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目标与路径

摘要:在2020 开初,新冠肺炎引发的严重疫情使得全国人民都宅在家里无法正常出行,本应如期开学的大学生们也不得不在线上学习社交和娱乐。疫情的发生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作为特殊群体的大学生尤其应该格外关注。本文运用问卷、访谈等调查方法,客观分析了新冠疫情期间大学生们普通的心理健康状态,再结合我国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方面的现状和不足,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为建设和完善我国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新冠疫情;大学生心理状况;心理危机干预;积极心理学


前言

社会重大疫情的出现通常伴随着人们不同程度的心理危机的产生,这将给人们的心理素质带来严峻的考验。作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新冠疫情具有持续性、广泛性、不确定性、影响全面性和易感性。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后,及时有效地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是国家救援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对大学生群体采取及时有效的检测以及心理干预是必不可少的。调查发现,虽然大学生整体对新冠疫情认知情况良好,但也有一些学生存在负性情绪,比如过分的焦虑担心、无聊乏闷、压抑焦躁等。对于这种情况,需要通过科学有效的心理干预及时给予专业的情绪调节和行为指导。


一、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价值

1.1 积极心理学的内涵

如今,积极心理学开始潜移默化地以“爱、勇气和幸福感”等积极向上的方式出现在生活当中。作为一种新型的心理学模式,积极心理学以人性积极面作为研究基础,主张通过快乐、健康、勇敢、幸福、积极、充满爱以及建设性的情绪来看待生活。与此同时积极心理学也主张发扬乐观、感恩、智慧、仁爱、宽恕等人类的美德,如今积极心理学的作用正不断地被发掘和所应用,促进了人类自身正向潜质的发展。

 1.2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价值

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积极的人生目标与价值观,不仅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成就感,还有助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提升。积极心理学关注大学生的积极情绪,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乐观主义体验,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大学生对于幸福感与生活质量的关注;除此之外,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自我导向和自我管理方面也发挥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它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的人格特质,构建积极的情绪,进而增强其情绪的稳定性。


二、新冠疫情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原因分析

2.1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为了更加科学地了解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我们对其开展了问卷调查。通过问卷数据专业分析,可以归纳出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大学生对本次疫情特点认知情况良好,对防疫控制持积极态度。据调查,33.89%的人对疫情信息表示非常关注,56.67%表示比较关注,其对于新冠肺炎的认知主要包括传播途径、有效防护措施、发病症状、治疗技术。81%的人对于发生的新冠疫情选择正常看待,认为做好隔离防护措施就不易被感染。

大多数同学网络信息辨别能力有待加强,对于相关信息认知和筛选需要正确引导。据调查,93.33%的人能通过网络渠道获取疫情相关信息,对于能否辨别相关信息真伪,只有27.78%的人表示能够非常清楚辨别,31.11%的人表示无法辨别,41.11%的人表示视情况而定。

有一部分大学生存在负面情绪,这很容易导致不良行为的产生,迫切需要及时有效的方法渠道给予其情绪认知引导并进行心理干预。根据调查,在新冠疫情防控阶段,很多大学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主要表现为是焦虑担心、无聊郁闷、恐慌失落等,在这群人中,有14.44%的人认为自己需要心理援助,主要是情绪调节、行为指导等。

尽管绝大部分大学生可以客观理性应对本次疫情的影响,但仍然需要科学引导其对社会危机、意外挫折等应激类事件做到可以客观辩证的理解和认识。据调查,12.22%的人表示此次疫情对个人生活和学习状况影响非常大,50.56%的人表示影响较大,37.22%的人表示影响较小。同时,大多数人能够客观地评价本次疫情对自己的影响,亦能认识到影响中积极的一面,如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国家治理能力的新认知、责任意识的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等。

2.2导致大学生心理危机出现的原因

2.2.1受到家庭的影响

突如其来的家庭矛盾与冲突很容易导致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产生波动。受疫情影响,很多家庭由于收入骤降、职业面临困境、与家人相处时间过长但缺少有意义的沟通等原因导致家庭矛盾层出不穷。有些城市的婚姻登记处甚至出现了离婚预约每天爆满的情况,这其中受到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家中的孩子。在一个家庭当中,父母无休止的矛盾与争吵无疑是对孩子心理健康的一个极大挑战,情况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学生封闭抑郁、不愿与外界产生交流。

