蠡管之见——《红楼梦》第35回读后感

一、黛玉远望怡红院

黛玉“自立”在怡红院外的“花阴下”,远远望着怡红院内,发现来客“一起一起的散净了”“只不见凤姐儿”。黛玉就忖度凤姐儿不露面的原因。忽而就见凤姐儿陪着贾母“花花簇簇”一群人来看宝玉了,黛玉就“想起有父母的人的好处来了,早又泪珠满面”,正在黛玉伤心不止时,薛姨妈带着宝钗进了怡红院。

第35回的开头,以黛玉的视角写怡红院的热闹,写宝玉被众人万般呵护,对比之下黛玉则是形单影只,悲悲切切,黛玉寄人篱下的孤苦锥心刺骨啊!好在紫鹃来抚慰黛玉了,不然黛玉的悲伤如何止住。

二、紫鹃劝黛玉

“开水又凉了”“咳嗽才好了些,又不吃药了”“到底也该还小心些”“大清早起”“潮湿地方站半日”黛玉娇弱多病,又有些任性,紫鹃却有无限耐心,不急不躁地留意着黛玉,不愠不火地劝说着黛玉,紫鹃是黛玉悲苦人生中的一抹阳光,给了黛玉无限温暖,贾母让紫鹃来照料黛玉真是选对了人。

三、鹦哥念《葬花吟》

黛玉回到潇湘馆,“竹影参差、苔痕浓淡”,8个字道尽潇湘馆环境的寒凉幽寂。黛玉仍悲伤于自己的孤苦身世,不妨被鹦哥吓了一跳。随后叫出“雪雁,快掀帘子!姑娘来了!”接着模仿黛玉长叹一声——竟大似林黛玉素日吁嗟音韵,更是念出了”侬今葬花人笑痴……花落人亡两不知。”最后“黛玉无可释闷,便隔着纱窗调弄鹦哥作戏,又将素日所喜的诗词也教与他念”。

鹦哥,一只鸟,能模仿黛玉长叹、能念黛玉的长诗,作者通过这只婴歌,真切地让我们知道了黛玉生活的主场景之一:无聊,苦闷,吟诗作赋。

这只鹦哥为“阴阴翠润,几簟生凉”的潇湘馆带来了一丝生机、一点欢悦,同时鹦哥带来的点点生机又与怡红院人来人往所产生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再次突出黛玉寄人篱下的孤独寂寞。

四、莫知其名的汤

宝玉病中口淡,只想吃一种带些”小荷叶、小莲蓬”的汤,这汤没有个名字,王熙凤说“不算高贵,只是太磨牙”,随后找做汤的工具,管厨房的、茶房里都未找到,终在金银器皿那里找到了。且看这工具:

“一个小匣子,里面装着四付银模子,都有一尺长,一寸见方,上面凿着豆子大小,也有菊花的,也有梅花的,也有莲蓬的,也有菱角的,共有三四十样,打的十分精巧”。

这个工具被薛姨妈评为“想绝了”。薛姨妈作为皇商家之主妇,如果不被告诉尚且不知道这种工具的功用,一般人更不用说了。贾府里的这种工具是旧年“备膳”用的,只是“呈样”作了一回。

一套餐具,包含了众多信息。“备膳”自然是为了皇上或贵妃。王熙凤曾经说过自己没有亲历过贾府接皇上之大驾,自然宝玉也不曾了,而这工具仅使用了一次,所做之汤宝玉曾喝到,这样备膳是贾元春省亲时的备膳了。前文,作者通过贾府修建大观园让读者从宏观上明白贾府的奢华奢靡;这里,作者又通过这个做汤的餐具让读者从饮食供奉上真切了解到贾府为了吃喝所耗费的资金与精力。一个家族,如此专注吃喝,走向衰败那是必然的。元春省亲,是贾府富贵的彰显,也是贾府走向衰败原因一次揭露,更是贾府由盛转衰的关键。

