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段)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
印光大师生年公元(1861-1940年),法名圣量、字印光,自称常惭愧僧;大师俗姓赵,名丹桂,字绍伊,号子任;陕西郃阳、今合阳路井镇赤东村人。他家境富裕,从小就聪明过人,勤思好学,幼年时随兄读儒家典籍,学习孔孟之道,诸子百家,精通世间学问,颖悟非常。因读程朱、韩等书,受其影响而“辟佛”,什么是辟佛呢?
辟佛就是不相信佛教,用语言或文章驳斥佛法教理,与蕅益大师有着相似的经历。15岁后,大概是因果来了,他生了一场大病,被病痛折磨了几年,幸得再次接触到佛教经典,读后有了全新的认识,认识到自己以前太过轻狂,只见小丘、不见高山,以凡夫之心度圣人之教,于是决心悔改,从此决定矢志参佛。
光绪四年即1878年,他被佛教义理所折服,为求真常之道,毅然舍家离俗,入西安慈恩寺听经参学;1881年他前往终南山莲花洞寺,拜道纯和尚为师,并在和尚座下剃度为僧,法号印光。
大师皈依佛门后的第二年,前往双溪寺海定律师座下受具足戒。在此之前,他曾在湖北省竹溪县莲化寺晒经时,有缘读到了残本《龙舒净土文》,得知念佛法门之妙,决心专修念佛一门。有了这个念头后,奇迹开始发生了,他自幼所患的几乎失明的眼病,由于他于至诚中一心念佛,眼病竟然痊愈了。他因此而大喜,坚定了念佛的信念,决心尽平生之力,自觉觉他,一心以净土为归。
以上这段奇特的因缘,促成了大师终生专修专弘净土法门的志向。他继承了净土宗历代祖师的教义,契理契机地加以弘扬,集净土宗之大成于念佛之当下。这正如周孟由居士所赞:大师禀承了善导专修之旨、阐释了永明四料简之微...密护诸宗,明昌佛法,潜挽世风,折摄皆具慈悲,语默无非教化,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三百年来是指从明代莲池大师时为起始而计算的,实际上,大师的净土教义是集一千多年来历代净宗祖师之大成。中国大乘有八大宗派,各有所依佛典作为教宗,印光大师为净土宗选定了五经,确立为净土宗修学的根本经典。
历代净土宗祖师和善知识在弘扬净土法门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是净土三经一论,即《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佛说阿弥陀经》和《往生论》,以此为净土宗的正依经论。
清末魏源居士将《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列入形成《净土四经》流通,但这是他按照自己的意见用各种译本的《无量寿经》的会集本取代自古来以来依据的曹魏康僧铠《无量寿经》译本,大师指出了这种做法有流弊,提倡应该流通受持原译本。
早在1918年,大师在给永嘉某居士的书信中就提出:“楞严五卷末,大势至菩萨章,乃净宗最上开示。只此一章,便可与净土四经参而为五。”在给弟子的书信中,常常开示大势至菩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念佛方法。
1932年,郭辅庭居士发心精刻印光大师选定的《净土五经》,于是《净土五经》开始初次流通,大师作了序言。第二年,大师亲自校刻《净土五经》,由弘化社流通一万部,于此《净土五经》正式形成,大师先后作两序阐明五经的要义。
净土五经是指《佛说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普贤菩萨行愿品》、《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五经的选定意义重大,它重新阐释了《无量寿经》是净宗的概论;《观无量寿佛经》是《无量寿经》的补充,内容有理论与方法两方面,是净土宗的行门。《阿弥陀经》是劝行。《普贤菩萨行愿品》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充实了净土法门的念佛方法。
印光大师一生著述有《印光法师文钞》四卷、续编《文钞》二卷,《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大师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归纳起来有以下十七个注意事项,非常重要,大师说:
