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第一把刀和第二把刀

2019.7.5号,第一课内容:

哈喽哈喽,尊敬的各位家长,大家晚上好!我是吴志荣老师,非常开心,以这样一个方式,帮大家组建到一起来共同学习和交流,家庭教育的一些理念、观念和方法。

不知道大家在昨天早上,听完我的讲座之后,对那一片玻璃片,那一个限制,跳蚤跳高的那个玻璃片还有没有印象?那个玻璃片,在平时的生活中,代表的是我们家长对孩子的什么唠叨、批评、对比,我把它称之为这是八把刀。

那么今天晚上呢,我也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了我的搭档张奇老师,今天就由他来给大家分享,这八把刀里面的其中一把刀。

张奇老师:中国关工委家庭教育讲师。

擅长领域:家庭教育实战方法!

哈喽,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张奇老师,很荣幸今天可以在群里以这样的方式,和大家来分享关于家庭教育的一些心得感悟。

图片发自App

您看到的这张图片,那是我们今天这个课程的思维导图,便于我们大家可以更好的来吸收今天晚上的课程。那我相信我们每一位爸爸妈妈,对孩子都是非常非常的爱,对吗?不管我们平时对孩子什么样的行为?我们都是出于对孩子的关心,都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心,对吗?但是我们都知道什么呢?就是不会爱,爱变害。爱变害的孩子会变态,变态的孩子会学坏。

举例说明,药家鑫事件。药家鑫是西安大学的在校大学生,那一天晚上,他开汽车回家的路上,把一个人撞到,他没有去扶起来,没有去送医院,反而是把那个人给杀害掉了。

在药家鑫自首之后,在警察涉入调查,然后记者采访当中,我们才得知:在他的童年,他的妈妈对他的管教,对他的教育是相当相当的严格,在学校的每一个课间,除了上厕所,他离开周围之外,其他的时间都在做家庭作业;然后回到家里,就会有时间来练习钢琴;如果不练习钢琴,妈妈就会打,就会骂,就会唠叨,就会讽刺;更有甚至是因为他不练钢琴,把他关在地下室里。

所以说,每一个误入歧途的少年的背后,都有一个很严格但又不会爱的父母。

所以说,我们不仅仅要把孩子长大,还要去爱,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去正确的爱孩子!那么我们要想学会如何正确的爱孩子?那么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的某些行为在家庭教育当中,在家庭这个能量场当中,给孩子带去了怎样的心理伤害?

所以说,吴老师在刚开始就告诉大家,把唠叨、比较、打骂、讽刺,这一些限制孩子的一些行为称之为“八把刀”。那么今天、明天、后天、大后天,张奇老师会用四天的时间,来给大家讲解这八把刀对孩子心灵造成的伤害!

接下来,我们来分享第一把刀,叫做唠叨。唠叨,会砍掉孩子的耐心,把孩子逼向烦躁。各位,你们可以把这句话写下来,唠叨会砍掉孩子的耐心,把孩子逼向烦躁。还有一句话叫做,唠叨是孩子最不接受的“关心”。

各位,我们为什么会唠叨孩子?是因为我们爱孩子,是我们关心孩子,对吗?但是这样的方式是孩子所不能接受的。所以说,唠叨是孩子最不接受的“关心”。

在网上有这么一句话,叫做十个妈妈九个唠叨,一个不唠叨,是因为爸爸唠叨。似乎唠叨已经成为了父母的常态,好像唠叨的越多,就越显得父母对孩子的关心,越显得自己厉害!但是唠叨给孩子带去的,真的是被关心的感觉吗?真的是被爱的感觉吗?

各位,我经常听到我们训练营的孩子会跟张奇老师来控诉自己的妈妈。他们都说:张奇老师,你知道吗?我知道我的妈妈为了我很辛苦,但不知道为什么?我一听到妈妈讲话,我就会特别的烦躁,尤其是为了一件简单的事情,反复的说,不断的在我耳边说。有些时候甚至讲10遍20遍还不够,她还觉得我不明白,非要讲到我嫌她烦为止。

各位,我相信大多数的父母都是这样的,我们总是认为事情很重要,需要不断说,不断重复。从而可以让孩子能够记得住,以为多对孩子说几次,他(她)就应该懂得了如何去做?即便是在安慰孩子时,我们也会喋喋不休地指出孩子的过失,让他(她)记住错误的地方,叮嘱告诫孩子,下一次应该如何去做?