一套餐具,找了3处才找到,贾府用具之多、部门之多可见一般,同时管理不到位的弊端也借此一现。

一套餐具,也体现了作者行为伏脉千里、草蛇灰线的写作技巧。

《红楼梦》极有宏大的叙事,又有琐碎的细节,需要耐心精心品读。


五、对王熙凤的称呼

王熙凤趁着为宝玉做汤,让厨房多做几碗,开玩笑说“托赖连我也上个俊儿”,这套餐具如此费事找到,大家围着它还聊了一阵子,如果仅仅为宝玉做一碗汤,不免让人觉得宝玉真是特殊化,容易遭人记恨。对这套做汤的餐具薛姨妈坦言真是惊叹,王熙凤顺势让多做几碗,透露出了王熙凤的精明啊,薛姨妈对餐具惊叹,潜意识自然会想一想做出的汤味吧,王熙凤这多做几碗,既满足了薛姨妈的潜意识之需,又不显得为了宝玉一碗汤而大费周章,又彰显了贾府的饮食文化,真是一举几得,怪不得贾母昵称王熙凤“猴儿”,“猴”,聪明伶俐也,“儿”,贾母看透了王熙凤的精明,小伎俩也。“猴儿”贾母对王熙凤既爱又赞,可是贾母也没有把这种情感表露地十分明显,一句“拿着宫中的钱,你做人”开玩笑地点名了王熙凤的借花献佛的“使巧”。一旁的宝钗却未完全听出贾母的言外之意,笑道“我来了这么多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他怎么巧,巧不过老太太去。”一句话原为夸贾母、讨好贾母,可是宝钗的这句话却出现了几个漏洞,王熙凤的“巧”贾母已经点明了拿贾府的钱自己收获好评,这“巧”总有那么几分不光彩、不正道,与贾母的人生智慧怎么可以相提并论呢?宝钗作为妹妹竟然称王熙凤为“凤丫头”,没有显示出对王熙凤应有的尊重,也没有显示出宝钗的应有之礼节,倒是显示出了宝钗的自我感觉良好、且高于凤姐一等。“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本是为了突出自己对贾母的赞誉是有事实依据的、是真真切切的、是发自肺腑的,可是宝钗却忽略了自己客居的事实,倒是显示出了自己安居贾府、融入贾府的心理状态。宝钗本为“取巧”夸赞贾母的话,却引起了贾母的不悦之感,贾母话头一转引向了批评王夫人“你姨娘可怜见的,不大说话,和木头是的,在公婆面前不大显好。凤儿嘴乖,怎么怨得人疼他。”贾母对宝钗称王夫人为“你姨娘”,称王熙凤为“凤儿”,这是在教育宝钗注意身份和礼貌,称呼的对比中,感情亲疏也自然流露。

随后贾母又对薛姨妈说“想吃什么只管告诉我,我有本事让凤丫头弄来了咱们吃。”贾母在指使王熙凤干活时就称她为“凤丫头”。

“猴儿”“凤儿”“凤丫头”,是贾母对王熙凤不同情境下的不同称呼,称呼体现的是话语权、感情亲疏、彼此地位关系,切不可马虎大意。

言在此而意在彼,言不尽意,这样费心费脑的语言交流实在很累人。可是语言是人生智慧的体验,需要好好思索。

六、袭人与宝钗的联合

袭人提醒宝玉“烦”莺儿来为宝玉打几根绦子,宝玉向宝钗提出请求,宝钗应允,莺儿就来为宝玉打绦子。

既然已请人来打绦子,那打什么绦子应该是很明确的,可是袭人却还来问宝玉,宝玉却不能直接说出打什么样的绦子,一番交谈后,才确定为宝玉的大红汗巾子打绦子。宝玉一边看莺儿打绦子,一边说闲话,莺儿主动把话题拉向宝钗,向宝玉夸赞宝钗。宝钗好在哪里,莺儿还未说出,宝钗不请自来了,她看了一眼莺儿正在打的绦子,就说“这有什么趣,到不如打了络子把那个玉络上呢。”此时的宝玉,对宝钗很有好感,并没有思量宝钗此举的含义,反倒满心欢喜地认同了宝钗的建议。

打绦子这件事,很明显是袭人和宝钗的“计谋”,袭人认可赞赏宝钗的能力人品,认为宝钗是宝玉夫人的最佳人选,自然创造机会让宝玉走进宝钗及其丫环莺儿,宝钗也就想借此机会拴住宝玉这块玉。

《红楼梦》看似琐碎平淡,却很有深意,作者没有闲笔,且慢慢读,深深读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蠡管之见——《红楼梦》第35回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