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5

魏晋南北朝的那些文人们之:

嵇康与千古绝唱《广陵散》(下)


说到嵇康就不得不说《广陵散》了,有人说《广陵散》之所以名声大振,应归功于嵇康临死前要琴弹奏此曲所致。据《晋书》记载,此曲乃嵇康游玩洛西时,为一古人所赠。而《太平广记》的记载就更为传奇了,说的是嵇康好琴,有一次,嵇康夜宿月华亭,夜不能寝,起坐抚琴,琴声优雅,打动了一个幽灵,于是那幽灵就传了《广陵散》给嵇康,还和嵇康约定,此曲不能教给别人。

《广陵散》一曲取之“聂政刺韩王”的故事,曲中包括了“刺韩”、”冲冠“、”发怒”、报剑”等乐段,用琴声演绎了聂政从怨恨到愤慨的感情波澜,人物情感的变化,既有对聂政不幸命运的同情,也有对其反抗精神的歌颂。这古曲原来流传在广陵(今扬州)这个地方,所以名叫《广陵散》。“散”是一种琴曲的名称。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琴学专著东汉蔡邕的《琴操》里记载:战国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延误日期而惨遭杀害,聂政立志为父亲报仇,入山学琴十年,身成绝技,名扬韩国。韩王召唤他进宫演奏,聂政终于实现了刺杀韩王为父报仇的夙愿。然后为了不连累家人,自己毁容而死。后人根据这个故事,谱成琴曲,即为《广陵散》。该曲慷慨激昂,气势宏伟,是中国古琴著名大曲之一。

《广陵散》乐谱全曲共有四十五个乐段,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六个部分。正声以前主要是表现对聂政不幸命运的同情;正声之后则表现对聂政壮烈事迹的歌颂与赞扬。正声是乐曲的主体部分,着重表现了聂政从怨恨到愤慨的感情发展过程,深刻地刻画了他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复仇意志。

细细想想《广陵散》的表现内容和格调,应该能够寻找到嵇康喜爱《广陵散》的原因,这应该是心灵相通吧。

嵇康临刑那天,三千名太学生联名上书,声势浩大,求司马昭赦免嵇康,让嵇康到太学做老师,但没有获准。其实这种举动更让司马氏感觉到了嵇康的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更不敢放过这个不和自己合作的人。临刑前,嵇康神色不变,如同平常一般。他顾看了日影,知道离行刑尚有一段时间,便向兄长要来自己平时喜爱的琴,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试想一下,那慷慨悲壮的乐曲声在此时此刻响起来,该是多么有震撼力啊!不知道听到琴声的众人是什么表情。弹奏完曲子,嵇康把琴放下,叹息着说:“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从前袁孝尼(袁准)曾跟我学习《广陵散》,我每每吝惜而固守此曲不肯教授他,《广陵散》现在要失传了。)说完后,嵇康从容地就死,时年四十岁。

就此《广陵散》这一曲名流传千古。


在嵇康的不幸遭遇中,钟会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他的构陷是造成嵇康被杀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这中间又有着他和嵇康之间的许多恩恩怨怨在作祟。嵇康的遭遇也告诉我们,即可得罪君子,不要得罪小人。

嵇康在当时是偶像级的人物,自然很多人都想拜见他,更渴望得到他的提携。钟会出身名门,二十九岁就已经封侯,很有权势,为人也很狂傲,但是他也很崇拜嵇康,可以算是嵇康的粉丝。一次他精心写好了一篇文章《四本论》,想请登门请嵇康指点指点。他拿着稿子去见嵇康,心情十分紧张,走到嵇康家门前的时候,因为胆怯竟然没有敢敲门,只把稿子往嵇康家门缝里一塞,然后就回去了。而嵇康对钟会十分不屑,根本不感冒,对他的文稿连看都没看。可怜的钟会一直没有等到回信,最终由期盼转为怨恨,心中忿忿不平。

再后来钟会成了司马氏的宠臣,权倾朝野。但他还是想结交嵇康,所以就轻衣肥乘,率众而往。也就是说,他来拜访嵇康的时候,排场浩大,随从带了一大堆。谁想嵇康与向秀正在树荫下打铁,对于钟会的到来根本不予理睬,就像没有看见他一样。等候很久也没有得到接待后,钟会无奈地准备离开。这时嵇康才带有讽刺地开口问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恼恨地回答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听说了什么而来的,又看到了什么而去啊?”“我听到了所听到的才来的,看到了所看到的才走的。”)从此钟会对嵇康怨恨更深。这才有了后来钟会给司马昭进的谗言的事情。嵇康遇害钟会罪不可逃。


人们大都看到了嵇康的狂傲不羁,看到了他的清高,但没有看到他还是一个十分了解人情世故的人,一个很清醒很明白的人。这看似矛盾的一面在嵇康临死之前展现出来了。嵇康临死时,没有把自己的一双儿女托付给自己的哥哥嵇喜(按说这应该是最该托付的人),也没有托付给他敬重的阮籍,而是托付给了自己曾经写信表示绝交的山涛,并对自己的儿子嵇绍说:“巨源(山涛字)在,你不会成为孤儿了。”嵇康清高但不迂腐,他清楚社会现实,但是不愿意与之妥协,所以他知道谁能保护自己的儿女,能照顾好自己的儿女。

果然,在嵇康看人很准,他死后,山涛没有辜负他的重托,一直把嵇绍抚养成人。山涛和王戎,在嵇康被杀害之后,对嵇绍一直都特别地照顾。他们真的尽到了朋友应尽的道义与责任,使这个失去了父亲的孩子,还得到了如慈父般的关怀与教导,这就是成语“嵇绍不孤”的由来。

十八年后,嵇绍也在山涛的大力举荐下,被晋武帝“发诏征之”,成为朝廷的官员,为司马氏效力。更令人惊奇的是,他后来还成为晋朝的忠臣。西晋战乱,朝廷军大败,晋惠帝(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那个白痴皇帝)仓皇逃跑,百官都跑光了,只有嵇绍一人跟着他。敌兵追来时,嵇绍自知难免一死。他端正衣冠,用身体挡在晋惠帝前面,最终被飞箭射死,鲜血染红了晋惠帝的衣服。看见嵇绍为自己而死,这个白痴皇帝竟然伤心得放声大哭。战事平定后,侍从要给惠帝洗衣服,惠帝却哭着说:“这衣服上是忠臣的血,不要洗去。”

老子被司马氏杀死,儿子又司马氏效忠而死。这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