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从亏损84亿到净利60亿:那些触底反弹的企业是怎么做到的?

众所周知,IBM是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是全世界“最聪明”的公司之一。自1911年成立以来,迄今已有108年的历史。

20世纪80年代中期,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占据了市场份额的80%。1984年,公司实现净利润65.8亿美元,净利率高达14%。

但此后,由于公司拒绝使用英特尔最新开发的386CPU芯片,IBM开始被其他竞争者赶超,不断丧失自己的市场份额。

到1992年,IBM的亏损高达49.7亿美元。1993年,公司持续亏损,CEO埃克斯被迫辞职,由54岁的路易斯·郭士纳接任董事长兼CEO职务。当年公司亏损高达83.7亿美元

郭士纳一上任就大力支持在IBM实行“再造工程”,关注公司的短期运营、战略强化及客户需求,大刀阔斧地帮助IBM实现转型。

经过历时近1年的再造,公司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采购订单的处理时间从1个月缩短到了1天。签订合同需要的时间从6到12个月缩短到了1个月。平均合同长度从40页缩短到6页。员工内部满意度从40%提升到85%以上。到1996 年,公司营业收入达到了770 亿美元,净利润60亿美元。

IBM的逆风翻盘并不是奇迹。大量的案例已经证明:通过业务“再造”的方式成功实现业绩突破,甚至免于破产的公司普遍存在。

“企业再造”在西方国家一度被称为“毛毛虫变蝴蝶”的革命。

“再造”的概念,是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麻省理工管理学博士迈克尔·哈默于1990年首先提出的。

三年以后,他与CSC咨询集团总裁、管理大师詹姆斯·钱匹合著出版了管理著作《企业再造》,连续六个月被《纽约时报》列为非虚构类头号畅销书。

这本书后来也成为《福布斯》评选的20世纪20部最有影响力的商业图书之一。

迈克尔·哈默也因此跻身世界十大管理大师行列,被尊称为“企业再造之父”。

迈克尔·哈默《企业再造》

什么是再造

1776年,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中提出了著名的“劳动分工理论”。

劳动分工理论阐述了将一项多步骤的劳动进行分解、每个工人只需进行一到两种简单操作如何使工厂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劳动分工使得工作碎片化和专业化,一开始主要应用于生产制造。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行业多样性的改变,分工逐渐应用于越来越多的工作领域,主要包括职能分工、专业分工、技术分工等。

劳动分工理论在世界范围的应用提高了社会整体劳动生产效率,也创造了大量财富。但另一方面,碎片化工作也产生了负面的效果,主要表现为:

过度分工打破了流程的整体性,降低了个体对工作目标及流程相关性的理解,弱化了员工的协调应变能力;

大量的工序节点需要更多的管理人员来完成监督、沟通协调、信息统计等连接工作,增加了公司成本。

实际上,并不是所有工作都适用于“劳动分工理论”。

亚当·斯密在阐述该理论时,强调的也主要是制造业中的生产环节。

当劳动分工理论被用于并不适用的领域,该领域就会出现效率低下、组织结构繁冗、公司业绩下滑等表现。针对这种情况:

企业从根本上重新思考流程,彻底地重新设计业务流程,以便在诸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关键性现代衡量指标上实现大幅度的提升。

这种针对流程的彻底打破和重建,避免碎片化工作不利影响的过程,就是企业再造

哪些公司需要再造以及为什么要再造?

事实上,一个企业不需要等到发生亏损之后才启动再造。为了防患于未然,企业管理者应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行动。

那么,怎么判断一家企业是否需要再造呢?什么样的企业可以进行再造?

迈克尔·哈默在《企业再造》中将再造的公司分为三种类型:

陷入大麻烦的公司;

还没有陷入困境但是公司的管理层预见到将会出问题的公司;

正处在巅峰状态的公司。

迈克尔·哈默这种分类方式可以说范围相当广泛了,换句话概括就是:那些“不得不再造”、“希望防微杜渐”、“希望保持状态”的公司都可以进行再造。

以下将分别阐述。

一家医药公司的困境

A公司在本国及重要的国际市场研发和注册新药所需要的时间太长,而其竞争对手已经实现了非常短的开发周期,其原因在于对方设立了全球整合、信息系统完善的研发机构,而A公司的研发机构小型且分散。

