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好文 | 碰撞检查并不是BIM的目的

不知大家感觉到没有?中国很多行业都有一种惯性思维:只要是国外的就好,习惯了拿来主义。

比如前几年兴起的BIM,各种峰会论坛、培训吹得神乎其技,玩得不亦乐乎,什么协同管理、行业生态。

结果这么多年过去了,正向设计还停留在概念上,BIM成了强制翻模,不仅增加了设计师工作量,BIM对工程的实际作用几乎没有,无外乎有个三维动画展现,跟小孩子过家家一样。

BIM实际上几个作用,第一个是给甲方看的,甲方决策层领导不是专业人员,通过BIM可以规避专业问题导致的沟通错误,例如图纸被甲方大领导Pass掉,很多原因是甲方领导没看懂。

第二个是用于特殊外观设计的楼,尤其是地标性建筑,拿来用于普通小区什么的就算了,成本大,弄个效果图顶多亚克力搭个模型够了。

第三个是特殊作用的建筑,例如管道特别多,地下四通八达的建筑,例如制药、化工行业车间等等,这种地方用三维模型避免管道冲突才有意义,普通民用建筑哪里来的那么多管道。

有的人说,BIM可以碰撞检查,尤其是管道工程。这种是典型的草履虫思维,因为如果仅仅是为了避免碰撞,有必要那么多专业花大量的时间去建模吗?是不是杀鸡用牛刀?

有这个精力,自己对对图纸都能清理绝大多数碰撞问题。即使施工时有碰撞,现场施工中合理调整一下就解决了,出个变更补个手续,因此碰撞检查并不是BIM的目的!

享好文 | 碰撞检查并不是BIM的目的_第1张图片

谁都不敢保证设计图纸没有任何瑕疵,整个工程全过程,勘察、设计、施工是动态的调整,只是说有了BIM,勘察设计施工更便捷沟通解决问题。

通过BIM解决碰撞,并不是一味地去追求发现多少个碰撞点,而是避免施工现场二次返工,及时规避因设计欠考虑而造成的以下几个冲突.

01

设计冲突

HAOSHEJI

工程中的分项工程通常分属不同设计部门,在各自发展设计图的状况下,复杂的建筑、结构、水电、环控、消防等设施,在空间配置上常会发生接口冲突。

通过BIM技术建立模型之后,不同部门可以在可视化的模型中进行相关的检查,大家在同一模型基础之下进行共同作业,改善传统的沟通环境,大大提高了设计各方协同工作效率。例如,通过BIM模型建立,再配合软件,可以对机电设备设计空间不足安装空间紧靠结构体、管线交错造成天花板高度不足等进行一 一排查。

02

安全冲突

ZHONGANQUAN

安全是一个工程顺利完成的保障。而在过去的模式是,对于工区中具有动能或活动中的机具设备与人员的工作空间发生冲突因而产生危险提示很少,也不明确。

例如,工程车辆行驶路线与其他机具冲突、起重机吊装作业范围内与其他作业人员空间重叠、挖土机的工作范围中有其他工项进行等。现在就可以通过BIM场地模拟功能,将这些危险元素一一提前演示出来,制定安全手册对进入工区的人员进行提醒。

03

损坏冲突

JISUNHUAI

为执行某工程项目必须损坏已完成工项,造成重工的情况,此类情况在传统的CAD模式中经常见到。例如,设备搬运在线的通道或门无法让设备通过必须拆除。

此类冲突通过在BIM可视化模型中清楚看到,再通过模拟演示软件进行预演,找最佳解决方案,大大降低了施工返工的现象,降低成本。

04

拥挤冲突

MOYONGDU

工作需求空间不足或重迭也是过去最为常见的一个问题。例如,物料储存空间太小造成物料堆置重叠、预计放置物料的地点被占用等、室内装修工程材料堆置影响人员通行及物料搬运、施工便道同时有多辆工程车辆进出等。

现在就可以通过BIM技术将这些情况与数据统统建立于模型之中,进行一一演示与模拟,提前将这些问题排除,为施工顺利进行做保障。

中国之所以被称为基建狂魔,建设速度快证明了传统的中国土建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高效的工艺体系。而中国土建的杀手锏恰恰就是熟练运用平法施工,将复杂的三维建筑简化为二维平面问题来解决。

因此,我一直认为:现在搞BIM正向设计,恰恰是那些没有深入思考的那帮人拍脑门儿推行的,觉得高大上,有噱头。

中国土建行业已经可以通过平法非常快捷地绘制施工图纸,而且施工图能力处于世界前列,完全没有必要推倒重来,把平法施工全盘推翻,搞所谓的BIM正向设计!

05

意义在哪?

XIANGHAOWEN

BIM是建筑信息模型,其实本质是一种协同理念。BIM≠Revit。任何只要能提升协同效率的管理方法、工具、理念都可以称之为BIM。

比如某公司改善了公司的管理制度,简化了设计审批流程;比如某某设计师开发了一款软件,可以方便各专业扣图对图;

比如某设计公司用了一个协同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各专业可以更快捷地进行沟通;

比如某施工方利用自媒体或者VR技术,实现了及时直观地与其他主体单位沟通,减少了动辄跑现场的问题……以上种种,都是BIM的理念。

目前国内大多数“领导们”仅仅把BIM等同于了Revit,天天围着翻模、PPT转,这种思维是非常局限和低层次的。

我国建筑设计行业的短板,不在三维模型上,也不在施工工艺上,而在于方案设计和全流程管理上。

大量优秀著名的建筑方案是出自国外设计师之手,整个工程周期中,虽然每个环节都有相应规定,但具体到落地问题层出不穷,缺乏有效的管理——比如招投标,法律法规很多,但实际上串标围标现象非常普遍,监督部门不作为。

比如工地上大量的施工人员是农民工,没有操作经验,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即使是这样,都还在拍脑门儿搞一些反常识的套路,而不是想办法提高工人操作水平;

比如大量的设计院,由于甲方要得急,或者自己为了短平快,设计方案毫无创意,将元素简单拼凑,毫无美感。设计人员也在高压之下,脱离自然美感,制造出一堆一堆低端流水线图纸。

所以说,盲目自嗨BIM是舍本逐末,应该抓住BIM技术的本质,更好地应用到建筑行业当中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bim,rev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