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1

                                   大象出走说老庄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一群悠闲的大象,走出了生它养它的地方——西双版纳,途径普洱、红河、玉溪,进入昆明,然后又折返玉溪,一路优哉游哉地逛吃逛喝。它们自我感觉良好,无忧无虑,却给沿途群众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因为要派无人机监视它们的行踪、要给它们准备充足的食物、要给它们进村进城设置障碍物,所以,也给政府部门找了很大的麻烦,给国家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这群大象看似悠闲潇洒的旅行,其实是一次被逼无奈、生死攸关的求生之旅,因为它们的栖息地出了问题,说白了,就是在它们生活的保护区,生态环境出现了问题,给大象的生存带来了麻烦,它们不得不背井离乡,一路北上,去寻找诗和远方。

        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包括人类,都有一个不断寻求适宜自己生存环境的问题。商朝为了寻找一个适宜自己发展的环境,前后迁都达13次之多。中国后来的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等大的迁徙活动,无不是因为百姓生存环境恶化所造成。这次西双版纳大象的集体出走,是因为人们在保护区内,大力发展橡胶林,以及砂仁、茶叶等经济作物,大象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所以,大象只好抛家离舍,一路向北,去寻找适宜自己的乐园。

        生态问题,是人类和自然界能否平衡发展、和谐相处的大问题,自然也成了历朝历代仁君和贤人智者所关注的一个大问题。早在五千多年前轩辕黄帝,就提出了“三才相盗”的环保理念。到后来,历经老子、庄子等道家代表人物的继承发展,逐步形成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也成为我们生态保护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

        “三才相盗”,是黄帝在《皇帝阴符经》中对天地、万物、人三者之间相互依存、互为利用、又相互排斥的精彩论述。三才,就是天地、万物和人。在这三者中,“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世间万物,都是由天地阴阳之气而生成;而人呢?为了生存,就要掠取自然界的万物;但是,如果在掠取中不遵从自然之道,最终必然会受到万物的惩罚,被万物所盗。就说大象吧,它有三大特点:一是身上没毛,怕冷;二是素食,不吃肉,主要吃草、树芽、灌木、树皮、水果和蔬菜等;三是能吃能喝,一般每天能吃喝上百公斤的食物和水,不是一般的地方能够养活得了的。而西双版纳呢?这些条件都具备,它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部边缘,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阳光充足,热量丰富,温润多雨,这种独特的天地之灵气,适宜各类植物的生长。由于气候不冷也不热,各类野生植物茂盛,自然也就成了大象最理想的栖息地。

        生活在西双版纳的大象,不仅自己“盗”取了自然之万物,同时也是热带雨林的工程师,为其它一些动物的生存营造出了良好的环境。它在觅食过程中,所踩踏出的路线,为其它动物的行动开辟了通道;而它沿途所踩踏出的硕大的脚坑印痕,积水之后,成为一些昆虫赖以生存的安乐窝,为美丽的白鹇鸟提供了美食;金钱豹是鸟类的天敌,它又尾随白鹇鸟,伺机来一顿美餐……。自然万物,因“盗取西双版纳天地之灵气,在这个乐园里各得其所,快乐地生长着,绽放着。

        对于这个宝贝之地,具有高智商的人类不可能不起“盗”心。当然,时代发展到今天,人人皆知生态环保的重要性,也熟知这方面严格的法律法规。但是,我不乱砍乱伐、不捕捉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我因地制宜,进一步搞好绿化,扩大森林面积,总该不会错吧。西双版纳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种植橡胶、茶叶等经济作物,早在50年代,就被列为我国橡胶种植基地。多年来,当地有计划地在保护区内改造植被,发展橡胶林、砂仁等经济类林木,据统计,在亚洲象分布区域内,30年间,天然林占比从70%降到57%。总体上看,绿水青山比以前还扩大了。但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万万没想到的是,大象对这东西不感兴趣,既不喜欢橡胶树的叶子,也不喜欢喝橡胶树洁白的乳汁。由于人工发展经济林,次生林以及树下的植物大大减少,大象的饭碗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这种看似保护和发展森林的行为,实际上是为了人的经济收入,改变和破坏了森林的结构,成了“万物,人之盗”。最后的结果呢?大象吃不好,就要集体出走,到田间、进村庄,去祸害人。人,反过来成了万物之盗。

