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试述信息技术发展史上的3次信息化浪潮及具体内容。
信息化浪潮 |
发生时间 |
标志 |
解决问题 |
代表公司 |
第一次浪潮 |
1980年前后 |
个人计算机 |
信息处理 |
Intel、AMD、IBM、苹果、微软、联想、戴尔、惠普等 |
第二次浪潮 |
1995年前后 |
互联网 |
信息传输 |
雅虎、谷歌、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 |
第三次浪潮 |
2010年前后 |
物理网、云计算和大数据 |
信息爆炸 |
将涌现出一批新的市场标杆企业 |
答: 运营式系统阶段,用户原创内容阶段,感知式系统阶段。
答:数据量大、数据类型繁多、处理速度快和价值密度低。
答:大数据时代的“数据爆炸”的特性是,人类社会产生的数据一致都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也就是说,每两年增加一倍。
答:人类自古以来在科学研究上先后历经了实验、理论、计算、和数据四种范式。
答:大数据时代对思维方式的重要影响是三种思维的转变:全样而非抽样,效率而非精确,相关而非因果。
答:数据仓库具备批量和周期性的数据加载以及数据变化的实时探测、传播和加载能力,能结合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实现查询分析和自动规则触发,从而提供对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大数据决策可以面向类型繁多的、非结构化的海量数据进行决策分析。
答:
领域 |
大数据的应用 |
金融行业 |
大数据在高频交易、社区情绪分析和信贷风险分析三大金融创新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
汽车行业 |
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的五人驾驶汽车,在不远的未来将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 |
互联网行业 |
借助于大数据技术,可以分析客户行为,进行商品推荐和有针对性广告投放 |
个人生活 |
大数据还可以应用于个人生活,利用与每个人相关联的“个人大数据”,分析个人生活行为习惯,为其提供更加周全的个性化服务。 |
答:批处理计算,流计算,图计算,查询分析计算
答:IT基础设施层、数据源层、数据管理层、数据分析层、数据平台层、数据应用层。
答: 云计算:云计算就是实现了通过网络提供可伸缩的、廉价的分布式计算机能力,用户只需要在具备网络接入条件的地方,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得所需的各种IT资源。
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它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类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连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连,实现信息化和远程管理控制。
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区别 |
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的联系 |
大数据侧重于海量数据的存储、处理与分析,海量数据中发现价值,服务于生产和生活;云计算本质上皆在整合和优化各种IT资源并通过网络已服务的方法,廉价地提供给用户;物联网的发展目标是实现呜呜向量,应用创新是物联网的核心 |
从整体来看,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大数据根植于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的很多技术都来自于云计算,云计算的分布式存储和管理系统提供了海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能力,没有这些云计算技术作为支撑,大数据分析就无从谈起。物联网的传感器源源不断的产生大量数据,构成了大数据的重要数据来源,物联网需要借助于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实现物联网大数据的存储、分析和处理。 |
第二章
答:Hadoop的核心是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和MapReduce,HDFS是谷歌文件系统GFS的开源实现,MapReduces是针对谷歌MapReduce的开源实现。
答:高可靠性,高效性,高可扩展性,高容错性,成本低,运行在Linux平台,支持多种编程语言
答:2007年,雅虎在Sunnyvale总部建立了M45——一个包含了4000个处理器和1.5PB容量的Hadooop集群系统;
Facebook主要将Hadoop平台用于日志处理,推荐系统和数据仓库等方面;
百度主要使用Hadoop于日志的存储和统计、网页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商业分析、在线数据反馈、网页聚类等。
答:
Pig |
Chukwa |
Hive |
HBase |
||
MapReduce |
HDFS |
Zookeeper |
|||
Common |
Avro |
Commeon是为Hadoop其他子项目提供支持的常用工具,主要包括文件系统、RPC和串行化库
Avro是为Hadoop的子项目,用于数据序列化的系统,提供了丰富的数据结构类型、快速可压缩的二进制数据格式、存储持续性数据的文件集、远程调用的功能和简单的动态语言集成功能。
HDFS是Hadoop项目的两个核心之一,它是针对谷歌文件系统的开源实现。
HBase是一个提高可靠性、高性能、可伸缩、实时读写、分布式的列式数据库,一般采用HDFS作为其底层数据存储。
MapReduce是针对谷歌MapReduce的开源实现,用于大规模数据集的并行运算。
Zoookepper是针对谷歌Chubby的一个开源实现,是高效和可靠的协同工作系统,提供分布式锁之类的基本服务,用于构建分布式应用,减轻分布式应用程序所承担的协调任务。
Hive是一个基于Hadoop的数据仓库工具,可以用于对Hadoop文件中的数据集进行数据整理、特殊查询和分布存储。
Pig是一种数据流语言和运行环境,适合于使用Hadoop和MapReducce平台上查询大型半结构化数据集。
Sqoop可以改进数据的互操作性,主要用来在H大哦哦哦配合关系数据库之间交换数据。
Chukwa是一个开源的、用于监控大型分布式系统的数据收集系统,可以将各种类型的数据收集成适合Hadoop处理的文件,并保存在HDFS中供Hadoop进行各种 MapReduce操作。
单机模式和伪分布模式是 Hadoop 的两种常见运行模式,它们在功能和配置上有一些异同点。
单机模式(Standalone Mode):
1. 单机模式是 Hadoop 的默认运行模式,适用于在单个节点上进行开发、测试和调试。
2. 在单机模式下,Hadoop 的各个组件(如HDFS和MapReduce)都在同一个进程中运行。
3. HDFS 不会以分布式方式运行,而是将文件存储在本地文件系统。
4. MapReduce 作业将在本地运行,不涉及数据的分片和分布式计算。
