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心理,轻松度过青春期》——第九章 这样做,青春期孩子更合作(二)

《顺应心理,轻松度过青春期》  作者:维尼老师

第九章  这样做,青春期孩子更合作

(二)行为疗法,通过体验结果塑造行为

行为疗法是心理咨询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应用到家庭教育之中,简单来讲,就是通过让孩子体验结果从而塑造行为。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这种方法更适合。因为他们更不喜欢唠叨、说教,更不愿意接受更多的控制、管束和逼迫,更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更喜欢自己做出选择和决定。

1.让孩子体验自然的结果

有些事情父母的想法是有道理的,也对孩子有好处,但是如果劝孩子,讲道理,孩子可能不肯听,如果发脾气或者逼迫孩子,可能会引起逆反,孩子更不愿意接受。所以,如果不是重大的事情,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体验结果。每个孩子都是想好的,趋利避害也是人的本能,体验到了结果,孩子自然会主动调整。这样不需要口舌之争,避免了冲突,问题可能自然就解决了。

比如,如果担心孩子上学迟到,心里着急,一次次地催促,孩子不见得会加快节奏、还可能很烦,结果带着不好的心情去上学了。何必如此?迟到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我们急什么呢?孩子起床之后,心情平和地提醒一两次就行了,如果没赶上车或者迟到了,孩子印象深刻,自然会有感觉,经过一两次一般会有所调整。父母不唠叨,孩子自己掌握节奏,多好!

案例:有名初中生,厌学,总想开个网店,觉得自己有想法,有思路,可以赚不少钱。妈妈答应了他,给他一笔启动资金。他很有热情地把网店开起来了,还精心设计了页面。结果一个月过去了,没有迎来一个真正有购买意愿的顾客。不用妈妈说什么,他就明白了,赚钱不是那么容易的,还是老老实实学习吧。

需要注意的是,体验了结果之后,如果证明我们的建议是对的,孩子错了,此时轻描淡写或者平和地和孩子简单说说就可以了。如果扬扬自得甚至冷嘲热讽,引起孩子的反感,他可能就会为自己辩护,拒绝去反省了。

有时我们不帮孩子做决定,让孩子自己慢慢琢磨如何做最适合,可能效果更好。

2.让实践告诉我们什么是合理的

父母虽然有一些经验,比孩子更成熟一些,但是父母的看法就是正确的吗?或者即使父母的看法有道理,孩子的看法和父母的不同,就是错误的吗?其实未必,父母还需要谦虚一些,不要太自信。

谁对谁错有时需要实践的检验。结果有几种可能:如果我们对了,孩子错了,那么孩子看到结果可能会做出调整;如果我们错了,孩子是对的,那么自然按照孩子的来;如果双方都有道理,那么不妨尊重孩子的看法、做法,或者取双方之长。

案例:一名高二男生想好好学习,但是所在班级学习环境不好,所以打算回家自学一段时间,如果效果好就想一直在家学习。我建议,孩子的目的是想学好,而且也答应在家管住自己,那就摸着石头过河,通过实践证明这样是否可行。于是妈妈帮他请了假回家复习。开始几天还不错,但过了几天他就逐渐管不住自己了,家里毕竟缺乏学习的氛围,于是他自己就否定了这种做法,回学校继续学习了。

有的孩子回家总想多玩一会儿再写作业,此时不用着急催他,等有几次作业写到很晚,再和他探讨一下是否应该早些开始做作业;有的孩子晚上快12点了还不着急睡,此时也不要过多催促,早上起不来再和他说说,他慢慢就会有意识了;有的孩子想早些睡觉,早上起来写作业,那么也可以试试啊,也许这更适合他,如果实践发现不靠谱,那就恢复正常作息。

3.改变教育方式,让孩子体验到不同的结果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问题,往往是受到父母不合理的教育方式的影响。所以,针对某些问题行为,改变教育方式,让孩子体验到新的结果,你们孩子可能就会做出改变。

比如,孩子为什么不愿和父母沟通,不愿意说学校里发生的事可能是因为之前每当他说的时候,父母没有用心倾听,着急打断他、或者一开始就批评他做得不对,也可能借此给他讲一通大道理,这样的行为会让孩子感到堵得慌,或者很郁闷,自然不愿意和父母沟通了。而果父母先改变自己,学会倾听,先理解、肯定孩子,再提出自己的建议,那么孩子体验到与父母沟通是一件畅快的事情,自然会愿意讲很多事情了。

孩子为什么会犟,往往是因为父母太坚持自己的看法,太较真.太坚持原则(这其实也是犟),那么孩子感到好好和父母商量没有用处,自然会用犟的方式,坚持自己的意见,因为唯有如此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而如果父母先改变自己,学会灵活变通、有弹性,学会尊重孩子的意见,顺应孩子,那么孩子体验到好好和父母商量就可以达到自己的要求,那当然就不需要犟了,因为那样孩子自己也觉得不舒服啊。父母好商量,孩子体会到商量是有用的,也会学会好商量的。

孩子为什么会拒绝父母的辅导?可能因为父母情绪控制得不好,给孩子太多压力了。所以,如果想辅导孩子,还需要语气平和、放松一些,这样孩子体会到父母辅导不是那么让他紧张,可能就愿意接受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顺应心理,轻松度过青春期》——第九章 这样做,青春期孩子更合作(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