我们每天都活在这种辛苦的重复当中,却不知道。这种重复,让孩子离我们越来越远啊!

各位,在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我辅导的真实的案例。有一位妈妈,她为了陪伴自己孩子的成长,她几乎不参加任何的聚会,她也不去逛街。她每天都把所有的时间放在家里,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可是她这样的努力,并没有得到孩子的喜爱,孩子不仅不与她交流,还经常的会顶撞妈妈。

面对这样的情况,她非常的苦恼,却又束手无策。每天早上,妈妈都费尽心思的为孩子准备好丰盛的早餐,然后不厌其烦的喊孩子起床。当孩子起床吃饭时,她又帮助孩子收拾凌乱的衣服和物品,嘴里还不停的说“你看看,你看看,每天早上都要妈妈喊你多少遍才能起床,起床都不叠被子,房间像猪一样。吃早餐的时候慢一点,慢一点,不是跟你说了吗?早餐吃快了,对胃不好,你要早起那么几分钟,时间也不会这么紧张,也不会老是迟到”。

面对妈妈这样的话,孩子一点反应都没有,只顾着把吃的塞进嘴里,然后抓紧书包就往外走,。然后妈妈追着孩子又在喊“你着什么急呀!就是这么几口,怎么不再多吃一点?上学的东西有没有带齐?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各位,这个时候孩子是飞快的往外跑,然后跑到再也听不到妈妈声音的时候,他(她)会缓缓的呼吸一口气,然后默默的讲一句“哎呀!终于逃出魔掌了”。然后下午放学之后,孩子又磨磨蹭蹭的回家。

各位,你记住!当孩子他(她)做任何事情是磨磨蹭蹭的,他(她)一定是在推开一些他(她)不想要的东西。比如说,这个孩子,他(她)为什么磨磨蹭蹭的回来?就是因为他(她)一回到家,妈妈对他(她)的这种不接受的关心就又来了:“孩子,今天在学校里面有没有不开心?今天在学校里面你吃的什么呀?在学校里面老师讲的有没有听懂?跟小朋友处的怎么样?”各位,这个时候孩子就会告诉你两个字叫做“还行”。

所以说,在当你跟孩子沟通的时候,孩子告诉你“还行”的时候就要引起重视了。为什么孩子他会说还行?为什么孩子他(她)会这样回答?是不是我经常的唠叨,让孩子离我越来越远?然后当孩子讲完还行之后,就会背着书包进自己的房间,然后砰的一声把门关上,然后他(她)就会去写作业。在写作业的过程当中,我们又会不断的去唠叨他(她),不断的去提醒他(她),不断的去重复他(她)。

然后这个时候,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带着的是动力还是阻力?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我们做到的是陪伴支持还是陪伴监工?所以说,我们要搞明白这两个问题,你就会知道为什么孩子不喜欢写作业而喜欢玩耍?因为这一定是有原因的,对吗?

其实这个妈妈我不特指某一个人,我相信这样的场景,每天都会在很多家庭当中上演,这样的爸爸妈妈也大有人在。我们对孩子是无私的,是无私的付出,但是孩子给我们的反馈就是“妈妈很烦,你烦不烦?”,这样的话。我们以孩子为中心,给予他(她)最大程度的关心,但是最后却成为了孩子最不喜欢甚至孩子最不接受的关心。这一切其实都源于我们过度的关心,大过度的关心。我们过度的通过我们的嘴巴来强调我们的关心,没想到我们却把关心变成了唠叨。

来,大家可以把这句话写下来,〔唠叨,其实就是我们用嘴巴在劳动,过多的使用嘴巴的能力的付出来做事情。〕

〔这只顾着做事,没顾着做人,忽略了孩子的内心,将嘴巴变成了孩子心口上的刀,给孩子带来了痛苦〕。各位,这句话你可以完全写下来。

那么,各位再记住一句话,叫做〔唠叨,是孩子精神生命的“紧箍咒”〕。

在家庭教育当中,父母都会在无意中说孩子的不好。看起来我们是轻轻的说,那实际上,我们大多数是在用唠叨发泄着自己的情绪,捆绑着孩子的心灵。却美名其曰,我们是在提醒孩子,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的唠叨,极大摧残着孩子的精神生命。它会让孩子失去耐心,从而走向烦躁。

父母每唠叨一次,孩子的内心就立刻会烦躁和痛苦。一次,父母就成为了孩子前进的阻力。孩子早上出门,我们唠叨了一次,整个上午,父母都会成为孩子学习的阻力。然后这个阻力拒绝他(她)学习,能不能学好啊?各位,是学不好的。所以说,学什么不重要!