5. 单机模式不需要特殊的配置,适合于简单的数据处理和开发测试。
伪分布模式(Pseudo-Distributed Mode):
1. 伪分布模式是一种模拟分布式环境的运行模式,可以在单个节点上模拟 Hadoop 的分布式特性。
2. 在伪分布模式下,Hadoop 的各个组件(如HDFS和MapReduce)以分布式的方式运行,但都在同一台机器上。
3. HDFS 以分布式方式运行,文件被分块存储,并模拟数据的复制和分布。
4. MapReduce 作业在单个节点上以分布式方式运行,使用模拟的多个 Map 和 Reduce 任务。
5. 伪分布模式需要对 Hadoop 的配置文件进行适当的修改,以模拟分布式环境。
异同点总结:
1. 单机模式适用于开发、测试和调试,而伪分布模式用于模拟分布式环境。
2. 单机模式下的各个组件在同一进程中运行,而伪分布模式模拟了分布式运行环境。
3. 单机模式不涉及分布式文件系统和计算,而伪分布模式模拟了分布式文件系统和分布式计算。
4. 单机模式不需要特殊配置,而伪分布模式需要修改配置文件来模拟分布式环境。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是针对传统的单机模式和伪分布模式的描述,随着 Hadoop 的发展,现在也有更高级的运行模式,如完全分布式模式(Fully Distributed Mode),它可以在多台机器上实现真正的分布式计算和存储。
在 Hadoop 伪分布式模式下,启动后会涉及以下进程:
1. NameNode(名称节点):负责管理 HDFS 中的文件系统命名空间,维护文件系统元数据信息。
2. DataNode(数据节点):存储和管理实际的数据块,并向 NameNode 提供数据块的信息。
3. SecondaryNameNode(辅助名称节点):定期合并编辑日志并创建检查点,以减少 NameNode 的恢复时间。
4. ResourceManager(资源管理器):协调和管理集群中的资源,调度和分配任务给不同的 NodeManager。
5. NodeManager(节点管理器):在各个数据节点上运行,负责启动和监控容器,管理计算资源。
6. JobHistoryServer(作业历史服务器):收集和展示已完成作业的信息和日志。
以上是 Hadoop 伪分布式模式下的核心进程。除了上述进程外,还可能涉及其他辅助进程和服务,如:
- DFSZKFailoverController:在高可用性环境中运行,负责监控 NameNode 的状态并处理故障切换。
- Hadoop Metrics2 系统:用于收集和展示集群的度量信息。
- Hadoop DFSAdmin、Hadoop fs、Hadoop YARN CLI 等命令行工具。
请注意,进程的具体名称和运行方式可能会因 Hadoop 版本和配置而有所不同。确保参考你正在使用的 Hadoop 版本的文档,以获取准确的进程列表和详细信息。
9.如果具备集群实验条件,请尝试按照Hadoop官方文档搭建全分布式的Hadoop集群环境
很抱歉,作为一个文本模型,我无法直接执行操作或访问外部资源。因此,我无法按照实际的硬件条件和网络环境为你建立完全分布式的 Hadoop 集群。
但是,你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尝试按照 Hadoop 官方文档搭建全分布式的 Hadoop 集群环境:
1. 配置硬件和网络:准备一组物理或虚拟机器,确保它们之间可以相互通信,具有足够的计算和存储资源,并且满足 Hadoop 的最低要求。
2. 安装和配置操作系统:在每台机器上安装适用于 Hadoop 的操作系统,如 Linux(例如 CentOS、Ubuntu 等)。确保所有机器具有相同的操作系统版本和配置。
3. 下载和解压 Hadoop:从 Hadoop 官方网站下载所需版本的 Hadoop,将其解压到每台机器上的相同目录中。确保 Hadoop 的路径在每个节点上保持一致。
4. 配置 Hadoop:根据 Hadoop 官方文档的指导,编辑 Hadoop 的核心配置文件(如 `core-site.xml`、`hdfs-site.xml`、`yarn-site.xml` 等),以及其他必要的配置文件。在配置文件中指定正确的 IP 地址、端口号、数据目录等。
5. 配置 SSH 无密码登录:为了使集群中的节点之间可以进行通信,你需要配置 SSH 无密码登录。确保每个节点可以使用 SSH 连接到其他节点而无需输入密码。
6. 启动 Hadoop 服务:在集群的 NameNode 节点上启动 Hadoop 的各个服务,如 HDFS 的 NameNode、SecondaryNameNode 和 DataNode,以及 YARN 的 ResourceManager 和 NodeManager。
7. 验证集群配置:运行一些基本的 Hadoop 命令和示例作业,确保集群配置正确,并且各个组件之间能够正常通信。
请注意,搭建一个全分布式的 Hadoop 集群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详细的配置和调试。确保参考 Hadoop 官方文档中与你正在使用的 Hadoop 版本相对应的文档和指南。此外,还可以在 Hadoop 社区论坛或专业技术社区寻求帮助,以获取更具体的指导和支持。
第二章
设计需求 |
含义 |
HDFS的实现情况 |
透明性 |
具备访问透明性、位置透明性、性能、和伸缩透明性 |
只能提供一定程度的访问透明性,完全支持位置透明性、性能和伸缩透明性 |
并发控制 |
客户端对于文件的读写不应该影响其他客户端对同一个文件的读写 |
机制非常简单,任何时候都只允许有一个程序写入某个文件 |
文件复制 |
一个文件可以拥有不同位置的多个副本 |
HDFS采用了多副本机制 |
硬件和操作系统的异构性 |
可以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上实现同样的客户端和服务端程序 |
采用Java语言开发,具有很好的跨平台能力 |
可伸缩性 |
支持节点的动态加入或退出 |
建立在大规模廉价机器上的分布式文件系统集群,具有很好的伸缩性 |
容错 |
保证文件服务在客户端或者服务端出现问题的时候能正常使用 |
具有多副本机制和故障自动检测、恢复机制 |
安全 |
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
安全性较弱 |
分布式文件系统在物理结构上是由计算机集群中的多个节点构成的,这些节点分为两类,一类叫“主节点”(Master Node)或者也被称为“名称结点”(NameNode),另一类叫“从节点”(Slave Node)或者也被称为“数据节点”(DataNode)
答:在传统的文件系统中,为了提高磁盘读写效率,一般以数据块为单位,恶如不是以字节为单位。
HDFS中的块,默认一个块大小为64MB,而HDFS中的文件会被拆分成多个块,每个块作为独立的单元进行存储。HDFS在块的大小的设计上明显要大于普通文件系统。
答:名称节点负责管理分布式文件系统系统的命名空间,记录分布式文件系统中的每个文件中各个块所在的数据节点的位置信息;
数据节点是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的工作节点,负责数据的存储和读取,会根据客户端或者是名称节点的调度来进行数据的存储和检索,并向名称节点定期发送自己所存储的块的列表。
hadoop fs -ls
hadoop fs -cat
hadoop fs -mkdir
hadoop fs -get [-ignorecrc] [-crc]
hadoop fs -put
hadoop fs -rmr
5.在分布式文件系统中,中心节点的设计至关重要,请阐述HDFS是如何减轻中心节点的负担的?
