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90后奶爸逐渐湮灭的自白

你印象里最早的阅读是从何开始的?是小学时刚发到手飘着油墨味儿的语文课本?是大姨家卫生间蹲厕读物《中国上下五千年》?是初中从老师手里定了两本《海底两万里》?还是高中自习期叛逆期间读的《三重门》?

在我的印象里真正打开我读书之门的是我的大学舍友老王,少言寡语,皮肤黝黑,厚刘海总盖过眉毛。大一上半年在我疯狂参加社团活动时候,这货竟然已经读了30本书,在我认为是不可思议的,身边竟然藏了这么个宝藏老王。当我满怀质疑向他取经时,他总是扔我一句话“每本书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图书馆浩如烟海的藏书如何选择,有这句话真是“一句顶一万句”。有幸凭借这富有冲击力的话,激励我以平均每周两本的阅读量走过了一段充实的大学生活。

你知道吗?风往那个方向吹,草就要往那个方向倒,年轻的时候,我也曾经以为自己是风,可是最后偏体鳞伤,我才知道,原来我们都是草。——————《艋舺》​​​​

2014年参加工作,业余时间基本延续了大学的生活习惯,贯彻身体和灵魂都在路上的理念,坚持健身,保持阅读,依旧图个读多、读爽,信马由缰,大把的时间任由挥霍,这时候我以为自己是“风”。生活真的是大有我要消灭你但和你没关系的“黑暗森林法则”姿态,2018年结婚生子我才意识到一切都在无可挽回地走向庸俗,生活关注点经历了车<健身<阅读<老婆<闺女的转变,柴米油盐也渐渐熄灭了自由和远方的灯塔:社交基本掐灭、出游全靠差旅、夜半苦心熬婴、开车难超60、着装全套优衣库、邮箱全是信用卡账单,婚前意气风发,婚后胡子拉碴,不可避免地掉头发、发胖、油腻起来。自由奔放的阅读除了丰满了精神生活,物质上是无法变现的,却在此时钱变得越来越重要,心中澄澈无比地价值观开始阴暗,种种的刚需与磨砺让我渐渐萎成了“草”,某种程度变成了鲁迅先生笔下的“闰土”。风依然是强筋无敌的风,草却不一定是原来不知天高地厚的草。而是认清自己苍白无力螳臂当车的反抗无果,要么自暴自弃的任风摇摆,要么卑微努力地与“风”同流合污。结果没变,变的是一颗草任由蹂躏的心态。


这就是我的生活,鸡零狗碎一地。阅读时间被严重压缩,想要保住阅读的小火苗,倒逼自己夹缝中的求变。第一、广泛涉猎不求甚解的策略卡掉。二、挑好书,读好书,求精求义。三、阅读速度提升,掌握抓住一本书核心思想的板块集中精细化阅读。自认为在阅读里获得得从来不仅仅是书面知识,更是有无形的阅读能力的提升,遇事习惯抓事物的核心,梳理出一个人格自我批评总结,改善成长路径,“读书本身无意义,读书本身就是意义”。有人说这是为自己保留一种弯道超车的能力。你有多久没有体会到,因阅读一本新书或学习一种新技能,半夜在脑海中反复推演,彻夜难眠的热血场景?


“生如蝼蚁,应有鸿鹄之志;命比纸薄,当有不屈之心。”越来越相信选择比努力重要,运气比苦干重要,机遇来了要接得住才最重要。


谈鸿鹄之志太远,说说自己的初心更接地气。近期《这里是中国》出版,热爱地理的我迫不及待地收了一本,看到“星球研究所”出版的书,勾起了心底长毛的理想,感觉他们的团队应该很幸福很幸运,一群地理控追逐着热爱,并且能让它落地开花结果。当然了,我的油腻换来了家庭的美满幸福,后悔吗?怎么可能!让他们过得更好就是我的初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位90后奶爸逐渐湮灭的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