        天地滋养万物,万物养育人类,人类反过来要敬畏天地万物,要遵从天地,顺应自然。如果有意无意间过度的对自然界加入了人的主观元素,就会破坏掉这个生物链,万物反过来就会报复人类。“三才相盗”环环相扣,变“三才相盗”为三才相依,最重要的在于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规律,保持大自然的原貌,尽量不要去干那种南桔北移的傻事。

        尊重自然,善待万物,重要的在于要认清自己在大自然之中的位置。庄子的观点是:天人合一,人没必要太高看自己。世间的万物都是一体的,都是相对的,谁比谁高贵不了多少。别以为禽兽身上的细绒毛很小,但是,比起那些更细更小的甚至眼睛都看不到的东西,还算很大的;泰山够大吧,但在宇宙中也不过只是一个小点;一个过早夭折的婴儿,比没有生命的应该是更长;夏商时期的彭祖,虽然活了八百年,但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只不过是一刹那。一切都是过程,一切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有生于无,又回归于无,所以,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平等的,是相互依存的,庄子概括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天人合一,善待万物就是善待自己。

        然而,在这个重大问题上,就是有人不服庄子。老子是人,人定胜天。为了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冒天下之大不韪,从天人合一的圈子里跳出来,依仗自己的智力,一次又一次的征服自然,打破了万物与我为一的平衡。远的和国内的不说,在上个世纪,哈萨克斯坦曾因毁草造田,破坏了草原生态,引起了多次黑风暴,仅1963年的一次黑风暴,就毁掉三亿亩农田。对于狼,人们是又恨又怕,但狼在草原生物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美国黄石公园,是保护野生动物和自然资源的国家公园,面积达一千三百多万亩,是世界上最大面积的森林的公园之一。曾几何时,公园为了安全开放,捕杀了森林中的狼群,结果呢?人是安全了,可梅花鹿、野兔等食草动物,没有了天敌,肆意繁殖,破坏了地表植物,导致草场退化。为了控制梅花鹿和野兔泛滥成灾,他们又不得不从加拿大引进狼群。再一个例子。麻雀因为吃粮食,人们很讨厌,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被列为“四害”之一,在国内掀起一场全民灭雀运动,结果呢,麻雀少了,虫子却成灾了,上海等大城市树木的叶子,都被虫子吃光了,咋办?从苏联进口麻雀呗。自然界万事万物,都是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都有存在的理由和价值。万物与我齐一,反之亦然,我与万物等同。自然界的和谐,重在天人合一。

        做到天人合一,必须善待万物。老子在《道德经》里反复告诫我们,要“希言自然”,无需多说什么,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就OK。真正的善待,在于面对大自然,要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让万物遵循自己的规律去运行,去自由地生长,而不是去占有它、干预它,去创造它、破坏它。就像西双版纳,它适宜长什么植物,让自然法则说了算,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人们无需绞尽脑汁,去论证、去改造它。从现象上看,在西双版纳种植橡胶林,绿水青山多了,经济收入也增加了,但是,树林的品种结构变了,林中赖以生存的动物的食物也变了,于是,它们生存的环境和生活秩序被打乱了,结果呢?给人类带来很大的麻烦,这个麻烦,是需要十年二十年才能得到修复的。

        云南大象的出走,又一次向人类敲响警钟,不要试图从人的利益的角度,去改变自然环境。余秋雨解释《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说:人是土地之子,土地是天的下属,天地都要服从道,而道所以存的,则是自然。这个解释很靠谱。人作为土地之子,最根本的任务和权力,在于维护自然之道。人们依据自然之道,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就能保持生态平衡,使生态系统周而复始地处于良好状态,为人类源源提供取之不尽的财富;相反,如果开发不合理,就会破坏生态平衡,自己害自己。老子、庄子的话不得不信,历史和现实的教训必须记取。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