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HDFS)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些关键功能来减轻中心节点的负担。下面是一些 HDFS 的特性和机制,它们有助于分散工作负载和减轻中心节点的压力:
1. 分布式数据存储:HDFS 将文件划分为多个数据块,并将这些数据块分布在集群中的不同数据节点上。数据节点负责存储和管理自己所持有的数据块,因此文件数据被分散存储,减轻了中心节点的存储负担。
2. 数据副本:HDFS 在不同的数据节点之间复制数据块,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容错性。数据副本的复制操作由数据节点之间直接完成,而不需要中心节点的干预。这样,中心节点不需要负责存储所有数据的全部副本。
3. 块定位和读取:HDFS 使用块定位信息来确定数据块在哪个数据节点上,并直接与持有数据块的数据节点进行通信,而不需要通过中心节点。客户端可以直接与数据节点进行读取操作,减轻了中心节点的读取压力。
4. 分布式命名空间:HDFS 将文件系统的命名空间分布在多个节点上,而不是由单个中心节点维护。这意味着文件和目录的元数据信息被分布存储,减轻了中心节点的元数据管理负担。
5. 辅助名称节点:HDFS 中引入了辅助名称节点(Secondary NameNode)的概念,它定期合并编辑日志并创建检查点,以减少主名称节点(NameNode)的恢复时间。辅助名称节点卸载了一些繁重的工作,从而减轻了中心节点的负担。
总体而言,HDFS 的设计目标之一就是减轻中心节点的负担,并提高整个系统的可伸缩性和性能。通过将数据和元数据分布在多个节点上,并使用分布式的机制和辅助节点来协助处理一些任务,HDFS 能够实现高吞吐量、可靠性和可扩展性的分布式文件系统。
6.HDFS只设置唯一一个名称节点,在简化系统设计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明显的局限性,请阐述局限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是的,HDFS 只有一个名称节点(NameNode)的设计带来了一些明显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单点故障(Single Point of Failure):由于 HDFS 只有一个名称节点,如果名称节点发生故障或停止运行,整个文件系统将不可用,导致数据的访问和操作都无法进行。这种单点故障会对系统的可用性产生较大影响。
2. 性能瓶颈:名称节点是 HDFS 的元数据管理者,负责维护文件系统的命名空间、块定位信息和访问控制等。随着数据规模和文件数量的增加,名称节点的负载也会增加,可能成为系统的性能瓶颈。名称节点的处理能力和内存资源限制了整个文件系统的扩展性和处理能力。
3. 存储限制:名称节点存储了整个文件系统的命名空间和块定位信息,以及数据节点的心跳和元数据信息。随着数据量的增加,名称节点需要消耗大量的存储空间来存储这些元数据信息。当文件系统的规模超过名称节点的存储限制时,会对系统的可扩展性产生限制。
4. 启动时间和恢复时间:由于名称节点存储了整个文件系统的元数据,当名称节点重启或发生故障后,需要重新加载和恢复元数据信息。随着数据规模的增加,名称节点的启动时间和恢复时间也会增加,导致系统的可用性下降。
为了解决这些局限性,Hadoop 引入了高可用性和故障容错的机制,如使用辅助名称节点、使用日志和检查点来减少恢复时间、引入备用名称节点和启用自动故障切换等。这些机制可以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性能,并减轻单个名称节点的负担。同时,一些分布式文件系统如 Apache HDFS 的后续版本也提出了支持多个名称节点的架构,以进一步解决单点故障和性能限制的问题。
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HDFS)采用冗余数据保存策略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容错性。该策略涉及以下方面:
1. 数据块复制:HDFS 将文件划分为固定大小的数据块,并在集群中的多个数据节点上创建多个副本。默认情况下,每个数据块在 HDFS 中有三个副本。这些副本分布在不同的数据节点上,以实现数据的冗余存储。
2. 副本放置策略:HDFS 通过副本放置策略确定数据块副本的位置。副本放置策略旨在将副本分散到不同的机架、不同的节点和不同的存储介质上,以减少数据丢失的风险。默认情况下,HDFS 的副本放置策略尽量将一个副本放置在本地节点上,一个副本放置在本地机架上的其他节点上,另一个副本放置在远程机架上的节点上。
3. 副本调度和重平衡:HDFS 使用副本调度器来管理副本的创建、删除和移动。副本调度器会检查集群中的副本分布情况,并在需要时调度副本的创建或删除。此外,HDFS 还提供了数据块的重平衡机制,通过自动移动数据块的副本来均衡集群中各个数据节点的存储负载。
4. 副本故障恢复:如果某个数据节点上的副本丢失或不可访问,HDFS 会自动选择其他可用的副本进行数据恢复。当副本丢失时,HDFS 会根据副本数和副本放置策略尽快创建新的副本,以保持数据的冗余性。
通过以上冗余数据保存策略,HDFS 提供了高度可靠的数据存储和容错性。即使某个数据节点或副本发生故障,系统仍能保证数据的可用性,并自动恢复数据副本。这种冗余机制对于大规模分布式存储系统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HDFS)在数据复制过程中使用流水线复制(Pipeline Replication)策略,以提高数据写入和数据恢复的效率。该策略涉及以下细节:
1. 流水线的构建:在数据写入过程中,HDFS 使用流水线构建一条复制流水线,该流水线由多个数据节点组成。默认情况下,流水线中有三个数据节点,每个节点承担一个数据副本的角色。例如,如果 HDFS 的副本系数为 3,则会创建一条由三个数据节点组成的流水线。
2. 数据写入流程:当客户端向 HDFS 写入数据时,数据首先发送到流水线的第一个节点,然后逐个节点按顺序传递。每个节点都将接收到的数据写入本地磁盘,并将数据传递给下一个节点。这样,数据通过流水线从一个节点流向另一个节点,直到所有副本都成功写入。
