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5

最近工作焦头烂额,正苦恼着,这孩子打来电话,好高扬的声音:“妈,我现在正在外面跟同学玩,套娃娃套了半天也没成,钱也没了,好没面子,你给我转点钱来吧,200块,行吗?”

        我一乐,本以为他今儿上午考完后,会一直窝家里刷手机,没想到还会跟同学一起出去户外玩呢。这孩子也真是长大了,以前都是我带着他,找同学玩。后来得知,今天是他们班级很多孩子组建的一个微信群,有人招呼问谁下午出来玩,他马上问爸爸讨了三十块钱,蹬个自行车就去了。

        我答应着,他说200,我就打算给他500,多出来的都是妈妈给他满满的爱。还没转钱,他又来一个电话,说这次语文应该考得不错,今天就好好犒劳自己,要我快点转钱哦,200多一点也行。

        我笑着又放下电话,跟我同事说:“哎呀呀,反正接到我家儿子电话,我就高兴。一下午工作的烦闷,全散了。我怎么就那么喜欢我家儿子。”

        我没犹豫,就转了500给孩子。后来,他说一部分钱用来请同学吃好吃的,还有一部分没用完,打算充值游戏。我也很坦然,当然同意,我既然爽快转给他,就当然允许他自己做主,完全不会又要回来。

        在金钱上,我本身是开阔明朗的,没太多匮乏,我愿意努力赚钱,也欢喜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不憋屈自己,好好满足,好好消费。所以,我也用这样的心态,好好待孩子,从不担心孩子的消费。

        有时,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很多人觉得他自己享受无条件的爱,是幸福,是感恩,肯定不会走向邪路;可如果这样无条件的爱,无条件的满足和相信给了孩子,孩子就一定会变坏?有人给我的解释是:因为孩子是孩子,孩子还没成人,还没有是非观。可是,孩子的是非观,是建立在一板一眼的规条里,还是建立在他观察父母怎么做的生活流动里呢?是建立在说一不二的法则里,还是建立在他一直能体会到被爱的存在里?

        又有人说:不要溺爱。对,“溺爱”本身就不是爱,“溺爱”是成年人更在乎自己,更满足自己,根本看不见孩子的自以为是。比如,孩子明明想自己背书包,自己动手做点事,你为了自己方便,为了省时间,就帮孩子一一包办代替掉;又或者,你只是图自己省事,不想亲身陪孩子,就塞钱给孩子,让他一边去……

      诸如此类,本质都是满足自己,根本看不见孩子真正需求,这才是“溺爱”。而这件事里,孩子难得跟朋友出去玩,想问妈妈再要一些钱,虽然孩子说只要200,但妈妈本来就有能力满足给他500,那为什么一定要克制不给足呢?

        很多事换位思考,如果你想吃好吃的,爱人给你买了双份,你会觉得这样就把自己宠坏呢?还是觉得特别感动,更加会做好自己,好好爱他,爱这个家,也更爱自己,觉得自己是一个值得被爱的人,从而更能看见自己,自尊价值又提升了呢?

        我想起我的20岁成年礼,我父母给了我八百元,让我自己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我就买了好些好看的衣服,当时那种心满意足,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这么多年来,我一直觉得自己是值得被爱的,是好的,我也特别有能力爱自己,其实,跟父母养育我过程里,这一点一滴爱的流动,是分不开的。当时那个年代,我们一个普通家庭,八百块也绝非小数目,可我爸妈就那么爽快给了我,绝没给了我后,又说什么“唉呀,我们大人挣钱不容易,你花钱要注意啊。”或者说“你看我们对你多好,给你那么多钱,你将来要知道感恩啊!”这些话,他们一句都没说,他们就只是满心欢喜,因为我20岁了,他们欢喜我的成长,就乐呵呵给了我这些钱,让我自由支配买点自己喜欢的,甚至最后,我具体买了什么,他们都没过多问。而那件我花了500块买的橘红色风衣,到现在,我都还记得那款式,那天买的情景,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和闺蜜,在上海襄阳路,一个精致小店里,欢欢喜喜淘到的,那件衣服,穿到褪色了,我都舍不得扔……那已经不只是一件衣服,那饱含着父母对我满满的爱。

        而我,哪里会因为父母这样无条件的爱,就变坏,就无节制?反而,我更懂得努力赚钱,尽情生活,在金钱上,不匮乏,不委屈自己,但同时,也尽力而为,从不会一味虚荣地,非要追求几万块的名牌……

        真是理不辩不明,这么梳理着,我更明确了,“爱”就是真诚,就是信任,就是彼此看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