名,后由弗里德里希·安东·威廉·米克尔(Miquel, Friedrich Anton Wilhelm)代发表。1863年Miquel在Journal of Botany, British and Foreign. London发表裸名Castanopsis echidnocarpa,没有描述,可不知怎么,同年他在Annales Musei Botanici Lugduno-Batavi. Amsterdam正式发表时,种加词就变成“echinocarpa”了。次年,Miquel在Prodromus Systematis Naturalis Regni Vegetabilis ... (DC.)修订该种地位时再次使用Castanea echidnocarpa这个学名(注意它的种加词),受优先权法则,该种学名应为Castanopsis echinocarpa无疑。《中国植物志》可能没有注意到这两个加词的差别,似乎认为Miquel 1863年首次发表的裸名应当为其本义,而在正式发表时出于疏忽少了一个字母,因而在次年描述及后来多数学者引用时采用echidnocarpa。然而,若要完全准守法规,使用无“d”的加词才更为准确。抛开那么多阴差阳错,它着实是个不错的单词,含义也相称,有种意料之外,而在情理之中的意味。

短刺锥-果序,朱仁斌 摄

你可能感兴趣的:(短刺锥的学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