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参禅参缠》,作者是星云法师的弟子。全书用漫画的形式呈现多个有禅意的对话,翻看起来非常轻松。透过大胡子禅师与新旧参者的话语来往,试图呈现:烦恼原是自找,障碍无非自设,一切缠缚皆为执着形成的坚固牢笼。当撇开这些,即是自在与清净。人物屈指可数,多数都是像道教中的长胡子老头和一位头顶还留五根头发的年轻弟子互动。其他也有胖一些的女士,职业范的男士,一位可爱的小男孩,还有一个老鼠,一只猫,以及狗子和大象,它们出现的频率只有一两次。
禅,是宇宙的真理;禅,也是我们的清净心、本来面目。宇宙真理或清净心,无非要从自心中显露。参禅目的,无非是要明心见性、了脱烦恼,回归清净自性。参禅虽然不拘形式,但“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宗门常以“境界现前时,如何?”拈提学人;亦即是,只有状况来了,才知道自己心境究竟如何。参禅没有实地参究,没有境界现前,难免盲修瞎练,以盲导盲;同时,“愈参愈缠”,舍本逐末。禅法原本不可说,甚至离文离相。
“参禅参缠”的漫画直指人心虚妄,体露本地风光。所谓“参禅者,无禅可参,是名参禅”。比如问:“佛性究竟在哪里?”答:“你去问鱼。” 问:“问鱼?”答:“问鱼大海在哪儿,它会怎么回答?”问:“鱼一定大笑:笨蛋,这里就是!”答:“嗯!” 问者可能恍然大悟。
起心即缠,动念则缚,参禅参缠。学佛并非放弃现有的生活,而是开发更为圆满的生命。学佛并非增加高级配备,而是恢复自性本具的“原厂设定”。学佛也要注意,不要在一帆风顺时装成修行人,也不要在遇到挫折时变回普通人,更不要一谈起佛法立刻变怪人。好好把人做好,成佛也就不远了。禅宗的见性成佛,净宗的念佛成佛,密宗的即身成佛,殊途同归。
快乐与痛苦如同连体婴,安抚其一,另一个并不会因此变安静。因此,平等看待不起分别,吵累了自会恢复平静。 从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的纠缠中走出来;从财色名利生老病死的捆绑中走出来;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缠缚中走出来;从妄想执着六道轮回的梦幻泡影中走出来。
有时候别人的一句话能把我们气得半死。可以站的更高,看远一点。不盯着白纸上的黑点看,就能看见白纸只是桌上的文具。更远一点,桌子只是房间的家具,房子只是城市的方块,城市只是地球的一个小点。然后再反观白纸上的黑点,已经淡然。那句气人的话,也早变成了空气。我们先将地球所有的生命想象成自己的家人。再把整个宇宙想成是自己的身体。所有的虚空都变成自己的宫殿,而一切万法皆为自心的显现。
修行如同生火,钻木取火的方式难度相对高。换成放大镜就容易多了。佛菩萨犹如日光,坚定虔诚的信心就是帮助火焰燃起的放大镜。修行也不那么容易,三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用现代的算法一大劫约为十三亿四千四百万年,释尊花了如此多的时间才悟证成佛。
《金刚经》中有一种语法,在经文中连续出现了二十余次:福德即非福德,是名福德;菩萨即非菩萨,是名菩萨;众生即非众生,是名众生;善法即非善法,是名善法;《金刚经》即非《金刚经》,是名《金刚经》。它完全是一套防止“着相”的防毒软件,当心抓取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而不自知时,就可应用这个公式自我检验,并利用这个程序去灭除执着的病毒。第一句“即非”,能提醒个人所认定的标准,并非他人认定的标准。第二句“是名”,是说明不被主观意识绑架的认定,才是所谓的认定。
有些道理真的很简单,口渴时喝水,饥饿时吃饭,冷时候添衣,热时候脱下……但累了,为何不懂得休息?连身体的疲劳都能刻意忽略!心的疲乏又如何察觉?有些道理真的很简单,累了就要早点休息。