来写下来,学什么不重要,用什么学才重要,烦躁是学习的阻力之一,用烦躁的阻力去学,自然是学不好。孩子的成绩,也许就是因为我们的唠叨而退步的。

各位,再重复一遍“唠叨”,捆绑了孩子,让孩子关闭了心门,砍去了孩子的耐心,把孩子逼向烦躁。用唠叨来教育孩子,长期在孩子面前唠叨的爸爸妈妈,都会培养出来一个极其没有耐心的孩子。做人做事没有耐心,容易烦躁的孩子,几乎都是唠叨的父母培养出来的。

各位,我们一定要建立一种观念,就是当我们心里想着孩子的缺点,打算用嘴巴去唠叨的时候,就一定要想到唠叨是一把刀,会砍掉孩子的耐心,把孩子逼向烦躁,它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了伤害,相当于慢性自杀。

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立刻闭嘴,闭嘴胜过用唠叨给孩子带去阻力。

闭嘴,对中国的教育来说,这是进步!闭嘴,对家庭的能量场来说,就是加油!为了让我们孩子更好的健康的成长,各位,我们真的要有时候一定要选择学会闭嘴,一定要学会闭嘴!

各位,讲完唠叨之后,我们再来讲第二把刀叫做〔比较〕。那开讲比较之前,我要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觉得孩子他(她)一生当中最大的敌人是谁?是孩子自己还是我们父母,还是说其他人?那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来听一听,张奇老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的这个案例。

上次张奇老师在山东做演讲的时候,讲完之后,有一位爸爸来跟张奇老师做沟通。他是这么说的,他说“我和其他的家长都一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所以对孩子的学习,我抓得特别特别的紧,特别看重孩子的成绩和排名,因为这个关系到孩子的升学。另外一个他是否能够上一所好的学校,将来是否能有好的工作,好的生活。孩子每天放学回到家之后,第一件事情我都会问他今天有没有考试?那考试的成绩在班上和年级各排多少?有一次儿子放学回到家,看起来闷闷不乐,我就问儿子,这次考试是不是没有考好?儿子点了点头。我按耐不住心中的希望,严肃的跟儿子说‘儿子,你看隔壁你王叔家的孩子,跟你是同班同学,为什么每次他就能考满分,而你却只能考这么点分?你们都是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呀!你这点分让我在你王叔面前很没有面子’。”

各位,当这位爸爸把这番话讲完之后,孩子说了这么一句话“你总是说我没她厉害,你喜欢她,你让她来做女儿啊,我不如人家似的。但你和王叔是一家公司的呀,为什么别人是高管,你却是一个普通职员呢?”当他的孩子讲出这番话的时候,这会爸爸哑口无言,这位爸爸真的再也找不到任何词语来反驳孩子。

爸爸说,爸爸告诉张老师,我这么说,只是为了督促他,只是为了提醒他,只是为了激励他,向榜样学习,让他变得更为优秀,为什么他会说出那样的话呢?我一直都不理解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今天听完您的分享,我才知道,原来是我一直在比较着孩子,没有看到我自己孩子的长处和优点,我一直拿他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来比,长了别人家孩子的志气,灭了自己孩子的威风。我终于知道了,为什么我越管他,他成绩就越不好。

各位,这个故事分享完了,我相信你们,也有很多的父母和这位爸爸是一样的,是吗?一直奉行的是,优点不说跑不了,缺点少说慢慢找的观念。也许大家也曾经面临过这样的情况,也不理解,也困惑过。当各位听完这个分享之后,也许我们就方然醒悟!