2.2.2缺少正常的社交活动,倾诉要求得不到很好的发泄

通常情况下,人们会在过年期间进行走亲访友或者外出游玩。但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大学生们无法外出活动,享受美食和美景,日常的社交活动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由于同龄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突然减少,在家与父母相处时间过长而矛盾增加,进而导致了大学生们内心负面情绪和一系列的心理波动。由于在家隔离的时间过长,靠电脑和手机带来的短暂快感也逐渐降低,因而很多大学生无聊、烦躁、易怒、焦虑等不良情绪开始逐渐显露出来。有些学生会向父母进行情绪宣泄,也有部分内向的学生不会选择常规的渠道和手段对不良情绪进行排解,因而很容易在疫情的影响下出现内向抑郁和交流障碍的情况。

2.2.3长期未返校,游戏、短视频 APP 等占用大量时间

受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响,人们长期宅在家里无法出门,促使了短视频和游戏行业出现了空前的增长趋势,很多大学生们也在游戏和短视频当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据统计,在疫情期间,IOS 免费榜中排名前十的棋牌类游戏的日均下载量较往常有三倍以上增长,而移动端游戏用户的规模也较往常增长了 30%,平均每人的单日使用时长增加了 17.8%。而和平精英、王者荣耀的玩家规模更是迎来了 30%以上增长。根据易观千帆数据统计,1 月 26 日至 30 日的5 日之内,抖音和快手等短视频APP用户的日均使用时长较春节之前几乎增加了将近 1 亿小时。 尽管在疫情期间游戏和短视频等APP使大学生们拥有了短暂的轻松愉悦时光,但是与之带来的是由于阅读和学习时间减少而造成的注意力和思考力的直线下降。可以说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

2.2.4受到就业压力的影响

在毕业之后获得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可以说是每个大学生的愿望。但由于新冠疫情的发生,导致大学生们不得不待在家里把大量时间花费在休息和娱乐上,不愿意去思考和规划未来,从而导致了假期间短暂性的放纵与堕落,但是同辈之间的竞争和曾经优秀的过往也会让他们感到不同程度的压力和焦虑。这种情况在不同年级有不同的体现,比如低年级大学生通常是学业焦虑,而高年级大学生的焦虑主要来源于就业或是读研。从外部环境来看,新冠疫情导致国家各行各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打击,大量公司出现裁员甚至倒闭的情况,大学生竞争激烈、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再加上新冠疫情爆发时期,国内很多省份实施“全面封锁”,导致很多大学生没有办法外出进行实习和工作,因而失去了很多可以积累经验的实践机会。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怀疑自我、焦虑等心理状态,甚至对于身边的人传播负面能量。如果在这个过程之中,教师和家长没有对大学生进行及时的关注和干预,那么很容易导致其形成心理危机。

三、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现状与不足


3.1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不健全

由于我国的心理危机管理起步比较晚,目前仍属于一个新兴学科,因而我国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有着较大的完善空间,从80年代高校心理干预逐渐受到重视到现在,许多高校已经从成立了专门的心理干预机构,有的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机制正在逐步建设跟完善,大多采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干预模式,正朝着专业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并且和互联网联系越来越密切。

同时,笔者通过文献研究和访谈,归纳出了我国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不足之处:相关意识淡薄观念滞后,对心理危机教育重视不足;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缺乏制度的保障;专业力量匮乏,心理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干预体系不健全,没有完整的预防、预警、干预、善后护理体系。同时,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与积极心理学相结合的也较少。

3.2观念较为落后,干预意识不足

虽然目前很多高校都搭建了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不过仍在存在工作理念十分落后、对心理危机相关干预知识宣传力度不足、工作开展缺乏针对性等问题。而且对于已发生的心理危机事件,拥有更高的关注度,这就导致一旦遭遇突发事件,该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将很难有效发挥自身的干预作用。另一方面,大学生群体普遍缺乏危机求助意识,在遭遇心理危机的时候,比起向专业人员寻求帮助更愿意选择自我调节。

