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新八景

由于历史发展及城市建设等原因,信阳古八景中的“奎楼晚照”和“申塔朝晖”的原景已不复存在,“长台古渡”也已无古时风韵,而“贤岭松风”“浉河泛月”“龟山晴雪”等景观,却无楼台亭榭或碑石一类的标志性实物载体彰显,易从人们的视线和记忆中逐渐淡出,以致最终“湮灭”。

为此,邀请上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了浉河新八景,“亭台楼阁、轩榭祠塔”,以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典型代表,结合信阳的厚重历史、山水文化,用最传统的建筑语言,营造出信阳新的人文景观。

1、望湖轩

具有楚风汉韵的望湖轩建在南湾湖大坝东隅,背山面水,整个轩院落差近4米。站在最高处的轩亭内,可一览南湖之浩淼、风光之旖旎。

2、聚贤祠

聚贤祠规划于贤山之巅。古时曾有贤士隐逸于此,所以贤山又名贤隐山,也是信阳古八景“贤岭松风”之所在。今逢盛世,修建此祠,信阳历代乡贤、名宦共聚于此,故名聚贤祠。

3、茗阳阁

已建成的茗阳阁位于浉河南岸临水高地,它的雄浑大气与浉河蜿蜒灵秀相得益彰,既是茶文化的代表建筑,又是我市标志性建筑。登阁品茗,山水美景,尽收眼底。

4、申伯楼

申伯是周宣王之元舅,周幽王时,申伯的女儿为王后,生子曰宜臼(后来的周宣王),幽王专宠褒姒,与其生一子曰伯服。后幽王废宜臼立伯服。宜臼逃亡信阳,申伯为其建“太子城”(今平桥区城阳城遗址太子城),公元前771年,申伯联合缯国、西夷、犬戎起兵讨伐,杀周幽王于骊山下,在郑、晋、卫等诸侯的帮助下,宜臼即位,是为周平王,迁都城镐京(西安)于洛邑(洛阳),开启了东周时代。

周宣王即位后增封信阳的古申国,建都在今信阳市平桥区长台关,相对南阳的西申而为东申,也称“古东申国”。文献记载“申伯还南,谢于诚归。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疆。以峙其粻,式遄其行。”(见于《诗经·大雅·嵩高》。申国原为伯爵,国居称为申伯。

后来申国被楚国所灭,但是作为地名的申字一直沿用至今,现在信阳还有着申城的别称,城内的申碑路据说就是和出土有古申国的石碑有关。平桥区自高梁店乡的申阳台至平昌关镇的申伯碑、申伯墓、申伯祠、申伯盘、申伯读书台等遗址、遗物都记录下了这段历史。

申伯楼设计时沿用信阳古八景中“奎楼晚照”中奎楼的基本功能,楼体硕大,风格粗朴,雄浑大气,近汉唐之风。申伯楼,不仅可以用于文化聚会、品茶、字画展览,还可用于缅怀黄歇等历史名人。

5、龟山亭

具有江南园林风格的龟山亭在龟山临河的一侧。自山脚拾级而上,看掩映于葱茏之中的白墙黛瓦错落而起,忽而身前,忽而在后,步停处,即至龟山亭。龟山亭的美感,在于建筑本身,更在于人在亭内居高临下时,可纵览无限壮丽的湖光山色。

6、琵琶台

延续“长台古渡”文化遗风的琵琶台,筑于琴桥南端的一个小山岗上。台的平面成“土”字形,取五行“土”之居中之意,与信阳华中地理位置相契合。古人登台望远,念天地之悠悠,感古今之怆然,今琵琶台承前人古意,昭时光如梭,更催人加压奋进。传统节日有登高之礼,重阳登高、中秋赏月、春节鸣礼等皆可在此举办。

7、河洲榭

浉河新八景中,河洲榭最有特色。它的一部分立于安桥与会桥之间的湖心岛上,一部分探身于水间。平桥区把湖心岛打造成娱乐度假的文化旅游乐园。古时“浉河水中夜舟泛月”,今有“河洲榭内听戏品茗”。

8、平山塔

震雷山古有“雷沼喷云”之景,前人曾于此求雨,今虽不用求雨,然古文化习俗可嬗变成其他形式,在此山立塔以祈平安,故名平山塔。

平山塔建于安桥南岸临河一个山麓之上,高低落差60米,寓意新中国60华诞之良时,于此山立塔祈安。平山塔总建筑面积1853平方米,与平桥区总面积1853平方公里相契合。塔高26米,喻平桥2600多年的建制历史。塔身合暗层计9层,取久久之意,以祈平安之久。

你可能感兴趣的:(信阳新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