2、《写作提高一点点》,由美国作家写的一本书。全书分思考、结构和修改三大部分。书中分享了一些写作的经验。写之前需要思考三个问题,第一,和谁有关?专注于人,关注我们的读者。问问自己,谁需要看这篇文章?第二,要解决什么问题?第三,我的文章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把这个问题的答案清晰地展现在大众面前,这是作为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关键联系。我们对问题的解决对于在茫茫文海中无助漂泊的读者来说,就像是宁静的港湾。当他们发现自己需要的答案时,就会追随我们,接受我们要表达的内容。当然,写作中还有其它修炼法门。
首先,写作可以先模仿。模仿可能是我们掌握必要技能的最快方式。在博物馆看过画展的我们肯定亲眼看到过模仿。在艺术教育领域,早就有让学生在名画前支起画架,通过模仿大师的画作来学习。写作也能采用相同的方式。模仿并不是抄袭他人的文章,而是主动解构。基本的思路是找一篇喜欢的文章,或符合自己需要的文章,然后逐字逐句把它分解,弄清楚写作方式。无论是简短的电子邮件、详细的报告还是内容翔实的时事信息,如果能将它们分析透彻,就能借鉴它们的形式。在我们找到固定的模式之后,就可以往里面加入自己的想法和题材了。
其次,可以掌握几个固定结构。如果形成了固定的写作模式,那我们写任何文章都会更快。按照某种结构写作就像是把你所有的好想法都像衣服一样系在老式的晾衣绳上。所有的东西都排列在一条整齐的线上,享受着微风的吹佛,每件衣服都能足够地展开、晾干,而不是所有湿透的衬衫、袜子和内衣都搅成一团。按固定结构写作能节省时间和精力。结构是所有创作和精炼写作的核心。结构适用于撰写从博客到拨款提案的所有文章。
(1)故事弧结构。依次是出现问题,问题变得复杂,牵扯的人越来越多,可能会失去一切,但这并不是真的,因为……,问题解决。
(2)“英雄之旅”结构。1)英雄面临挑战;2)英雄拒绝挑战;3)英雄接受挑战;4)英雄一路上遇到了盟友、导师和敌人;5)英雄学习新技能和新知识;6)英雄与困难正面交锋,结果被击败;7)英雄经历灵魂的失意时刻或处于人生中的黑暗森林里;8)英雄的信仰发生质的飞跃;9)英雄迎接终极挑战;10)英雄胜利或成为导师。
另外有10种可以混合搭配的结构。1.原因——结果结构(社论、信息报告、历史故事、学术文章、议论文、评估、意见、社会评论);2.时间顺序结构(历史故事、概况、营销策略、商业计划、补告);3.分类一归纳结构(产品评论、企业博客、指南、咨询专栏、提议、营销计划);4.比较——对比结构(提议、营销策略、业绩报告、产品评论、行业评论、议论文、公司未来计划、学术论文、意见或社论、营销和销售策略);5.描述性结构(销售营销策略、新产品或项目研究、旅游展示、历史故事、研究结果说明、工艺研究);6.倒金字塔结构;(新闻、通讯稿、时事简报、备忘录、产品宣传信、电子邮件)7.列表一编号结构(博客文章、幽默文章、社论);8.问题一解决方案结构(公司简介、研究报告、销售营销策略、评估、提议、博客文章、网站内容、服务信息、介绍入门知识的文章);9.提问一回答结构(信息摘要、报告、概况);10.顺序性结构(手册、说明书、营销计划、介绍入门知识的文章、销售演示、指南、用户指南)。
最后,要进行修改。精品文章或著作肯定经过多次的打磨修改,无论是整体修改,部分修改,字词修改还是标点的处理,都要做到像出厂前的劣质品剔除一样严谨。
写作前学会思考,这篇文章要写什么?为什么要告诉读者这些内容?这篇文章与现实世界有怎样的联系?文章的重点是什么?再用一个词概括文章的内容。现在的答案可能并不是你刚开始说的那个词,那也没关系。不过你要决定哪个是你想要的。再问自己最能体现这个词的内容是什么?答案可以是一个故事、一个场景、一句解释性的话、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问题、一个有洞察力的观点或者是一句总结性的话。
其实,写作思路每个大师讲的都不一样,听起来都像那么回事,都有道理,但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3、《青春模样·人像摄影与后期处理技法揭秘》,书名有点意思,像另外一本书架上的讲如何写作的书《风趣·风骚·风流》博人眼球。人像摄影三要素作者定义为,天时,即天气与环境;地利,即场景与背景;人和,即服装与造型。散射光可以拍出模特的柔美,因为天空的云加了“柔光罩”。用反射光拍摄模特时,脸部会映出反射物的颜色。夜间拍摄最好找光源充足的地方,像店铺前,路灯下。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物体的颜色都是鲜亮的,适合拍摄一些颜色丰富的照片。书中的作品场景主要有咖啡馆,废墟,天台,乡野,小溪和海边。
