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互联网医疗case说起

我们最近的一个客户是家实体高端儿科医院,因为入驻的都是省内知名的儿科医生(这些医生平时的号一票难求)再加上有别于3-5分钟公立医院的基础服务,所以积累了一批黏度特别高的品质客户,现在我们的客户一方面想就线下存量会员提升他们的就医效率,一方面想利用线上推广引流新客户到实体医院就诊,所以想通过小程序结合公众号试水互联网医疗,第一阶段想实现付费问诊和付费医师讲堂功能。

那么我们首先来看看互联网医疗领域的现状:2018年互联网医疗可能迎来第一个收获期

对互联网医疗而言,刚刚过去的2017年是一道分水岭,也如涅槃重生。

经历2014年资本推动下的行业大爆发,2015年政策、技术、资本与市场多方驱动带来的野蛮生长和烧钱大战,到2016年下半年,由于深陷盈利困境,单纯的“连接医生与患者”难以解决医疗行业痛点,众多互联网医疗企业陷入裁员甚至倒闭风波,整个行业进入寒冬。

公开报道显示,2017年仅注销的移动医疗公司就达1000余家,截至目前,还在真正运营的“幸存者”已不足50家。而前两年鼎盛时期,国内移动医疗公司一度扩张到5000家。

随着大批玩家的退出,线上流量资源的瓜分基本结束,互联网医疗局限于信息提供、用户挂号、轻问诊的时代成为过去,行业亟待突围。

2017年3月,在一片唱衰声中,17家互联网医院集中落地银川。以好大夫在线、微医集团为代表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开始以互联网医院为入口,尝试深入包括在线诊疗、辅助诊断、处方药品、医保支付等医疗核心环节,探索诊疗服务在线化的可能,意在打造一个包括医疗、药品、保险在内的自循环体系。

与此同时,以春雨医生、健康160为代表的一批平台,选择赋能医院,帮助实体医院实现除面诊和检查环节以外的院内全业务流程互联网化,也由此打通线下线上,从中求得生存盈利之道。

而以医联、企鹅医生为代表的后来者则另辟蹊径,不仅以线下诊所为基地掀起共享医疗风潮,还在互联网医疗久无进展的商业险领域杀出重围。

最让行业头疼的盈利困境也在破局。海量的用户、医生资源,大量的资本投入,已打造出多个行业独角兽、“准独角兽”,互联网医疗正在跳出烧钱的死循环,甚至迎来了上市关口。

“经过漫长的培育期,2018年互联网医疗可能迎来第一个收获期。”春雨医生CEO张琨说。

接下来看看大健康领域中的几个互联网独角兽他们是如何玩互联网医疗的。

微医集团:微医+

进入“大家帮”首页,用户可以自主定价发起提问,每个问题的价格从6元、12元到30元不等。用户在“大家帮”提问后,在有效期48小时内可以收到来自微医不同科室的医生提供的专业指导意见。

在答主端,所有用户提出的问题都会第一时间推送给平台认证医生及健康号主,他们将从自身擅长的知识领域挑选问题进行回答,真正做到有问必答。据运营数据显示,在“大家帮”正式运营的2个月里,患者用户提出的问题几乎都有几十位医生抢答的现象。

除了线上问答能够帮助患者用户快速准确地解决问题外,“大家帮”还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分享围观机制:提问用户在确定最佳答案后,其他用户可以支付1元围观这个答案,答主和提问用户将均分围观收益。

知识付费的本质是通过交易手段使得更多的人愿意共享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认知盈余,是通过市场规律和便利的互联网传播达到信息的优化配置。未来的知识付费行业实际上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行业,而是现有的信息服务业互联网化的一部分,是人类信息生产、获取方式由线下转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由一对多转为多对多的一个阶段。最终,知识付费不仅会成为一种独立的行业,还会直接改造和融合现有的教育业、出版业、广告业、咨询服务业,成为万亿以上规模的巨大产业。

丁香医生

今年以来,在平台以“知识付费”为名的补贴之下,各类答题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根据媒体报道,2017年,丁香公开课的一堂医疗公开课《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上线,4个月里,这堂488元课程的付费学习人数近2500人,仅这一堂课的收入总额就破百万。

值得关注的是,对于盈利能力一直被诟病的互联网医疗来说,付费公开课能否成为其盈利的又一突破口呢?