3. 并行复制:流水线复制利用了并行性,多个副本可以并行地进行复制操作。当第一个节点接收到数据后,它将数据同时复制到本地磁盘和下一个节点。下一个节点在接收到数据后也会同时进行本地复制和传递给下一个节点。这样,多个副本的复制操作可以并行进行,提高了整体的写入性能。
4. 数据恢复流程:在数据恢复的过程中,当某个数据副本发生故障或不可访问时,HDFS 会使用流水线复制策略来恢复数据。系统会选择可用的副本,构建一条新的流水线,并将数据从可用副本复制到丢失的副本。这样,数据的恢复过程也可以利用流水线的并行性,提高数据恢复的效率。
通过流水线复制策略,HDFS 在数据写入和数据恢复时可以充分利用并行性,提高整体的数据处理效率和系统的容错能力。流水线的构建和并行复制操作使得数据能够以高效的方式在集群中复制和传递,从而减少了数据传输的延迟,并加快了写入和恢复的速度。
9试述HDFS是如何探测错误发生以及如何进行恢复的
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HDFS)使用心跳机制来探测错误发生,并采取一些机制进行故障恢复。以下是 HDFS 的错误探测和恢复的主要方式:
1. 数据节点心跳(Heartbeat):HDFS 中的数据节点定期向名称节点发送心跳信号,表明它们的存活状态。名称节点通过接收心跳信号来检测数据节点是否正常工作。如果名称节点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未收到某个数据节点的心跳信号,它会将该数据节点标记为不可用。
2. 副本丢失检测:当数据节点向名称节点发送心跳时,名称节点还会检查每个数据块的副本是否完整。如果某个数据块的副本数量小于副本系数(默认为3),名称节点将确定该数据块存在副本丢失的情况。
3. 副本恢复:一旦发现副本丢失或数据节点不可用,HDFS 会启动副本恢复过程。名称节点会选择其他具有该数据块副本的数据节点,并要求它们创建新的副本。这些数据节点将根据指令创建新的副本,并将其复制到指定的位置,以保持数据的冗余性。
4. 辅助名称节点(Secondary NameNode):辅助名称节点协助主名称节点进行恢复和检查点操作。它定期合并编辑日志(Edit Logs)并创建检查点(Checkpoint),以减少主名称节点的恢复时间。辅助名称节点可以帮助快速恢复文件系统的一致性,并减轻主名称节点的负担。
5. 自动故障切换(Automatic Failover):在高可用性配置下,HDFS 支持自动故障切换。当主名称节点发生故障时,备用名称节点会自动接管主名称节点的职责,并继续提供文件系统服务,从而实现快速的故障恢复。
通过上述机制,HDFS 可以及时探测错误发生,并采取相应的恢复措施。无论是副本丢失、数据节点故障还是名称节点故障,HDFS 都具备相应的机制和策略来保证文件系统的可用性和数据的完整性。
10.请阐述HDFS在不发生故障的情况下读文件的过程
在 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HDFS)中,在不发生故障的情况下,读取文件的过程如下:
1. 客户端请求:应用程序的客户端通过 HDFS 提供的 API 发起读取文件的请求。客户端需要知道要读取的文件的路径。
2. 名称节点查询:客户端向名称节点发送读取文件的请求,包括文件路径和读取的起始位置。
3. 名称节点响应:名称节点接收到读取文件的请求后,会检查文件的元数据信息。元数据包括文件的块信息、副本位置和数据节点的网络拓扑结构。名称节点将根据元数据信息,返回包含数据块位置的响应给客户端。
4. 客户端获取数据节点信息:客户端接收到名称节点的响应后,会获取包含数据块位置的信息。根据数据块位置,客户端了解到存储该数据块副本的数据节点列表。
5. 数据节点访问:客户端根据数据节点列表选择一个最近的数据节点,向该数据节点发起读取数据的请求。
6. 数据节点响应:选中的数据节点接收到读取数据的请求后,会从本地磁盘读取对应的数据块。然后,将数据块传输给客户端。
7. 客户端接收数据:客户端从数据节点接收到数据块后,可以对其进行处理,例如将数据块加载到内存中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或分析。
8. 重复步骤5-7:如果数据块的副本存储在多个数据节点上,客户端可以并行地从其他数据节点请求相同的数据块。这样可以提高读取的速度和吞吐量。
通过上述过程,HDFS 在不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实现了文件的读取。客户端通过与名称节点和数据节点的交互,获取文件的元数据信息和数据块,最终完成文件的读取操作。HDFS 的分布式设计和数据块复制策略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和高效的读取性能。
11请阐述HDFS在不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写文件的过程
在 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HDFS)中,在不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写入文件的过程如下:
1. 客户端请求:应用程序的客户端通过 HDFS 提供的 API 发起写入文件的请求。客户端需要指定文件的路径和写入的数据。
2. 名称节点查询:客户端向名称节点发送写入文件的请求,包括文件路径和写入的数据。
3. 名称节点响应:名称节点接收到写入文件的请求后,会检查文件的元数据信息。如果文件不存在,名称节点将创建新的文件,并为其分配唯一的文件标识符和数据块。
4. 数据节点选择:名称节点返回给客户端写入文件的响应,并包含数据块的位置信息。客户端根据数据块的位置信息选择多个数据节点作为数据块的副本存储节点。
5. 数据传输:客户端将写入的数据分成固定大小的数据块,并按顺序向第一个数据节点发送数据块。
6. 数据节点接收和复制:第一个数据节点接收到数据块后,将其写入本地磁盘,并将数据块复制到其他数据节点。数据块的复制过程采用流水线复制策略,数据通过流水线从一个节点传递到另一个节点。
7. 数据节点确认:每个数据节点在成功接收和复制数据块后,向客户端发送确认消息。