构图提及不多,仅仅列出居中构图,对角线构图和“井”字形构图。人像摄影有不同的风格,例如田园风,森系风,小清新,搞怪风格,文艺范,民族风和其他创意风等。根据风格可以搭配相关的道具,复古的箱子,大框眼镜,帽子,相机,书,花束等等,烟饼也是作者推荐的道具,有机会计划在外拍时试一试。书中呈现的晒伤妆模特,穿了藏服拍摄,明显不如“高原红”自然,妆容看起来有些生硬,就像明星整容之后的皮笑肉不笑。
合理使用前景可增加照片空间感。朦胧美可以用在UV镜上涂抹凡士林的方法,或者用纱窗做遮挡,还有培训班老师建议的用橡皮筋绑塑料袋在镜头前面,都能实现朦胧美的效果。也可以用PS后期的高斯模糊功能。坠落感的照片中,摄影师提前确定背景和构图及模特站立的位置。以手动的方式对焦,先拍摄一张空景,之后模特站在确定的位置后倾,同时助手在后方保护模特。后期将助手P掉,完成整个作品。
奔跑、跳跃、扭头,都是可选择的姿态。引导模特营造故事片时,可以拍摄快乐的情绪、孤独感和文艺情怀。搞怪部分由模特穿恐龙服装进行拍摄。书中作者将拍立得也作了简要介绍,不过目前使用者不多。后期修图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高反差保留可以优化照片清晰度;黑白照片可以添加杂色,增强画面颗粒感;用滤镜插件能简便快速地完成调色操作。
4、《舍得》,书中是多个正能量故事的汇集,只不过有些把原版的张三更换成了李四。其中有一位记者问老奶奶长寿的秘诀,老人说出的经验是,不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不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不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这段话也是有出处的。
人活得太累,是因为有太多的舍不得,因为想要的太多。因为疑念太多,所以烦恼不断,由于攀比,所以痛苦万千。淡泊名利,才能享受人生。因为舍得,所以快乐。舍得的真意是懂得珍惜。懂得珍惜,生活才会更美满。我们知道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看开点儿,,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在还没有失去时,将幸福紧紧握在手中。珍惜眼前的人,不要等到失去时才追悔莫及。珍惜眼前的风景,不让美丽稍纵即近。
从平常的事情中寻找不寻常的趣味。不要因奔波、跌倒、无助而抱怨,生活不只是打拼,还要有享受,所以,不要只忙于事业,忙于赚钱,忙得不顾生命。人生一世,需要给自己的心灵找到回归的港湾,让自己在疲急的时候,去那儿停靠。心灵安顿了,平衡了,丰盈了,人生才会快乐,才会美好,才会不留遗憾。
放下手头的工作,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你可以找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坐在阳台上,泡上一杯清茶,静静地翻阅一下身边的书,不必刻意去记住什么名言警句,也不必刻意去研究;随便翻翻漫画书,看看名著;也可以走出门,在公园的小径上欣赏绿色的花草,累了就坐下来歇息,用相机随意抓拍几张大自然的笑脸。
放下手头的工作,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你可以徜徉在那扣人心弦的乐曲中,感受跌岩起伏的旋律,让一颗跃跃欲动的心跟随乐曲轻舞飞扬。你可以幻想白天鹅戏水溅起的水花,也可以幻想自己已经置身于清新的湖光山色,让灵动的音乐驱散心灵的孤单寂寞,驱散往日忙碌带给心灵的疲惫。
