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铁军》:如何拜访客户成交率更高?——客户信息记录要足够详细

我们接着讲《销售铁军》这期我们聊聊怎么在拜访客户的时候提高成交率。

好多管理销售团队的人说,我的销售团队拜访客户有问题,拜访的成交率很低,这咋解决呢?这就涉及到拜访效率的问题了。

一个常见的原因是,之所以拜访成交率很低,是因为销售人员没有抓住重点,而之所以抓不住重点,有可能是他的客户分类工作没做好。

很多销售团队都知道,要根据预测客户的签单时间,把客户分为A、B、C三类,A类是短时期内有希望签约的,C类是最漫长的。这个不难,问题是你执行的严格吗?

阿里巴巴的客户分类标准是:一个月成交的是A类客户,两个月成交的是B类客户,三个月成交的是C类客户。而本书的作者贺学友要求阿里中供铁军,把7天成交的算作A类客户,半个月成交的算作B类客户,一个月成交的算作C类客户,等于把成交的紧迫性提高了三四倍。

很多管理者和销售人员认为,成交慢一点无所谓,只要能成交就可以。但是千万不要有这种想法,一天都不要拖。客户分类既是一种工作方法,也是一种管理工具,通过制定紧张的分类标准,能让团队成员紧迫起来,人的效率才会往上提,转化率才会高。

每天要拜访多少个客户呢?阿里铁军的要求是:1A、2BC、3有效新增,意思是每名销售人员,每天至少要有一个A类客户,2个B类和C类的客户,3个新增客户。A类客户能快速出业绩,是销售团队现在的业绩;B类和C类客户是未来能签单的储备客户,是未来的业绩;而新增客户是A\B\C三类客户的来源,必须每天也要有。

所以,好销售团队不仅要拜访量大,还不能瞎拜访,管理者给销售人员制定的销售任务里,其实是很好的平衡了短中长期目标,让团队近期有成绩,中期有底气,远期有前景。

当然,我们也能看到,阿里巴巴对销售的要求也是真高,一天拜访至少6个客户,这个强度对很多销售团队主管说,在他们自己团队肯定做不到,员工会嫌管的太严,而且都会完不成。

贺学友说,如果管理者不把要求定得高一点,销售人员就可能连每天的3个新增客户都完成不了,你不能忽略人的惰性,心软和散漫是团队业绩下滑的最大元凶。

可能接触过销售的同学都知道,销售的管理方法都是很简单粗暴的,目标导向,拿钱激励,管理上是高度集权化的。在绝大部分白领的工作,都在讲究人性化、个性化、宽松自由的背景下,很多人就不理解了,为啥销售还用这种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

贺学友说,因为销售管理就是反人性的,没啥大道理可讲,就是实践经验发现的,只要你管的松了,不是每天去看销售人员的各项数据,不帮他们改正不足的地方,不督促他们完成当天的拜访量,这个团队的业绩一定会下降。只要管的很严格,销售人员就会克服惰性,业绩会好。

所以,在销售这个行业,就要放弃那些民主自由的尝试,销售就需要铁腕、需要控制、需要雷厉风行。当然,前提是管理者的方法得对,不然也是瞎扯淡。

在客户分类之外,拜访成交率不高的另一个原因是,可能销售人员把非有效客户当成有效新客户了。

啥叫有效新客户?说白了就是有需求,有预算,而且你聊的这个人是能拍板的人,就这三点。许多销售人员看着很忙,但不出成绩,你去分析一下会发现,他们只看到了其中两点,甚至只看到了一点。

另外,还有个问题,95%的销售人员都会犯一个错误:把大量时间花费在上个月开发的自认为不错的客户身上。一般情况下,销售人员已经和这些客户在电话里聊了好多次,上门也可能三四次了,锲而不舍地在他们身上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还是不能把单签下来,于是只好再去开发新客户,一个月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大半,如果新客户不好谈,又耽误了一段时间,整个月的绩效基本就泡汤了。

出现这种情况,跟管理者的指导和监管不到位有很大关系。如果管理者对销售人员的监控比较到位,就会在第一时间发现他们的错误。因为如果花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还搞不定一个客户,那么这一单基本就没什么希望了,早点放弃才能早点开发新客户。

有一些销售书上说,一个客户是通过5~8次跟进法跟出来的。贺学友说,一定要放弃这种每个客户跟进5~8次的执念,其实,面对一个真正的有效客户,通过一两次的沟通基本就可以签单成功了;如果超过3次,就有必要考虑他是否真的是有效客户了,5到8次想靠锲而不舍感动客户,畅销书里经常讲这种鸡汤,但现实中这么干效率就太低了。