3.3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应急能力较差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都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设立,与此同时也展开了一系列心理辅导相关活动。由于大学生群体即将面临毕业、择业、情感考学等多个方面的压力与挑战,这很容易导致其心理问题的产生。一旦寻求帮助的学生数量增加,那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将很难给予学生行之有效的帮助。倘若有突发事件发生,那么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在应急方面的能力问题就会暴露出来。高校现有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都是危机出现快速解决的措施,但是这种反应较为滞后,也十分被动。在我国干预系统不健全且干预资源与专业人员都相对缺少的情况下,难以保障实际干预效果。因为信息的不对称性以及危机反映滞后性 等情况的存在,会导致问题恶化严重。 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需要有完善的制度 体系来作为保障。因此,可以构建预警机制,这样可以使危机发生时调动和整合各方力量,进而有效地对危机进行干预。


四、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目标与措施

4.1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干预的目标

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干预的目标主要是要减少大学生的负面心理情绪,提升大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塑造大学生的积极人格品质,构建大学生的健康心理系统等。

4.1.1减少大学生的负面心理情绪

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需要提升大 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减少大学生的负面心理情绪,帮助大学生形成更多的积极心理情绪,更加积极上进、更加具有爱 心,具有更多的正能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和价值观等。

4.1.2塑造大学生的积极人格品质

通过积极的心理学,构建大学生的健康心理系统,增强校 园积极体验活动,可以帮助大学生采取积极的行为方式消除生活与学习的不利因素,提高大学生敢于面对问题,提高大学生的 独立能力、耐挫力,适应力等,从而塑造大学生的积极人格品质。

4.2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干预的措施

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出发,研究大学生的积极品性和美德,增加其乐观、幸福等积极体验,充分挖掘其潜在的建设性力量,帮助其运用科学的认知模式和积极情感去正确对待挫折和困惑。笔者认为,通过构建“预防—预警—干预—善后护理”体系,在现有的工作基础上,融入积极心理学内涵,结合新冠疫情时代背景,改进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模式。构建兼顾知识教育和活动教育的主动预防体系,以心理测评和朋辈反馈结合的全面观测体系,以咨询辅导和转介治疗相互补充的快速反应体系,为有效提升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水平和工作实效提供以下思路:

4.2.1全面发挥心理健康咨询指导作用,完善心理危机快速反应渠道

首先,心理健康咨询人员需要素质专业化,配比专业化,设置24小时心理干预热线,据调查只有25.56%的同学知道疫情期间高校和所在城市的心理求助热线电话,可见及时普及的重要性。建立多渠道心理咨询与辅导方式,兼顾学生心理问题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则,减轻或消除学生求助时的思想顾虑。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和时效性,扩大咨询对象受众范围,联合各大高校共同建立心理互助共享系统,将面对面交流式、线上及时互动式、留言反馈式等心理咨询方式相结合,使求助方式多样化,引导学生形成主动求助、及时疏导心理问题的认知模式,及时有效干预。积极打造医校协同机制,畅通突发性心理危机干预渠道。根据实际情况,高校要积极加强与地方医疗机构等合作,推进心理咨询和专业治疗一体化,建立特殊心理问题学生转介治疗的绿色通道,保证因精神疾病或心理障碍突发心理危机的学生能够快速接受专业诊疗。

4.2.2兼顾知识教育与活动教育,夯实心理危机主动预防体系

知识教育不应当局限于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育者更应立足于积极心理学视角将积极心理学与不同学科相结合,坚持积极正向教育的原则,进行合理认知思维训练,引导大学生将挫折和困惑等心理障碍因素,新冠疫情等社会危机事件看作自我发展的挑战和契机,用积极的态度去发现,自我探索并最终解决乃至于提升是积极品质和健全人格成长的必经之路。同时,以积极的姿态去鼓励学生,激发他们自主探索与自我成长的热情,发挥自己的优势,在提升成就感的同时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疫情期间的心理防御能力。

建立积极心理品牌活动,大力发展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建立疫情期间匿名交流网站、心理互助社团、心理交流月,为大学生提供交往空间,利用朋辈互助分享心理困惑,缓解寂寞、茫然等情绪,获得情感支持,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4.2.3立足于数据反馈基础,构建完整心理健康状态观测网络