放下手头的工作,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你可以游走山林间,漫步于大自然,看巍然耸立的高山,赏弥漫于林间的雾气,听潺潺的溪水和着晚风流淌。你可以俯瞰山下的车水马龙、市井风尘,远眺绵延起伏的轮廓伸向远方,你可以仰望蓝天,看那彩云追赶若隐若现的清月。
放下手头的工作,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你可以什么都不做,只是眯着眼睛,享受阳光沐浴。你可以什么都不做,只是躺在床上,来一次深度睡眠,睡到自然醒。你可以什么都不做,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发呆,任思绪飘飞…给心灵放个假,在平淡的日子里寻找不平淡的滋味。
生活就像一棵树,看起来是一棵树,细看起来是许多的枝,再看时是无数的叶,又看时,是数不胜数的微小细胞。其实,它只是一棵树。用简单的心去看待它,你才不会烦扰,才不会纠结,你才会轻松快乐。
生命是一个有趣的过程,当我们处于童年时,我们享受简单、期盼长大,而当我们老去时,又想回归童年,回归简单。简单才是生命的最高境界,简单才是生活的最终归宿。如果你能用一颗简单的心去对待生活,那么你就是幸福的。人活一辈子,没有必要把生活搞得复杂,没必要把自己折磨得寝食难安。很多时候,浓墨重彩未必适合欣赏,高深莫测未必就适合品读,也许淡淡的简笔画才是生活的真味,也许通俗易懂的小哲理才是生活的精髓。所以,让生活简单点、单纯点、清新点、朴实点,更显得难能可贵、意境悠远。
欲望少一点,快乐就会多一点。自古以来,欲望就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有欲望是正常的,但欲望若没有节制,无休无止,无尽无边,就会成为痛苦与烦恼的源泉。欲望越强烈,人会活得越痛苦。曾有一位作家这样描述欲望与苦乐的关系:一个口袋里没有钱,心里也没钱的人不算苦;一个口袋里没钱,心里却装满了钱的人是最痛苦的,而一个人口袋里有钱,心里却没有钱的人是最快乐的。因此,人要想活得快乐,就应该学会节制欲望,让心里少装一点欲望。
欲望太多会让人迷失本性,少一点期待,就多一点满足。给自己的欲望“瘦瘦身”,学会取舍,才能云淡风轻。用童心对待生活,才能够畅快淋漓。荣辱不惊,平平淡淡才是真。
生活本来就是平平淡淡的,为何一定要轰轰烈烈。心淡定,就不怕琐事扰乱生活。成功要耐得住寂寞,禁得起诱惑。舍弃浮华,远离浮躁,让心境充实起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人生的大智慧。
人生苦短,要学会善待自己。这个世界上,最爱你的人是你自己,生活再累,也要学会忙里偷闲。活在自己的心里,而不是别人的眼里。有张有弛,在一呼一吸间享受生活,放开手脚,去做你喜欢做的事,不要为他人的批评而抓狂。乐观起来,再苦也要笑一笑。善待人生,遇见最幸福的自己。
幸福其实很简单,幸福就像手心里的沙,握得越紧失去越多。随遇而安的心灵,到哪里都是幸福。太忙碌,会错失身边的风景。适时放弃,就会有另一种收获。把生活过得简单就是幸福,活在当下就是幸福,包袱放下就是幸福。
接受缺憾与平淡,世界上不存在完美。抱怨不完美,只会让自己活得更累。人生永不完美,缺陷是衬托美好的绿叶。换个角度,你会看到更美的风景。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计较的太多。计较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输赢,不必凡事都要争个明白。将怨恨收藏于心,只会让自己再度受到伤害。放下,便是人生大自在。心灵的轻盈,源于那份洒脱无羁。要向前看、不向后看,要向好看、不向坏看。得不到就放手,抓不到就转身。不愉快的事,就让我们忘记。放下对手,也放下自己。放下烦恼,获取快乐。清除心灵的杂念,宁静方能致远。放低姿态,你才能获得更多。放下过去的荣耀,才能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5、《放下才能幸福》,倡导卸载心灵的累赘,可是不能走向什么都不做,安逸享乐,不去争取的误区。