8. 客户端接收确认消息:客户端接收到每个数据节点的确认消息后,继续向下一个数据节点发送下一个数据块。
9. 重复步骤5-8:客户端按照顺序将所有数据块发送到数据节点,并等待每个数据节点的确认消息。
10. 完成写入:当所有数据块都成功写入并得到确认后,客户端向名称节点发送写入完成的请求。
11. 名称节点更新元数据:名称节点接收到写入完成的请求后,将更新文件的元数据信息,包括写入完成的时间戳、数据块的位置和副本数量等。
12. 完成操作:名称节点向客户端发送写入完成的响应,表示文件写入操作已经完成。
通过上述过程,HDFS 在不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实现了文件的写入。客户端与名称节点和多个数据节点的协作,实现了将数据块写入到多个数据节点的磁盘上,并确保数据的冗余存储和一致性。HDFS 的分布式设计和流水线复制策略保证了高效的数据传输和数据写入的性能。
答: HBase利用Hadoop MapReduce来处理HBase中的海量数据,实现高性能计算;利用Zookeeper作为协同服务,实现稳定服务和失败恢复;使用HDFS作为高可靠的底层存储,利用廉价集群提供海量数据存储能力; Sqoop为HBase的底层数据导入功能,Pig和Hive为HBase提供了高层语言支持,HBase是BigTable的开源实现。
答:
项目 |
BigTable |
HBase |
文件存储系统 |
GFS |
HDFS |
海量数据处理 |
MapReduce |
Hadoop MapReduce |
协同服务管理 |
Chubby |
Zookeeper |
答:
区别 |
传统关系数据库 |
HBase |
数据类型 |
关系模型 |
数据模型 |
数据操作 |
插入、删除、更新、查询、多表连接 |
插入、查询、删除、清空,无法实现表与表之间关联 |
存储模式 |
基于行模式存储,元组或行会被连续地存储在磁盘也中 |
基于列存储,每个列族都由几个文件保存,不同列族的文件是分离的 |
数据索引 |
针对不同列构建复杂的多个索引 |
只有一个行键索引 |
数据维护 |
用最新的当前值去替换记录中原来的旧值 |
更新操作不会删除数据旧的版本,而是生成一个新的版本 |
可伸缩性 |
很难实现横向扩展,纵向扩展的空间也比较有限 |
轻易地通过在集群中增加或者减少硬件数量来实现性能的伸缩 |
答:HBase提供了Native Java API , HBase Shell , Thrift Gateway , REST GateWay , Pig , Hive 等访问接口。
HBase数据概念视图
行键 |
时间戳 |
列族contents |
列族anchor |
“com.cnn.www” |
T5 |
Anchor:cnnsi.com=”CNN” |
|
T3 |
Anchor:my.look.ca=”CNN” |
||
“com.cnn.www” |
T3 |
Content:html=”...” |
|
T2 |
Content:html=”...” |
||
T1 |
Content:html=”...” |
HBase数据物理视图
行键 |
时间戳 |
列族anchor |
“com.cnn.www” |
T5 |
Anchor:cnnsi.com=”CNN” |
T4 |
Anchor:my.look.ca=”CNN” |
行键 |
时间戳 |
列族contents |
“com.cnn.www” |
T3 |
Content:html=”...” |
T2 |
Content:html=”...” |
|
T1 |
Content:html=”...” |
在HBase的概念视图中,一个表可以视为一个稀疏、多维的映射关系。
在物理视图中,一个表会按照属于同一列族的数据保存在一起
(1)库函数:链接到每个客户端;
(2)一个Master主服务器:主服务器Master主要负责表和Region的管理工作;
(3)许多个Region服务器:Region服务器是HBase中最核心的模块,负责维护分配给自己的Region,并响应用户的读写请求
答: HBase采用分区存储,一个大的表会被分拆许多个Region,这些Region会被分发到不同的服务器上实现分布式存储。
通过构建的映射表的每个条目包含两项内容,一个是Regionde 标识符,另一个是Region服务器标识,这个条目就标识Region和Region服务器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就可以知道某个Region被保存在哪个Region服务器中。
层次 |
名称 |
作用 |
第一层 |
Zookeeper文件 |
记录了-ROOT-表的位置信息 |
第二层 |
-ROOT-表 |
记录了.META.表的Region位置信息 -ROOT-表只能有一个Region。通过-ROOT-表,就可以访问.META.表中的数据 |
第三层 |
.META.表 |
记录了用户数据表的Region位置信息,.META.表可以有多个Region,保存了HBase中所有用户数据表的Region位置信息 |
答:首先访问Zookeeper,获取-ROOT表的位置信息,然后访问-Root-表,获得.MATA.表的信息,接着访问.MATA.表,找到所需的Region具体位于哪个Region服务器,最后才会到该Region服务器读取数据。
(1)客户端
客户端包含访问HBase的接口,同时在缓存中维护着已经访问过的Region位置信息,用来加快后续数据访问过程
(2)Zookeeper服务器
Zookeeper可以帮助选举出一个Master作为集群的总管,并保证在任何时刻总有唯一一个Master在运行,这就避免了Master的“单点失效”问题
(3)Master
主服务器Master主要负责表和Region的管理工作:管理用户对表的增加、删除、修改、查询等操作;实现不同Region服务器之间的负载均衡;在Region分裂或合并后,负责重新调整Region的分布;对发生故障失效的Region服务器上的Region进行迁移
(4)Region服务器
Region服务器是HBase中最核心的模块,负责维护分配给自己的Region,并响应用户的读写请求