互联网医疗的盈利迎来曙光。

丁香公开课这种专业性极强的知识付费,既满足了特定用户群的需求,也提高了APP的用户黏度。

伴随着互联网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付费掀起一股热潮,通过在线课程、直播、问答、社群等产品形式,以文字、音频、视频等内容结合的方式,用户通过付费获得优质内容,也迎来市场期待。

知识无法买卖,将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帮助用户解决问题,实现价值的转移,进行定价、销售,无疑给互联网医疗的盈利带来曙光。

2017年,丁香公开课的一堂《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上线,4个月时间里,这堂488元课程的付费学习人数近2500人,仅这一堂课的收入总额就破百万。

丁香公开课这种专业性极强的知识付费,即满足了特定用户群的需求,也提高了APP的用户黏度。

从用户群体来看,医生是一个需要持续学习的群体,丁香园和Kantar Health联合发布的《2017医生数字生活报告》显示,医生平均每周约花29.2小时上网,其中有一半时间用于浏览医学相关信息,数字化渠道已经超越传统渠道成为医生获取专业咨询的主要来源。而在丁香公开课平台上,81%的用户是临床医生,有硕士、博士学历的医生占42.6%,来自一线、二线城市的医生占43%,来自三级医院的医生占47%。

丁香公开课策划负责人季灵艳认为,医生临床和科研工作繁重,时间有限,他们获得继续教育的方式,往往是通过线下培训班、线下学术会议、研讨会的形式,这样的方式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都很高。

丁香公开课就是在解决学习内容碎片化、不成体系的问题,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在大数据驱动的互联网时代,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可能。

以《史上最全教程: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系列课程为例,临床抗生素的使用是每个医生必须掌握而又感到困惑的问题,医生如果通过参与一些线下培训的方式进行学习和交流,单学习费用一般为2000元到3000元不等,且得到的学习仍然是碎片化的。

因此,上述课程上线后单周付费用户突破1000人,上线一个月累计销售额超46万元。

最后来看看我们客户的突破口

现阶段大部分互联网医疗,只“互联网”了医生的时间,却难以撬动检验检查设备、院内信息化系统、处方流转和药品采购配送等环节,使得行业发展仍局限于健康咨询和OTC药物的配送,“互联网医疗的内涵和外延亟待提升。”摆在互联网医疗企业面前的现实问题是,单纯的信息聚合、挂号咨询、轻问诊等服务流程改造的需求,已难以支撑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

如何完善诊疗环节,在破解行业痛点的同时,探索出可持续的商业化模式,成为互联网医疗企业打破天花板的必答题。

马云说大健康市场潜力无穷,从长期来看,方向没错,但是从短期来看,只有路走对了,才能走得远。未来带着镣铐跳舞的移动医疗,如果配合医改进程,进行产业链改革:结合分级诊疗、医生多点执业、处方外流、精准医疗,智慧医疗等政策和产业升级的趋势,空间很大。

互联网医疗的部分天花板恰恰是实体医院的壁垒,但实体医院,与身俱来的缺乏互联网基因这个短板,也将会是我们客户往互联网上走的一个绊脚石,但成长的路必然会伴随着阵痛,不过通过统计泛互联网创业项目中,大多数活下来并且活得好的,还是以医疗背景的创始团队为主,这是积极的信号,对于我们这位实体医院的客户,未来有多大的想象空间,就得看我们有多大的决心和多大的投入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一个互联网医疗case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