佛说:放下,便得自在。人生如舟,不可负载过多过重,有些事情是不必在乎的,有些东西是必须放下的。其实,幸福就像流沙一样,你抓得越紧,它就流得越快。人生不长不短,红尘纷扰总在所难免,但有些欲望可以抑制,有些争执可以让步,有些烦恼可以抛开。人们总会在一切都成为过眼烟云时才恍然觉悟:那些执迷、计较、忧虑、恐惧何苦来着?原来能放下多少,幸福就有多少。如果不懂得放下,势必让自己的生命之舟载着太多的物欲和虚荣,就可能在抵达彼岸前中途搁浅或沉没。
内心不依赖外物,即获得自由。何为逍遥?庄子在《逍遥游》中将其解说为:“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意思是说,如果人们能做到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把握六气的变化,而在无边无际的境界中邀游,他们就不必再仰赖什么了。这样的人,因为不依赖外物,自然能逍遥遨游于天地之间。
一个人为什么不能够得到逍遥,他的精神为什么不能获得自由呢?学术大师徐复观先生通过对《庄子》一书的分析认为:一个人之所以不能获得自由,就是因为个人不能支配自己,而须受外力的牵连。受外力的牵连,即会受到外力的限制甚至支配。这种牵连,庄子称之为“待”。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渴望获得自由,一个人要想获得人生的自由,必须超越“待”字,摆脱外力的牵连,才能真正达到逍遥的境界。
圣严法师将人分为三类:第一类,提不起、放不下;第二类,提得起、放不下;第三类,提得起、放得下。
第一类人占据了芸芸众生中的大多数,他们只懂享受,却从不承担,内心却又放不下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像是寄居在荨麻茎秆上的苑丝子,攀附在其他植物之上,毫不费力地汲取着养分,却从不奉献什么;第二类人有担当、有责任心,而且往往目标明确,会一直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向上攀登,而一旦有所获得时,却舍不得放下,只会拖着越来越重的行囊,艰难上路;第三类人有理想、有魄力、有担当,而且心地坦然、头脑睿智,可攻可守、可进可退。
据说,因纽特人捕猎狼的办法世代相传,非常特别,也极其有效。严冬季节,他们在锋利的刀刃上涂上一层新鲜的动物血,等血冻住后,他们再往上涂第二层血,再让血冻住,然后再继续涂。
就这样,很快刀刃就被冻血掩藏得严严实实。然后,因纽特人把血包裹住的尖刀反插在地上,刀把结实地扎在地上,刀尖朝上。当狼顺着血腥味找到这样的尖刀时,它们会兴奋地舔食刀上新鲜的冻血。融化的血液散发出强烈的气味,在血腥的刺激下,它们会越舔越快,越舔越用力,不知不觉所有的血被舔干净,锋利的刀刃暴露出来。
但此时,狼已经嗜血如狂,它们猛舔刀锋,在血腥味的诱惑下,根本感觉不到舌头被刀锋划开的疼痛。在北极寒冷的夜晚里,狼完全不知道它舔食的其实是自己的鲜血。它只是变得更加贪婪,舌头抽动得更快,血流得也更多,直到最后精疲力竭地倒在雪地上。
生活中很多人都如故事中的狼,在欲望的漩涡中越陷越深,又像漂泊于海上不得不饮海水的人,越喝越渴。
得与失的界限,你永远也无法准确定位,自认为得到越多,可能失去也会越多。所以,与其把生命置于贪梦的悬崖峭壁边,不如随性一些,洒脱一些,不患得患失,做到宠辱不惊,保持一份难得的理智。
坦然地面对所有,享受人生的一切,得到未必幸福,失去也不一定痛苦。得到时要淡定,要克制;失去时要坚强,要理智。兜兜转转,寻寻觅觅,浮浮沉沉,似梦似真,一路行走一路歌唱。做一个虔诚的朝圣者,可以不拜佛不敬神,永远地感恩生活的赐予,便会获得最美好的祝福。
在生活中,有很多的无奈要我们去面对,有很多的道路需要我们去选择。忘记一些原本不应该属于自己的,去把握和珍惜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忘记那些怅悯,为了轻快地歌唱;忘记一段凄美,
为了轻柔地梦想。忘记,是一种伤感,但更是一种美丽。一个塞满了旧的回忆的大脑,永远无法容纳新鲜的东西。