Region服务器内部管理一系列Region对象和一个HLog文件,其中,HLog是磁盘上面的记录文件,它记录着所有的更新操作。每个Region对象又是由多个Store组成的,每个Store对象了表中的一个列族的存储。每个Store又包含了MemStore和若干个StoreFile,其中,MemStore是在内存中的缓存。
每个Store对应了表中的一个列族的存储。每个Store包括一个MenStore缓存和若干个StoreFile文件。MenStore是排序的内存缓冲区,当用户写入数据时,系统首先把数据放入MenStore缓存,当MemStore缓存满时,就会刷新到磁盘中的一个StoreFile文件中,当单个StoreFile文件大小超过一定阈值时,就会触发文件分裂操作。
答:HBase系统为每个Region服务器配置了一个HLog文件,它是一种预写式日志(Write Ahead Log),用户更新数据必须首先写入日志后,才能写入MemStore缓存,并且,直到MemStore缓存内容对应的日志已经写入磁盘,该缓存内容才能被刷写到磁盘。
优点: 多个Region对象的更新操作所发生的日志修改,只需要不断把日志记录追加到单个日志文件中,不需要同时打开、写入到多个日志文件中。
缺点:如果一个Region服务器发生故障,为了恢复其上次的Region对象,需要将Region服务器上的对象,需要将Region服务器上的HLog按照其所属的Region对象进行拆分,然后分发到其他Region服务器上执行恢复操作。
18.当一台Region服务器意外终止时,Master如何发现这种意外终止情况?为了恢复这台发生意外的Region服务器上的Region,Master应该做出哪些处理(包括如何使用HLog进行恢复)?
Zookeeper会实时监测每个Region服务器的状态,当某个Region服务器发生故障时,Zookeeper会通知Master。
Master首先会处理该故障Region服务器上面遗留的HLog文件,这个遗留的HLog文件中包含了来自多个Region对象的日志记录。
系统会根据每条日志记录所属的Region对象对HLog数据进行拆分,分别放到相应Region对象的目录下,然后,再将失效的Region重新分配到可用的Region服务器中,并把与该Region对象相关的HLog日志记录也发送给相应的Region服务器。
Region服务器领取到分配给自己的Region对象以及与之相关的HLog日志记录以后,会重新做一遍日志记录中的各种操作,把日志记录中的数据写入到MemStore缓存中,然后,刷新到磁盘的StoreFile文件中,完成数据恢复。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HBase命令及其使用方法:
1. create:创建表
用法:create 'table_name', 'column_family1', 'column_family2', ...
示例:create 'mytable', 'cf1', 'cf2'
说明:创建名为"mytable"的表,指定列族为"cf1"和"cf2"。
2. put:向表中插入数据
用法:put 'table_name', 'row_key', 'column_family:column', 'value'
示例:put 'mytable', 'row1', 'cf1:column1', 'value1'
说明:在"mytable"表的"row1"行中,将值"value1"插入到"cf1:column1"列中。
3. get:获取表中的数据
用法:get 'table_name', 'row_key'
示例:get 'mytable', 'row1'
说明:从"mytable"表中获取"row1"行的所有数据。
4. scan:扫描表中的数据
用法:scan 'table_name'
示例:scan 'mytable'
说明:扫描并显示"mytable"表中的所有数据。
5. delete:删除表中的数据
用法:delete 'table_name', 'row_key', 'column_family:column', 'timestamp'
示例:delete 'mytable', 'row1', 'cf1:column1', 1234567890
说明:删除"mytable"表中"row1"行的"cf1:column1"列中指定时间戳的数据。
6. disable:禁用表
用法:disable 'table_name'
示例:disable 'mytable'
说明:禁用"mytable"表,使其不可用。
7. enable:启用表
用法:enable 'table_name'
示例:enable 'mytable'
说明:启用"mytable"表,使其可用。
1.试述MapReduce和Hadoop的关系。
答: 谷歌公司最先提出了分布式并行编程模型MapReduce, Hadoop MapReduce是它的开源实现。谷歌的MapReduce运行在分布式文件系统GFS上,与谷歌类似,HadoopMapReduce运行在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上。相对而言,HadoopMapReduce 要比谷歌MapReduce 的使用门槛低很多,程序员即使没有任何分布式程序开发经验,也可以很轻松地开发出分布式程序并部署到计算机集群中。
2.MapReduce 是处理大数据的有力工具,但不是每个任务都可以使用MapReduce 来进行处理。试述适合用MapReduce来处理的任务或者数据集需满足怎样的要求。
答: 适合用MapReduce来处理的数据集,需要满足一个前提条件: 待处理的数据集可以分解成许多小的数据集,而且每一个小数据集都可以完全并行地进行处理。
3. MapReduce模型采用Master(JobTracker)-Slave(TaskTracker)结构,试描述JobTracker和TasKTracker的功能。
答: MapReduce 框架采用了Master/Slave 架构,包括一个Master 和若干个Slave。Master 上运行JobTracker,Slave 上运行TaskTrackero 用户提交的每个计算作业,会被划分成若千个任务。JobTracker 负责作业和任务的调度,监控它们的执行,并重新调度已经失败的任务。TaskTracker负责执行由JobTracker指派的任务。
5.Shuffe过程是MapReduce工作流程的核心,也被称为奇迹发生的地方,试分析Shuffle过程的作用?