一、念佛人静坐时,切不可掐珠,掐珠则神不能定,久则受病,卧时亦然!念佛人切忌以卧倒姿势出声念佛,这样作会伤气。
二、念佛人宜小声念、默念,忌不可一味大声着力念,否则必致受病。
三、聚道友念,宜分三班,一班出声绕念、两班静坐密念,如此成天念,不至过劳。若一同出声念,久则过劳,或致受病。
四、念佛须声音高低适中,缓急合宜,若高声如赶贼之猛烈,始则心火上炎,或至吐血,以成不治之病。
五、念佛人当善调身心,心远离妄念,身得闲暇无病,方可办道。
六、念佛忌夹杂,举其正夹杂者,如求大彻大悟,得大总持等,举其邪夹杂者,如念佛外又研究外道杂藉修外道法。不夹杂定义为:除信愿行外,不起他念非份之求(不是指除念佛外不起他念,而是在念头起来后,不要有非分之求。)除念佛外朝暮向佛必须发愿,平生绝无信愿者临终决定难仗佛力。
七、善导大师示“专修”与“杂修”,专修指:1、身业专礼:凡围绕及一切处,身不放逸皆是。2、口业专称:凡诵经咒能至心回向,亦可名专称。3、意业专念: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名号。此身口意三合一,即是专修,必定往生莲界。如果是杂修,修种种多的法门,回向往生,以心不专一,故难得益,则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往生。
八、善导令人一心持名,莫修杂业者,恐中下根人以业杂,至心难归一,故示其专修。永明令人万善齐修,回向净土者,恐上根人行堕一偏,至福慧不能称性圆满,故示其圆修。
九、若是精修梵行,禅定力深,则往生品位更高,见佛闻法最速!即便是大彻大悟,断惑证真之人,也须回向往生,以期圆证法身,速成佛果。
十、净土修行之法有三:1、退:可闭关专修。2、中:可世间随缘念佛。3、进:可一门深入,并万善圆修,均可。
十一、念佛人忌去不净之地,如厕所、浴池等场所出声念佛,当默念为益。
十二、念佛人忌涉猎外道典籍,修持外道之法或炼丹运气及扶乩等法。
十三、念观音发愿求生西方,亦可满愿,以弥陀、观音同一度生之事,非有二义也。
十四、念佛宜六字、四字亦可。如初念则六字,念至半,或将止,则念四字。若始终不念南无,便为慢易(我慢)。
十五、念佛法器,唯用引磬,其他一切,概不宜用。引磬声清,听之令人心地清净,木鱼声浊,故不宜用于临终助念。又宜念四字佛号,初起时,念几句六字,以后专念阿弥陀佛四字,不念南无,以字少易念。病人或随之念、或摄心听,皆省心力。
十六、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当此等苦事发现之时,唯有放下万缘,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若气促,则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一心求佛慈悲,接引你往生西方。
十七、睡时当默念,不宜出声。宜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以免字多难念。若衣冠不整齐,或洗澡、抽解、或至不洁净处,均须默念。默念功德一样,出声于仪式不合。
大师说:“人在世间,不能超凡入圣、了生脱死者,皆由妄念所致。今于念佛时,即作已死未往生想,于念念中,所有世间一切情念,悉皆置之度外,除一句佛号外,无有一念可得。何以能令如此?以我已死矣,所有一切妄念,皆用不着。能如是念,必有大益。 ”
大师说:佛法要义,在无执着心,若预先存一丝执着,得种种境界利益之心,便含魔胎。若心中空空洞洞,除一句佛号外,别无一念可得,则庶几有得矣!”
大师振兴佛教,尤其是净土宗,居功至伟,是对中国近代佛教影响最深远的人物之一。大师在佛教徒中威望极高,与近代高僧虚云、太虚、谛闲等大师均为好友,弘一大师更是拜其为师,其在当代净土宗信众中的地位至今无人能及。
1940年农历十一月初四日午时,大师预知时至,在大众念佛声中,安祥坐化,享年80岁、僧腊六十载。第二年二月十五日茶毗,得五色舍利无数。僧俗弟子建塔灵岩山巅,将师舍利奉安入塔。大师一生严持毗尼,一丝不苟,六时念佛,三业清净,护教重道,勤奋修学,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弘扬净土,不遗余力,皈依弟子,众星拱辰。印光大师集诸功德,因此在净宗里被尊为第十三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