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游天下(577)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遗址,有着“沙漠中的美术馆”和“墙壁上的博物馆”之美称,可它并不是5A级旅游区,原因很简单,因为其压根儿就没有参与评选,主要是出于保护窟内文物的需要。但这丝毫阻挡不住人们前去一睹为快的热情,景区不得不采取限流措施,且只对外开放几个洞窟。

      公元366年,僧人乐尊云游至敦煌的鸣沙山时,但见远处的崖壁上金光闪耀,恍如万千活佛现身似的,他急忙虔诚地倒地跪拜,随即请人在山崖上开凿洞穴,用以栖身和修行。后来不断有出家人来此开窟塑像,这里慢慢演变为礼佛圣地,附近十里八乡的信徒也开始加入凿窟的大军,并且一直持续到元代,形成了绵延1600多米长的洞窟群,状如蜂巢,形似鸽舍,蔚为壮观。

    然而, 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莫高窟也逐渐荒废,其再次进人世人的视野则是清朝末年的事了。1900年,道士王圆箓在清扫第16窟内的积沙时,意外地发现了一个侧洞,里面藏有5万多件佛经典籍和文书史料,“藏经洞”一时间震惊海内外,西方文物猎头纷纷前来寻宝,导致众多珍品流失海外,幸存下来的又大多毁于贪官污吏之手。到这里游览的国人面对空空如也的洞窟,无不痛心疾首。

    但景区内其它处的精美塑像和壁画还是令人赏心悦目,大呼不虚此行。莫高窟现存735个洞窟,最壮观的是第96号,因其有9层凸出于山崖的窟檐,所以又被称作“九层楼”,里面矗立着一尊35.5米高的弥勒佛像,为我国最大的室内泥塑大佛。它的奇特之处在于,不是常见的袒胸露乳形象,而是穿着“抹胸”的女性,据说有武则天的身影。

    而这种世俗化的塑像手法在莫高窟中比比皆是。景区内有大量以姓氏命名的洞窟,源于其是一些家族出资兴修的,有的是一家独建,有的是多家众筹,墙壁上也便留下许多“金主”的画像。莫高窟即充满凡尘烟火气息,这是其与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最大的不同之处,后两者都有皇家背书,但根植于乡野的莫高窟之艺术价值毫不逊色于它们。

    莫高窟最值得称道的是,其在千年的历史变迁中,记录下了佛教的演化过程,这从不同时代的佛像与壁画中可窥见端倪。最初的塑像饱含天竺的庄严,后来即掺进了唐朝的丰腴、宋代的清秀,有的还十分通俗。像285窟内的《五百强盗成佛》图,表现了作战、被俘、审讯、受刑等场面,完全就是一组浅显易懂的连环画,非常适用于向普通信众弘扬佛法。

    从莫高窟的创始人乐尊,到出资兴建石窟的张王李赵,再到揭开“藏经洞”神秘面纱的王圆箓,他们原本都是籍籍无名的凡夫俗子,可其名号却在不经意间永远镌刻于世界文化遗产之上。正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一如莫高窟无意评级,但还是名扬四海一般。这些人的功过是非似乎已不重要,游人更关注那些宝物背后的故事,他们也便在口口相传中化作人们津津乐道的“文物”。莫高若彼,敦煌如此呀。

      2022.12.1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游天下(577)敦煌莫高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