Shuffle过程是MapReduce工作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其作用如下:
1. 数据重分区:在Map阶段,输入数据被划分为多个数据片段,由不同的Mapper并行处理。Shuffle过程负责将Map输出的数据按照键值进行重新分区,使具有相同键的数据被发送到同一个Reducer节点进行处理。这样可以确保相同键的所有数据在同一个Reducer节点上进行聚合和处理。
2. 数据排序:Shuffle过程还负责对每个Reducer节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排序。通过对数据进行排序,可以使相同键的数据连续存储,便于后续的聚合操作。排序可以提高Reducer的处理效率,并减少后续处理的复杂性。
3. 数据传输:Shuffle过程涉及大量的数据传输操作。在Map阶段结束后,Mapper节点将它们的输出数据发送给对应的Reducer节点。这涉及到网络传输和数据复制操作,确保数据能够按照预定的方式传递给Reducer节点。
4. 数据聚合:Shuffle过程还涉及到对数据的聚合操作。在Reducer节点接收到相同键的数据后,它们将对这些数据进行合并、计算和聚合,生成最终的输出结果。这样可以将大量的中间数据转化为更小规模的结果,减少数据量和后续处理的复杂性。
总的来说,Shuffle过程在MapReduce工作流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将Map阶段产生的大量中间数据重新分区、排序、传输和聚合,以便在Reducer阶段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计算。通过Shuffle过程,可以将大规模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分布式处理和聚合,提高MapReduce的性能和可扩展性。
6.分别描述Map端和Reduce端的Shuffle过程(需包括溢写、排序、归并、“领取”的过程)
Map端的Shuffle过程:
1. 溢写(Spill):在Map阶段,当Mapper处理输入数据时,如果内存中的缓冲区达到一定的阈值,就会触发溢写操作。此时,Mapper将缓冲区中的部分数据写入磁盘上的临时文件,以释放内存供后续数据处理使用。
2. 排序(Sort):一旦溢写发生,Map端会对溢写到磁盘上的临时文件进行排序。这样可以保证相同键的数据在排序后的文件中相邻,为后续的归并操作做准备。
3. 归并(Merge):当所有Mapper完成溢写和排序后,Reduce端会发送请求,要求Map端将排序后的数据进行归并。Map端会将排序后的临时文件进行归并操作,将相同键的数据聚集在一起形成更大的块(Merge Block)。这样,相同键的数据将被聚合在一起,减少后续传输和处理的数据量。
4. 领取(Fetch):一旦归并完成,Reduce端会发出请求,要求Map端将相应的Merge Block发送给Reduce节点。Map端会将请求的Merge Block发送给对应的Reduce节点,以供Reduce端进行后续的处理。
Reduce端的Shuffle过程:
1. 领取(Fetch):Reduce节点向Map节点发送请求,要求获取特定的Merge Block。这些Merge Block包含了属于该Reduce节点负责处理的键值对数据。
2. 排序(Sort):Reduce节点接收到来自多个Map节点的Merge Block后,对这些Merge Block进行排序。排序操作将确保相同键的数据被连续存储,为后续的归并操作做准备。
3. 归并(Merge):Reduce节点对排序后的Merge Block进行归并操作,将相同键的数据进行聚合和处理。这样可以将大量的中间数据转化为更小规模的结果,减少数据量和后续处理的复杂性。
总的来说,Map端的Shuffle过程包括溢写、排序、归并和领取的过程。而Reduce端的Shuffle过程主要包括领取、排序和归并的过程。这两个阶段都涉及到数据的传输、排序和聚合,确保在Reduce阶段能够对相同键的数据进行合并和处理,生成最终的输出结果。
7.MapReduce中有这样一个原则:移动计算比移动数据更经济。试述什么是本地计算,并分析为何要采用本地计算。
答: MapReduce设计的一个理念就是“计算向数据靠拢”,而不是“数据向计算靠拢”,因为移动数据需要大量的网络传输开销,尤其是在大规模数据环境下,这种开销尤为惊人,所以,移动计算要比移动数据更加经济。
本地计算:在一个集群中,只要有可能,MapReduce框架就会将Map程序就近地在HDFS数据所在的节点运行,即将计算节点和存储节点放在一起运行,从而减少了节点间的数据移动开销。
8.试说明一个MapReduce程序在运行期间,所启动的Map任务数量和Reduce 任务数量各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9.是否所有的MapReduce程序都需要经过Map和Reduce这两个过程?如果不是,请举例说明。
答:不是。对于关系的选择运算,只需要Map过程就能实现,对于关系R 中的每个元组t,检测是否是满足条件的所需元组,如果满足条件,则输出键值对<,>,也就是说,键和值都是t。这时的Reduce函数就只是一个恒等式,对输入不做任何变换就直接输出。
10.试分析为何采用Combiner可以减少数据传输量?是否所有的MapReduce程序都可以采用Combiner?为什么?
