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柱中流周恩来——少年学霸,锐意革命

今天(1月8日)是周总理逝世46周年的纪念日,周总理的一生,有隐忍,有奉献,有担当,得到中外无数人士的尊重与景仰。

在1954年4月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时递交的书面简历中,这样写着:

周恩来(生于1898年),中国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杰出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毛泽东最亲密的战友之一。

事实上,这一介绍太过简略。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第一天起,周恩来就是党员,从1927年开始,他一直身居党政军最高决策机构,他是中国第一任总理,直至1976年去世。周恩来对中国近现代史影响极其重要,他有着卓越的行政管理才能和艺术一般的外交手腕,独特的人格魅力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拥戴,他顾全大局,任劳任怨,有着让世人为之倾倒的特有的谦逊和真诚,他以忠诚、亲切、勤奋、坚毅、无私、无畏的崇高形象在全世界人民心中矗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南开大学周恩来雕像

“周”是一个大家族,其历史要追溯到远古。《史记·周本纪》载,上古时期,帝喾元妃姜源生子名弃,尧命为农师,舜改称后稷,因推动上古农业发展,而被后世尊为农神。弃之后代,周祖后稷的第12世孙古公亶父率族定居周塬(今陕西岐山北),正式以“周”为部落命名,广施仁政。其孙,即是历史上著名的周文王。

历代以来周氏名人辈出,我们可以从三国时期羽扇纶巾火烧赤壁的周瑜身上看到周恩来的英隽异才,思度弘远;也可以从北宋大儒理学鼻祖周敦颐的身上看到周恩来的文心诗魂,气节风度;更可以从大文学家鲁迅身上看到周恩来的朝乾夕惕,铮铮铁骨。

一、少年学霸,锐意革命

周恩来祖上世居浙江绍兴,几代祖先都是绍兴师爷,周恩来的祖父,到淮安做官,举家移居大运河畔的江苏淮安。周恩来小时候,过继给十一婶。嗣母教他读书写字。到他九岁那一年,母亲和嗣母相继去世,由于没有多少经济来源,家庭非常困难,周恩来又是长子,只能靠他用借贷和典当来承担家庭的重任。这段日子给他影响很大,使他从小就懂得了生活艰难,后来在号召人们艰苦奋斗时常提起这段经历。

1910年春,周恩来十二岁时,离开淮安去东北。在3年时间内,先后在铁岭和沈阳读书。在这里,东北的高粱米强健了他的体魄;在这里,他剪掉了辫子;也是在这里,年少的周恩来立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

1916年南开学校的课堂(前排左一为周恩来)

1913年,周恩来进入了国内闻名的天津南开学校。他有着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和强烈的求知欲,抱定立志救国,奋发读书的决心,刻苦用功,勤奋好学,很快,成绩便名列前茅。同时,他还组织了“敬业乐群会”,主编《敬业》、《校风》会刊,开展各种进步活动。周恩来这时便展现出了非凡的组织能力、演讲能力和写作能力等。周恩来曾写过一篇题为《射阳忆旧》的散文,文中表述了自己决心将来要做“天下之公仆”,为天下的劳苦大众服务。在校四年,老师对他的评价是“深究而悉讨,慎思而明辨”,“善演说,能文章,工行书,长于数学,毕业成绩仍属最优”,深得校长张伯苓器重,校董严修预言:周恩来有宰相之才。

1916年南开学校国文教师张暤如与部分国文优秀学生合影(后排左二为周恩来)

1917年,东渡日本求学,在一年半多的时间里,周恩来对日本的政治和社会作了详细的考察,认为日本的“无生主义”、“军国主义”和“贤人政治”都不能拯救中国,最后,把目光聚焦到了俄国的列宁身上。

1919年,周恩来回国,准备升入南开学校大学部。这时,五四运动风起云涌,周恩来又创办了《学生联合会报》,创建了“觉悟社”,发起游行和请愿,但是遭到天津警察的残酷镇压,1920年1月29日,周恩来被反动当局逮捕。7月17日,周恩来出狱。

1920年11月7日,周恩来到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春,他加入了共产主义小组(此时间即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时间),1922年6月,包括周恩来、李维汉、王若飞等18位代表成立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出版刊物《少年》,周恩来负责宣传及刊物的筹办,也是刊物的主要撰稿人之一。1924年秋天,已是职业革命家的周恩来回到祖国。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周恩来从淮安童年,去东北和南开求学,直到去日本和欧洲探索革命道路,在周恩来的成长过程中,时刻保持努力和追求卓越,做到始终品学兼优,这为他后来的革命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没有这段时间的有意识地塑造和完善自我,就没有以后的周恩来。

这个时候的周恩来,成绩优异,学识渊博,擅长书法,文字功底深厚,演讲能力出众,精通五门外语(此时已可以流利使用英法德日四门外语,后来又掌握了俄语),同时相貌威武,仪表堂堂,青年时常留胡子,有“美髯公”之称。为“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可以说极具个人魅力。再加上由于长期学习和留学过程中锻炼出来的组织能力,已经隐隐有革命领导者的风采了。

另外,周恩来的诗词功底也是非常扎实的,周恩来少年时,留下了大量诗作,其中不乏精品。如他在东渡日本时作的诗:“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在熟练化用典故的同时,豪壮之气力透纸背,其功力当比同时大多数文人为高。可惜后来忙于投身革命工作而少写诗词了。


to be continued...

你可能感兴趣的:(砥柱中流周恩来——少年学霸,锐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