古人云:“此生闲得宜为家,业是吟诗与看花。”这种寄生于绿柳红墙的庄园主情趣,现代人怕是难得再享受了。英国散文家斯蒂文生在散文《步行》中写道:“我们这样匆匆忙忙地做事、写东西、挣财产,想在永恒时间的微笑的静默中有一刹那使我们的声音让人可以听见,我们竟忘掉了一件大事,在这件大事中这些事只是细目,那就是生活。我们钟情、痛饮,在地面来去匆匆,像一群受惊的羊。可是你得问问你自己:在一切完了之后,你原来如果坐在家里炉旁快快活活地想着,是否比较好些。静坐着默想——记起女子们的面孔而不起欲念,想到人们的丰功伟绩,快意而不羡慕,对一切事物和一切地方有同情的了解,而却安心留在你所在的地方和身份——这不是同时懂得智慧和德行,不是和幸福住在一起吗……”他告诫我们,太忙碌,会忘却生活的本来意义和幸福。
时间飞快地从我们身边滑过,开始我们总认为这样紧张忙碌是有价值的,结果我们最终两手空空地走向了时光的尽头。所以,放慢一些脚步,尽情地去享受你的人生、你的生活吧!因为享受生活是帮助我们充实人生、帮助人生充满活力的方法。
丰子恺对弘一法师为何出家时做于如下分析,他认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一座三层楼。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锦衣肉食、尊荣富贵、孝子慈孙,这样就满足了——这也是一种人生观,抱这样的人生观的人在世间占大多数。
其次,高兴(或有力)走楼梯的,就爬上二层楼去玩玩,或者久居在这里头——这就是专心学术文艺的人,这样的人在世间也很多,即所谓“知识分子”、“学者”、“艺术家”。还有一种人,“人生欲”很强,脚力大,对二层楼还不满足,就再走楼梯,爬上三层楼去——这就是宗教徒了。
他们做人很认真,满足了“物质欲”还不够,满足了“精神欲”还不够,必须探求人生的究竟;他们以为财产子孙都是身外之物,学术文艺都是暂时的美景,连自己的身体都是虚幻的存在;他们不肯做本能的奴隶,必须追究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根本,这才能满足他们的“人生欲”,这就是宗教徒。
丰子恺认为,弘一法师为了探知人生的究竟、登上灵魂生活的层楼,把财产子孙都当作身外物,轻轻放下,轻装前行。这是一种气魄,是凡夫俗子难以领会的情怀。我们每个人都是背着背囊在人生路上行走,负累的东西少,走得快,就能尽早接触到生命的真意。遗憾的是,我们想要的东西太多了,自身无法摆脱的负累还不够,还要给自己增添莫名的烦忧。
清闲的生活将让人更加自信果敢,珍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提高生活质量。幸福、快乐、轻松是简单生活追求的目标。这样的生活更能让人认识到生命的真谛所在。生活需要简单来沉淀。跳出忙碌,丢掉过高的期望,走进自己的内心,认真地体验生活、享受生活,你会发现生活原本就是简单而富有乐趣的。
简单生活不是忙碌的生活,也不是贫乏的生活,它只是一种不让自己迷失的方向,你可以因此抛弃那些纷繁而无意义的生活,全身心投入你的生活,体验生命的激情和至高境界。
放下一切,才是幸福的起点。有人说,世上从来没有命定的不幸,只有死不放手的执着。所以,不要总是羡慕他人的自在与洒脱。他们获得幸福的原因也很简单:不执着于缘。懂得放下,就可以开始新的人生,也易得逍遥,快乐无穷。做了好事马上要丢掉,这是菩萨道;相反,有痛苦的事情,也是要丢掉。所以得意忘形与失意忘形都是没有修养的,都是不妥的;换句话说,便是心有所住,不能解脱。一个人受得了寂寞,受得了平淡,这才是大英雄本色。无论怎样得意也是那个样子,失意也是那个样子,到没有衣服穿,饿肚子仍是那个样子,这是最高的修养,就像孟子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过,达到这种境界太难。