建立学生心理状态检测系统,因时制宜制定科学的心理评估模型,定期阶段性地开展各类心理测评,如疫情的前期、中期、后期,了解和分析大学生内心实际情况,深入剖析激发其内心的积极力量和优良品质的角度,分类辅导,多措并行,提升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中的应用效果,因人制宜建立学生动态化心理档案,分析数据,发现问题,持续追踪。打造“宿舍—班级—学院—学校”四级工作网络,利用朋辈力量密切关注和反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

4.2.4加强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健康人格是积极心理学研究和分析的重点,同时也是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核 心基础。当前,很多大学生都有一定的 消极品质,例如不思进取、沉迷于网络、 道德素质较低等等。正确认识这些现象 可以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指明方向,但是如果过分强调甚至夸大就 会影响大学生的自我评估,使学生很难 正确认识自己的潜能和积极面。其实有 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既可以帮助学生走出 困境,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而塑造其健康的人格。 所以,需要保持积极的认知去向,善于 看到大学生的积极面。相关调查发现, 大学生认为最符合积极品质的为信任、 真诚、信用等。由此可见,大学生不仅可以认识到这些品质,同时还可以践行。所以,高校需要加强培养大学生形成 积极健康的人格,将教育目光放在学生 的个性品质上,在过程中可以运用教育 讲座、团队辅导以及心理游戏等方式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积极特征,进而发 展这些积极品质,挖掘自身

4.2.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营造积极环境

本次调查中,56.11%的同学疫情期间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娱乐活动匮乏,43.89%的同学心理压力主要来自对其他事物兴趣不高,这体现了新冠疫情下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媒体资源,如校报、广播、计算机网络等,在了解学生需求的前提下结合时事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疫情期间人和事正面宣传,抚慰一些学生潜在的不安情绪,传播和发扬优秀品质;建设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创作宣传平台,帮助其挖掘和发挥建设性潜力,充实校园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满足大学生的精神和心理需求,减少失落、孤独等不良情绪;定期开展多种正能量宣传和趣味活动,激发大学生兴趣多元化,为大学生创造多样化发展模式的积极环境;灵活构建和改善新冠疫情下的校园管理方式,优化温馨的学生成长环境,提升学生在校的主观幸福感。

4.2.6家校协同育人,及时了解学生家中状况 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相互配合与共同努力,家校协同育人是构建“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大格 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切实发挥家庭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教育现代化和科学化。 家校协同育人就是家庭和学校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行使共 同的权利和承担同等的责任,利用各自资源和优势团结协作有效 联动,形成合力协同育人。家校协同育人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是学校协同家庭教育孩子,即学校教育系统要素进入家庭教育系统 协同产生教育功能,其本质上仍然是家庭教育范畴;第二是家庭 配合学校开展育人工作,即家庭教育系统要素进入学校教育系统产生教育功能,本质上则是学校教育的范畴。在疫情特殊时期, 家校协同育人的部分角色互相转换,学校教育系统除了正常的授 课内容外,还应更多主动去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学习状态、心理健康情况甚至是家庭状况,这样能有更充足的准备去应对学生突发 情况,提前做出预案。

五、结束语

结合全文,在新冠疫情作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存在的情况下,我国大学生群体中产生心理危机的情况愈发严重。因此,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都必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予以重视。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危机的因素有很多,其干预方式也需要院校、家庭、教师共同努力,进行全方位把控,让大学生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发挥出自身内在潜能,能够始终保持着乐观的生活态度。在大学生心理危机现象过程当中,学校老师都需要对于大学生存的基本 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把控,在积极心理学 的视野之下能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 品格,从而促进学生对于生活态度的改 变和认知。因此,通过一系列危机的干预和预警机制的相互结合,能够提升大 学生的心理素质,以达到危机预警的目 的。通过积极的心理学构建大学生的 心理健康体系,能够帮助大学生在积极 向上的环境当中提高自身的耐力和挫折力,从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实现 就业能力的应对,塑造大学生的积极品 格。而高校针对于大学生的危机应对, 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长期的进行干 预,才能够推动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教育的发展,培养和增强大学生不良心理问题的防御能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目标与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