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你还在使用低效学习法

图片发自App

近日读了斯科特.杨的《如何高效学习》,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好处。


作者在书中描述了机械记忆与整体性学习的有关概念。前者是反复地记忆信息,希望以此牢记;而后者更强调是一种学习理论,它更精确、全面地描述了我们大脑是如何工作的。

要更好地学习,就需要我们在学习中创造尽可能多的联系,那样记得越牢。

我们学习的内容可以分为以下五点:

(1)随意信息:一系列事实、日期、定义或规则,缺少逻辑,需要死记硬背;
(2)观点信息:存在争论的信息;
(3)过程信息:教导你怎么行动的信息;
(4)具体信息:在实际中可以观察到、听到、触到的信息;
(5)抽象信息:缺少感官的直接联系。


我们已经知道了信息的分类,但对一个知识的掌握程度呢?同样,我们将之分为五个阶段:

(1)获取阶段,在此你需要问自己“我以前看过或听过这个知识吗”;
(2)拓展阶段,问“这知识从何而来,与哪些知识有关系吗”;
(3)理解阶段,问“我理解知识的含义吗”;
(4)纠错阶段,问“我删除了哪些错误或不够恰当的联系吗”;
(5)应用阶段,问“我将知识运用到了实际生活吗”。

在你经历每一个阶段时你都应当如此问问自己;当然,整体性学习也并不是一定得按照这个顺序,步骤之间可以往返,也可以跳跃(书中内容有更为详尽的介绍,有兴趣的话朋友们可以找来读一读)。

关键来了,我们知道了这些基础性的概念,我们应该如何高效学习呢?

关于阅读方法,推荐大家使用积极阅读法。就是说,在指读法(手指指哪儿读哪儿,一大好处是可以控制和调节阅读速度。)的基础上,你阅读一节内容后,在笔记本上写下每章的标题和亚标题,在做笔记的过程中,你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1)这一节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我这样才能记住主要观点?(3)我要怎样将主要观点拓展以及应用它?

这三点可以作为一个参考,读者朋友们可以发挥自己想象力努力思考,读书本来就是需要读者和作者一起思考的。

书中还有一些比较优秀的方法,都可以借鉴一下。

比如比喻法。在语文课本中比喻的修辞手法我们已是耳熟能详,只需在此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1)阅读完教材和笔记后,写下五个主要观点;

(2)针对每个观点,写一个可以解释观点的比喻;

(3)应用10岁规则:能否将这个解释给10岁孩子听?

(4)针对其他观点,重复以上规则,知道真正理解。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希望今天你我都有进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听说,你还在使用低效学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