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是先生存,还是坚持自己的情怀?

最近见了不少成功的创业前辈们,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总被提起一件事情,就是:创业到底要做容易且成功率高的事情,还是做有情怀、有挑战的事情。

其实这个问题,正好也是我们正在面临的一个挑战。

每次与创业前辈深入沟通后,他们都会反问我们说:“为什么你们团队有这么好的资源,却不去用它,反而挑了一个对于你们来说,目前最难、最有挑战的方向。

这个挑战的领域,就是知识付费,我们算是毫无根基,也毫无资源,从零开始。

而前辈口中的资源,说的是我们几个合伙人,原来在各自行业的背景(房地产、金融、广告),随便针对哪一个细分做下去,起码比现在做的知识付费,要简单容易的多。

确实,这已经不是第一个人这样说了

当初,也是因为去年3月份的疫情,我们在家反思今后的各自的职业发展,觉得今后的发展,应该是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

团队线下10几年的职业经理人经验,这个经验融合成线上知识内容,教别人高客单价的课程,这个在当时新媒体领域,还比较少见。

就这样,开启了转型线上的第一步。

这一路狂奔折腾,我们就像一个外来入侵者,用着各种笨拙的方法,一步步试错,居然走到现在,还活着,用户的反馈还挺好。

我们内部一直开玩笑说,是因为我们不知者无畏。

随着认识我们的用户越来越多,团队人员的扩张,资金的压力,我们意识到,公司下一阶段的发展,绝对不是简单复制前一阶段的运气,而是真正的像一个创业者思考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笑说,你们不是已经在创业了吗?为什么还说,要像一个创业者思考

本来之前,我们觉得我们是;而跟前辈们沟通后,我们感觉到,我们更像是顶着创业者身份的职业经理人

没有完全的转换到创业者思维频率上

最典型的就是,我们很容易把注意力,落在项目上,想如何把事儿做好,做成标准流程。

这个能力,在前期起盘的时候,还没有什么不妥,反而这种能力,很容易让项目做起来

可一旦项目做起来,想要发展壮大,想要复制模式,就会发现局限性很大,很容易陷进单点思维里,不能站在全局来规划未来的发展

这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是件很可怕的事情。这也就是为什么文章开头,前辈对我们说的话

我们几个创始人,特别是原来是做职业经理人的几个,好好的反思了下这个问题。都不约而同的承认,我们确实或多或少的,有各自的职业「情节」在里面。

例如我们对做事的情节,都希望表现的很职业化,不光对自己团队,对合作方也是一样;

我们对做项目的情节,希望做不一样的,做高大上的,一些小和看上去很low的,我们本能的觉得跟我们不匹配

我们对知识付费的情节,认为要敬畏知识,做知识付费要做的高级,要很高知

上面这些情节,单看都没问题,可你放到具体的创业公司不同阶段,可能就未必适合

例如,面临公司是优先生存下去,还是做情怀的东西,你该怎么选?

公司是把所有希望寄托在一个点上,还是要分散风险?

这时候的你,如果不能完全理解创业的本质,做出合适的选择,很有可能公司会走下失败

也许,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职业经理思维和创业者思维,之间的区别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创业是先生存,还是坚持自己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