销售管理人员要坚持“二八法则”,让销售人员每天花80%的时间在有效新客户身上,剩下20%留给老客户。有不少管理者的要求恰恰相反,销售人员把80%的时间用在老客户身上,20%的时间用在有效新客户身上。因为这些管理者认为:客户是需要培养的,得经常和老客户保持交流、维系感情,未来才能成交。

贺学友不认同这个观点,这么干要承担团队工作效率低下的后果,原本一两次就可以签单,却用了七八次,这就是典型的没找到工作重心。

那具体到每次拜访客户的技巧,贺学友说,这也没啥花俏的,都是基本功。普通销售人员能把有效客户的2%~10%转化为成交客户,而优秀的销售人员可以让这一数字达到30%,并不是有什么惊人的办法,只是在细节上做的更到位,见客户之前的准备更充分。

贺学友拜访客户前准备的过程,总结为 “望、闻、问、切”四步法。

● “望”,就是看一下客户的企业规模,评估一下他是否能消费得起我们的产品。

● “闻”,就是闻下“味道”,即通过电话沟通,了解客户对产品的热情度和渴望度。

● “问”,就是试探性地了解客户的需求度,了解客户对我们产品信息的获取途径以及有哪些困惑

● “切”,尤为重要,就是要摸准这家公司领导者的性格,然后对症下药。比如,要了解客户在意的是哪些事情,是竞争对手,是我们产品的某项功能,还是产品能为他们的公司创造什么价值。

“望、闻、问、切”决定了要不要拜访,以及如果去拜访,要做哪些准备,明显不靠谱的你就不会去,凡是去拜访的都是有效客户,这就能提高效率了。

最后,我们要说的是,日常管理不够细致的销售团队不可能业绩好,提高拜访成交率,要求管理者必须去狠抠细节。

比如,作为一个管理者,在销售人员去拜访的头一天晚上要对他们进行检查,尤其是要对之前出过状况的销售人员进行检查。销售人员从外面拜访回来后,也要去监督他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就地解决。

当然,要想管理精细化,离不开一些工具。这就是我们上期讲过的记录客户信息的问题,最好去买一套客户关系管理的软件,别不舍的那几万块钱,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这样就要求每个销售每天都要把客户拜访情况写进软件里上传,毕竟销售人员流失率这么高,不留存客户信息,人一走,一切从头再来,那这个团队就永远沉淀不下真正的客户资源。

每天下午6点,阿里巴巴的销售人员回到公司开完会后,都会把这一天的拜访记录录入CRM系统,标明客户详细信息。即使已经很晚了,或者接下来还要有其他工作要做,销售人员也绝不被允许跳过这项工作,所以阿里巴巴的CRM系统里留存着海量、详细的客户信息,这就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贺学友在外面讲课的时候,许多销售团队的管理者抱怨:我的团队业绩非常差,但总是找不到原因。一般贺学友这时候就会反问他们:你的团队成员,每一次拜访记录有100个字吗?

十有八九,对方会说没有。

这就是问题所在了。如果你要求销售人员每一次拜访记录只有20个字,销售人员见到了一个企业的负责人,跟他聊了一下公司产品,回去记录:“这个负责人几乎没什么兴趣,说以后考虑清楚了再决定。”

通过这段记录,你几乎无法得到任何有效信息,那你怎么管理团队?怎么解决问题?怎么帮他们成长?业绩能好了就怪了。

如果他换一种记录方式:今天去的公司规模大概如何,每年采购新产品的预算大概是什么情况,负责人对产品也比较感兴趣,我跟他介绍了产品的几个特点,他又询问了产品具体的某个方面,似乎对这个方面比较有兴趣。后来他说暂时不需要,考虑清楚了再跟我联系,但是我判断他是个潜在客户,因为他可能只是暂时有些顾虑,我下次可以针对性的换一种策略跟进。

从这样的记录里,我们可以清晰地判断出很多关键信息:客户有意愿,对产品的某方面很关注,虽然暂时不需要,但弄清楚客户的顾虑后,签单的希望非常大。

通过对比,前面那个不到二十几个字的记录就显得特别单薄,这样就会丢掉很多潜在客户,因为过几天回过头再看,面对这样的记录,销售人员自己也不知道该从何下手了。如果这名销售人员离职了,那么其他同事接手他的资料同样会一头雾水,客户流失也就在所难免了。

客户信息管不好,可能是减法,也可能是加法,但管好了绝对是乘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销售铁军》:如何拜访客户成交率更高?——客户信息记录要足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