生命就如同一次旅行,背负的东西越少,越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名利是绳,贪欲是绳,嫉妒和偏狭都是绳,还有一些过分的强求也是绳。牵绊我们的绳子很多,一个人,只有摆脱这些心的绳索,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幸福,才能体会到做人的乐趣。放下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智者的胸怀。它需要我们清除内心的污坛,珍惜拥有,放弃执念,学会换个角度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人与事,宽恕别人的过错,积攒心态和情绪上的正能量,不戚于逆境,不自满于成功。如此,我们才能远离烦恼,俘获难得的宁静,体悟人生美好。
6、当人一旦出名,他写字的本,住过的房,用过的物都会变得出息。摄影师也一样,成名之后拍个螺丝钉,照个废墙残瓦也是名作。看完王瑶的《摄影意象》,大脑中跳脱出这样的想法。作为中国摄影家协会的名誉主席,业界地位较高,作品自然出众。书中拍了喀什,照了陕西某隧道施工者,还有安徽的酒厂,纸厂小作坊及无锡的一些景象。多数为黑白影像,彩色照片也不是我们经常见的非常清晰,明亮耀眼,色彩炫丽,而是生活的压抑和包袱,责任的重担和生存的抗争颜色。有一张黑白片是隧道内工人光溜溜后背上渗出的晶莹剔透的汗珠,灯光下如同饰品店盘子里的钻石。喀什多为少数民族人物作品,外加几张巴扎中的写实,一位男青年手里抱着两只白鸽,作者解读为和平的寓意,其实在新疆的鸽子大多都进了铁锅,成了汤和肉,入了人们的胃。看着熟悉的场景,感慨自己去的时候拍摄的太少了。
对影像,作者追求四个特点,一是故事性画面;二是意象性内涵;三是纪实性风格;四是诗意化语汇。正是这些特点,给影像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和隽永的意象。摄影是对生活的记录。敬畏生活,融入生活,同时也要提炼生活,才有新的思路和突破。日常的生活大都是平凡的,甚至是平庸的,然而,精彩往往就潜藏在这平凡和平庸之中。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摄影师来说,关键在于你是否练就一双能够敏锐观察、捕捉、提炼生活的眼睛。眼里有美,眼里有意境,眼里有故事。优秀的摄影师总是拥有一双生活的眼睛、人民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爱,捕捉表象下的内在精神。
7、《写作好好·通向自由人生的修行》,一本书也能这么简单地出版,写一些思路,然后用别人的文章充填字数。曾看到过别人对这本书的推荐,不过读起来也差不多的意思,教写作的书框架类似。有人倡导无拘无束地写,随心而动;有人建议按照套路写提纲搭框架地写,体系完整。我们能做的就是先有写作的兴趣和爱好,热情是写作路上的汽油,如果不足,写作的机车就抛锚。然后多输入,勤输出,找高人指点,再投稿获得反馈,如此不断历练,总会有收获和成长。
写作我们首先担心的是缺素材。用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处处都会有素材,比如所见所闻所想,有一篇文章是参加学习班的学员写自己整理丢弃自己物品时内心的对话。童年往事,生命中重要的人都能拿来写。另外,连接心灵,激荡出写作的心流。去捕捉生命启示,用感动去启动写作灵感。同时调动五感,让文字生动起来。对生活的爱,就是作品的源头。
其次,认为作品过于平淡。那就让情绪投入文字的怀抱。用文字拥抱你的情绪小孩,同时向内与自己对话。提炼出对读者有益的内容,无论是散文类,干货类,或者小说类等等。
还有我们总觉得内容不够丰富,除了描述直接接触到的事物、想象中的事物,也可以通过调动感官的方式,将它描写得更生动细腻。比如,想象一个苹果,放在离你不远的桌子上,你去观察它的样子,什么形状、什么颜色、大小怎么样。你渐渐靠近,拿起它。苹果拿到手里是什么感觉呢?它的表皮触摸上去像什么呢?你拿起来看它。这时,你可以看得更仔细了,它的表皮是什么样子的?尽可能描述你看到的。然后,你将苹果拿到鼻子边嗅了嗅,是什么味道呀?尽可能详细地描述它的味道。你禁不住咬了一口。它是什么味道的?请详细地描述你咬一口苹果的感觉,再描述你咀嚼苹果的感觉。还有,你在咬苹果的时候,是什么声音呢?咀嚼苹果时发出了什么声音呢?用文字详尽地描述这一切。