不进行研发模式的再造,意味着公司在研发和注册流程上每延迟一周,公司税前利润就损失100万美元。

由于未统筹组织流程,A公司在研发和注册新药上花费的时间超过了正常水平,其市场竞争力随着竞争对手的崛起而大幅下降。

新药上市时间贻误,不能及时抢占市场,被耽误的时机最终都会成为公司的实际损失。

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再造迫在眉睫。

帕累托法则问题

20世纪80年代的福特公司在北美应付账款部门有超过500名员工。为了降低管理成本,公司拟推行自动化,以争取将员工人数压缩至400名。

但当他们看到日本马自达汽车公司只有5名员工处理应付账款时,都非常震惊,这显然说明福特在某些环节出了问题。

他们重新梳理了整个应付账款流程,去掉了“费用清单”环节,使得员工用于核对文件的耗时降低了三分之二以上,人员直接缩减到125名。

这就是帕累托法则(也称“二八法则”)所描述的情况:公司20%的流程占用了员工80%的精力

而这种情况在我们现在的企业中也相当普遍,虽然不至于让公司马上出现问题,但也已经限制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顾客、竞争和变化

迈克尔·哈默在《企业再造》中提到了市场中的三种重要力量,分别是:顾客、竞争和变化,这三种力量是企业进行再造的基本动机。

先来说竞争。

竞争是一个行业中存在超过一家企业的时候必然会出现的情况,甚至在不同行业,也可能会出现替代效应的产品竞争。

市场容量越小、行业进入门槛越低的时候,竞争就会越激烈。

当一个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时候,该行业的顾客就会更强势,市场会由卖方市场逐渐向买方市场过渡。

因为市场容量有限,竞争会使得产品/服务价格下降、品质提高,同时趋向于个性化、定制化。

市场从大众市场分裂出诸多小众市场,消费者对产品/服务的期望也会相应提高。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对于市场而言,变化也是永恒的主题。企业的目标不仅是赢得竞争、满足顾客诉求,还需要使自身适应不断涌现的新情况。

即使对于一家处于行业巅峰的企业而言,它也时刻面临挑战。它的对手不是其他企业,它的问题也不是顾客,而是日新月异的变化。

本文开头IBM拒绝使用英特尔最新芯片而导致的失败就是一个反例。进行再造,也是让企业自己保持活力、走在市场前沿的方式。

再造带来的改变

不得不说,再造带来的效果是非常令人震惊的。

究其缘由,是因为“再造”本身就不是小打小闹的调整和修改,而是对原有结构和流程的彻底推翻和重新设计搭建,使其变得更加符合客户需要、更具市场竞争力以及更加灵活机动

让我们来看看这些经过“再造”之后的企业惊人的改变:

贝尔大西洋(Bell Atlantic)公司存在一项工作在多个部门之间相互转手的问题。

经再造后,公司成立了多个“个案团队”,解决了工作多次交接的问题,从而也避免了因此产生的错误、延迟和返工导致的时间和成本消耗,使得安装周期从30天缩短到3天甚至几小时,大大降低了公司的人力成本和监管费用。

纳威司达(Navistar)国际公司是北美著名的卡车和商用客车制造商。

它不再管理安装到它卡车上的轮胎库存,而是将仓库管理交给固特异(Goodyear)轮胎公司,因为固特异在管理轮胎库存方面比纳威司达更专业。

仓库的库存量从而由22天下降到5天。

IBM信贷公司在为潜在客户设计贷款时,过去流程要经过信用部、定价部、业务部、合同编制部四个部门。

再造以后,四个部门的功能整合到一个新部门,由交易设计人照看整个交易流程。

现在一个人就可以完成之前四个部门90%的工作,再搭配上专家顾问的帮助,过去7天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要4个小时,贷款申请发放成功数量翻了100倍,人员甚至还减少了。客户满意度也有明显的提高。

虽然有以上这些再造成功的例子,我们也需要看到,在实际操作中,仍然有50%-70%的再造项目并没有实现预期中的重大改进。

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样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失败案例中的绝大多数是由于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的失当行为,使得再造没有按照正确的方式和方向开展。

如果这些行为得到纠正,多数失败都是可以避免的。

以上概述了再造的定义、企业为什么需要进行再造,以及再造带来改变的案例。这些都是刚接触再造的个人和企业可能最关心的问题。

而再造的具体方法,在《企业再造》这本书中有详细且有用的讲解,本文不再赘述。

值得一提的是,迈克尔·哈默在《企业再造》这本书中赋予“再造”这个词的定义仅针对企业的运营流程,这是狭义层面的定义。

在广义层面,“企业再造”其实也可以指公司管理层主动谋求的战略调整、商业模式的转变等。

再造是避免碎片化工作不利影响的重要方法。但企业要想“基业长青”,仅仅被动地解决问题还不够。

“企业再造”的核心思想其实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意识,避免思想僵化,永远关注竞争对手、顾客、市场的最新变化,并调整企业与之相适应

拥有这样的理念,才算了解了“再造”的真谛。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年从亏损84亿到净利60亿:那些触底反弹的企业是怎么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