其实,孩子成长中最大的敌人不是自己,而是我们比较的对象。而这个我们比较的这个别人家的孩子呢,各位说说的,它是不存在的。因为张老师是调查过,是不存在的。你总是觉得他们家的孩子好,成绩好,那个各方面都好。但是他(她)回到他(她)自己家里,也是妈妈口中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所以说,各位,你一定要记住这么一句话,来把它写下来,叫做〔比较,是孩子自卑和嫉妒的起点〕。我们之所以会觉得别人家的孩子胜过于自己家的孩子,是因为我们曾经和孩子朝夕相处,但我们却不懂得如何客观的评价我们的孩子。我们大多数的时候都乐于用其他(她)孩子的优点来对比自己家孩子的缺点,殊不知有时看到的也只是假象,只是被我们理想化的一面。将别人家的孩子理想化的背后,其实我们内心对理想中孩子的期待。看得见的是表象,看不见的是真相。看得见的表象是,我们在比较孩子,给孩子树立所谓的榜样。但看不见的真相是,我们通过比较长了别人家孩子的威风,灭了自己家孩子的志气。

不断地将孩子的希望变成失望,把孩子的期待变成无奈,把孩子的自信变成自卑。这种损人不利己的做法,会让孩子觉得你爱的是别人家的孩子,而不是自己。因而,就透支了我们在孩子心中的能量,在比较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是没有自信的。我们不应该用其他(她)人的表现来要求自己的孩子,让他(她)们一直活在别人的影子里,最终成为了别人而丢失了自己。

各位,记下来这句话,叫做教育的最高目标,〔不是让孩子成才,而是让孩子成就自信的自己〕。

父母一味的把孩子与其他(她)人作比较,只会用比较砍去孩子的自信,让孩子越来越自卑,然后产生嫉妒和仇恨的心理。经常比较孩子的爸爸妈妈,会让自己家的孩子在优秀的孩子面前自卑,并且产生嫉妒心理。父母总是期望孩子能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希望孩子能变得更优秀,更完美!于是就会更加关注孩子身上不够优秀的地方,希望通过比较帮助孩子去完善。那结果反而不如人意,一旦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没有得到及时的肯定,他(她)就会感觉自己不如别人。长此以往,就会产生自卑的心理,真正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比较,让孩子的自信一点点的变成了自卑。

所以说,各位,比较是自卑和嫉妒的起点。一个自卑的孩子,长大后,即使别人爱他(她),关心他(她),他(她)也意识不到。即使事业成功,他(她)也感受不到爱与幸福。

由于父母长期的夸奖其他(她)孩子的成绩,看不到自己孩子的努力,这种对比给孩子带来了严重的心理落差与不平衡感,渐渐地让孩子对待优秀的同伴,就像失了好感,形成了嫉妒心理。一个嫉妒的孩子长大后,身边是没有朋友的。更没有优秀的朋友,将来也不懂得如何和优秀的人相处。一个嫉妒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个爱比较的爸爸妈妈。

我们一个智慧的父母从来不将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进行比较,而是和自己孩子的过去作比较。优秀的父母能够不断的发现自己孩子独特之处,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充满感激,带给孩子无限的动力。

再重复一遍,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成才,而是培养出自信的孩子才对。

让我们放下比较,放下唠叨,给孩子一个有爱的能量场。

好,感恩您的聆听,感恩您的支持与陪伴,感恩有你!我是张奇老师,明天继续给大家分享,第三把刀打骂和第四把刀讽刺带给孩子的危害。

在课后,大家一定要记得把您的收获给分享出来,分享到群里。因为学进脑袋里面的是张奇老师的。你分享出来,写下来,才是你自己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今天的课程,也许你收获了一二三点。那可能另一位爸爸妈妈收获的是四五六点。那我们分享出来之后,你看了之后是不是就收获了一二三四五六点。所以说,我们要学会去分享。

第三点,你要想让孩子学习好,要想让孩子上课认真的做笔记,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先做好。如果有机会,张奇老师再给大家分享做人与做事的关系。我们现在做笔记,在学习,就是在做事。

也许孩子在这个过程当中,看到您在学习,但没有做笔记。孩子是不是就会想,哦!原来妈妈学习她是不做笔记的,她是不认真的,那我也可以在学习的时候不认真。所以说,我们一定要做好榜样的力量,孩子不听我们怎么说,他(她)看我们怎么做。好吗?

各位,很期待在群里看到您的收获与分享,感恩有您!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庭教育:第一把刀和第二把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