此外,作者提出写人生故事的方法,就是绘制人生树。第一步:绘制一棵人生之树。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自己可以写的其实很多。但是,一定不要在多中迷失了方向。最好花一些时间,去为自己绘制一棵人生之树,这棵树相当于一个纲要,你把想写的分别归类于不同的分支。你不可能一次全部想到。在生活中,只要你想到了,就可以将主题关键词填加到相关的分支中。
在最开始绘制人生之树时,不一定要被严格的逻辑束缚。你想到的可以罗列成一个“树枝”,比如“生命中那些最想念的人”“如果可以,我想对他们说谢谢”“如果没有遇到他,我的人生会不一样”……但是,随着罗列,你会忽然发现他们可以合并成到一个大的枝丫——生命中重要的人。
你也可以用“时间轴”画下生命中重要的事情。具体做法是在一张白纸上,画下从零到你现在年龄的一条线段。在这条线段中,按三年一个阶段标注年龄,然后用每个阶段去对应你能想到的重要的事情。当将这些事情写下来之后,可以再将它们归纳到生命树中,因为生命树的延展,远远不止时间一条线索。
第二步:铺设写作路线。随着生命树渐渐茂盛,是该拿起笔的时候了。现在,去找你最有感觉的一个小枝丫开始写吧!任何一个小枝丫,都需要一个完整的路线图。
“5W+1H”方法,可以帮助我们铺展写作路线。1.对象(What)——什么事情
2.场所(Where)——什么地点3.时间(When)—什么时候4.人物(Who)——与事件有关的人物5.为什么(Why)——事件发生的原因6.方式(How)——事件进展的方式如何
第三步:锁定你所描述的“枝丫”。讲述自己的故事,容易之处在于,它们是独属于自己的;困难之处在于,每件事情之间相互勾连,很容易写着写着就跑题了。对于初学写作者来讲,尤其如此。结果导致本来要写的部分,却跳离开了,文章写下来之后,变得没有主题。避免这种情况的方式,是先给你的“枝丫”取好名字,也就是这篇文章的标题。
写的时候,可以旁征博引,但一定别忘了自己。自己描述的这些“叶子”“果实”与这个枝丫还有关系吗?是属于上面的吗?
第四步:突出主要的叶子、花朵、果实。一篇好的作品,一定是有重点突出的部分。这样可以避免平淡。回到我们的生命之树。我们在描写一个“枝丫”的时候,要有意识地突出某片叶子、某朵花,或者某个果实,而不是将所有的叶子、花朵、果实都平均用力去描写。
比如,你在描写被妈妈疼爱这个主题时,被妈妈疼爱的事情有很多件,你可以选择三件进行描写,但并非平均用力。一定要找到主要的,有特点的,其他的是为它服务的陪衬。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重点突出。
第五步:制造冲突。所谓冲突,可以理解成两个对立的状态。比如,伤心与快乐、误会与原谅、期待与失落…
文章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在推进的过程中,有转变发生,而转变也是冲突。
比起一路一个音调,冲突的发生让人更加难忘。比如,写自己独在异乡奋斗的经历。如果一路写的都是辛苦,会让人读着疲惫。事实上,我们的生活也不可能总在一个状态中进行,要善于去捕捉不同的味道。比如,辛苦的日子,发生了一件很让自己感到温暖慰藉的事情。你的好友在生日当天为你庆生,你感觉到了久违的温暖....这个时候,辛苦与温暖就是一个冲突。比如,你应聘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但干万不要一路凯歌,事实上也有奋斗的心酸。
爱自己,从倾听内在自我开始,而倾听,是在一切关系中,对自己内心的觉察。与自己的内在自我建立联系,实际上是一种意识,当我们有了这种意识,我们在收拾屋子的时候可以与内在建立联系,我们在逛街的时候也可以与内在建立联系,我们在吃饭的时候也可以与内在建立联系......总之,我们在任何时刻都可以与内在的自我沟通。于是,我们开始从向外求变为向内求,我们开始变得强大富足,好运常在!写下内心的那些声音,不断地清晰听到内在的诉求,我们便开始在爱自己的道路上启程了!
(2019年5月30日,周四,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