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救赎之路

        

      这两天又重温了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初次接触这个电影是刚工作的1、2年,当时依稀记得只觉得好看,尤其是主人公从下水道爬出来被雨水冲刷的那一幕场景记忆尤为深刻,冤屈多年,终于获得身上的自由了。

       他出狱后经济上的自由,也不得不让人感慨主人公的光环。

       如今再次翻看,却又有了更深刻更不同的感悟。大概这就是经典,每个阶段都能让你收获新的认知。

       强大的心力足以让你支撑任何的困境

       从银行副总裁到被冤屈的阶下囚,安迪不争不闹,默默的观察、接受这个全新的不同环境。默默无闻并不等于消极沉默,而是积极布局。他第一次开口与人交流,选择了瑞德,并且知道他有弄到东西的能力。另外他选择交朋友也是选择了瑞德,除了瑞德本身的实力之外,人品应该也是安迪考虑的因素,否则就直接选择另外一个团伙了。

       大概从宣判那一刻起,安迪就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用一把小锤子,一张海报快速的实施自己的计划。只是在那个青年被杀后,他加快了自己的计划。

      人都是环境的孩子,会被“改造”

      瑞德的旁白说:刚进来的时候你痛恨那些高墙,可是过一段时间之后,你发现自己再也离不开他们。40年50年后,他们已经被这个环境彻底改造,所以老图书管理员宁愿再故意制造杀人事件,只为继续留在这座监狱中,在监狱中他很重要,被人人需要,而出去之后他什么也不是。杀人未遂后,他走出监狱,却因不习惯外面的生活而悬梁自尽。瑞德在被关押40年后走出去,依然保留的是监狱内的生活方式,上厕所要举手报告,不报告的时候尿不出来。因外面环境的不确定感,终日生活在恐慌之中,幸好是因为对安迪有承诺,支撑着他活下来,否则很容易走向和老图书管理员一样的道路

      知识的力量

      任何时候都不需要忽视学习。这几年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一时风头无俩。可是我们这些互联网从业人员,除却那些比较虚一点的互联网知识似乎再也不具备其他生存技能。前段时间刚好看到说,其实原来的那些金融、经济类的从业人员依然是有较高的素质,他们的技能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被忽略。安迪依靠自己的经济、金融知识让他在狱中有了不同于别人的“福利待遇”,并且在逃离监狱后立即就有了一大批可观的收入。

     坚持的力量

     安迪想修建图书馆,监狱长告诉他政府不会拨款修缮。安迪知道这其中的难处,按照电影情节的发展我以为他会有什么魔法力量能让政府立即顺从,遵照他的想法办事,比如有政府内的关系,或者握有某个人的把柄。可是他的魔法力量就是每星期写一封信给政府,一直写了6年,政府才第一次回信,意图用200美元打发安迪,让他不要再写信。这里也想夸下美国的监狱还是比较人性化的,至少可以让犯人写信给政府。

      200美元并没有打发安迪,他竟然改成了一周2封信,这一写又是2年,直到2年后政府回信同意建立了一座图书馆。

       经典电影值得时时回味,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感悟,每一个人阅历不同,看见的也不尽相同。

       人在环境下的自我救赎该如何做?现代人面临两个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这其中工作环境又尤为重要。一般人在工作环境不能忍受的时候会选择换工作来解决环境适应问题,可是如果工作环境就像监狱一样,无论怎么恶劣,你都无法逃离,只能想办法,要么被环境改造,要么改造环境。可能大多数人都是被环境改造,而安迪是后者。

      又或者说,如果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工作环境当成是一个不可逃离必须一生为之相伴的环境,那是不是会取得更好地工作成就。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我救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