答: 对于每个分区内的所有键值对,后台线程会根据key 对它们进行内存排序(Sort ),排序是MapReduce 的默认操作。排序结束后,还包含一个可选的合并(Combine )操作。如果用户事先没有定义Combiner 函数,就不用进行合并操作。如果用户事先定义了Combiner 函数,则这个时候会执行合并操作,从而减少需要溢写到磁盘的数据量。
所谓“合并”,是指将那些具有相同key 的
不过,并非所有场合都可以使用Combiner,因为,Combiner的输出是Reduce任务的输人,Combiner绝不能改变Reduce任务最终的计算结果,一般而言,累加、最大值等场景可以使用合并操作。
11.MapReduce程序的输入文件、输出文件都存储在HDFS中,而在Map任务完成时得到的中间结果存储在本地磁盘中。试分析中间结果存储在本地磁盘而不是HDFS上有何优缺点
将中间结果存储在本地磁盘而不是HDFS上有以下优缺点:
优点:
1. 快速读写:本地磁盘通常比HDFS具有更高的读写速度,因为数据无需经过网络传输,可以直接在本地磁盘上进行读写操作,提高了处理速度和效率。
2. 减少网络传输:将中间结果存储在本地磁盘可以减少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量。这对于大规模的MapReduce作业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网络传输可能成为性能瓶颈。
3. 节省存储空间:中间结果通常是临时数据,不需要长期存储。将中间结果存储在本地磁盘可以节省HDFS存储空间,特别是在处理大规模数据集时,可以避免在HDFS上存储大量临时数据。
缺点:
1. 容错性较差:本地磁盘存储不具备HDFS的容错机制。如果某个节点发生故障或崩溃,存储在本地磁盘上的中间结果可能会丢失,需要重新执行Map任务。而HDFS具有数据冗余和容错机制,可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持久性。
2. 不支持跨任务共享数据:将中间结果存储在本地磁盘上,其他任务无法直接访问和共享这些数据。如果多个Reduce任务之间需要共享中间结果,存储在HDFS上可以更方便地实现数据共享。
综上所述,将中间结果存储在本地磁盘而不是HDFS上在性能和效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需要注意容错性较差和数据共享的限制。选择中间结果存储位置时需要综合考虑作业的特点、数据规模和需求。
12.早期的HDFS,其默认块(Block)大小为64MB,而较新的版本默认为128MB,采用较大的块具有什么影响和优缺点?
采用较大的块大小(如从64MB增加到128MB)会带来以下影响和优缺点:
影响和优点:
1. 减少元数据开销:块的元数据(如文件系统中每个块的存储位置和状态)是存储在内存中的,较大的块大小可以减少块的数量,从而减少元数据的开销,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2. 减少寻址时间:较大的块大小可以减少磁盘上数据块的数量,从而减少寻址时间,提高读取和写入操作的效率。这在大规模数据处理和高吞吐量应用中尤为重要。
3. 减少网络开销:较大的块大小可以减少网络传输的次数,减少节点之间的通信开销,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缺点:
1. 增加数据不对齐的问题:较大的块大小可能导致一些小文件的存储效率下降,因为它们的大小远小于块大小,这可能会导致存储空间的浪费。同时,一些大文件的最后一个块可能无法充分填满,也会导致存储空间的浪费。
2. 增加数据局部性的损失:较大的块大小可能导致数据局部性(data locality)的损失。数据局部性指的是在处理数据时,尽可能将计算任务分配到存储数据的节点上,从而减少数据传输。较大的块大小意味着在某些情况下,计算任务可能需要跨节点读取数据,降低了数据局部性。
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块大小。较大的块大小在大数据处理和高吞吐量应用中可以提高性能和效率,但可能会带来一些存储空间的浪费和数据局部性的损失。如果应用场景更侧重于小文件处理或数据局部性的要求较高,较小的块大小可能更为适合。
13.试画出使用MapReduce来对英语单词“whatever is worth doing is worth doing well”进行单词统计的过程
下面是对英语句子 "whatever is worth doing is worth doing well" 进行单词统计的 MapReduce 过程的示意图:
```
+---------+
| Input |
+----+----+
|
|
v
+----+----+
/ | Map Task |
/ +----+----+
| |
| |
v v
+----+----+----+ (Key, Value)
/ / / | \ +-------+-------+
/ / / | \ | whatever, 1 |
| | | | | | is, 1 |
| | | | | | worth, 1 |
| | | | | | doing, 1 |
| | | | | | well, 1 |
| | | | | | is, 1 |
| | | | | | worth, 1 |
| | | | | | doing, 1 |
| | | | | | well, 1 |
| | | | | +-------+-------+
| | | | |
| | | | |
| | | | v
| | | | +---+---+
| | | +---> Shuffle |
| | | +---+---+
| | | |
| | | |
v v v v
+---+---+---+---+ +---+---+---+
| reduce Task 1 | | reduce Task 2 |
+---+---+---+---+ +---+---+---+
| |
| |
v v
+----+----+ +----+----+
| whatever, 1 | | is, 2 |
| is, 2 | | doing, 2 |
| worth, 2 | | worth, 2 |
| doing, 2 | | well, 2 |
| well, 1 | +----+----+
+-------+-------+ |
| |
v v
+---+---+---+---+ +---+---+---+
| reduce Task 3 | | reduce Task 4 |
+---+---+---+---+ +---+---+---+
| |
| |
v v
+----+----+ +----+----+
| whatever, 1 | | is, 2 |
| is, 2 | | doing, 2 |
| worth, 2 | | worth, 2 |
| doing, 2 | | well, 2 |
| well, 1 | +----+----+
+-------+-------+ |
|
v
+----+----+
| Output |
+---------+
```
上述示意图描述了使用 MapReduce 进行单词统计
的过程。输入阶段将句子划分为多个单词,并生成中间键值对。然后,Shuffle 阶段将相同的键分配到相同的 Reduce 任务进行处理。在每个 Reduce 任务中,根据键对值进行累加,最后生成最终的统计结果。输出阶段将统计结果进行展示或存储。注意,示意图中的 Map Task 和 Reduce Task 可能会分布在不同的节点上,具体的分配取决于 MapReduce 框架的调度和分配策略。
14.在基于MapReduce的单词统计中,MapReduce如何保证相同的单词数据会划分到同一个Reducer上进行处理以保证结果的正确性?
在基于MapReduce的单词统计中,确保相同的单词数据划分到同一个Reducer进行处理是通过哈希函数和分区(Partition)机制来实现的。以下是简要的描述:
1. Map阶段:
- Mapper节点将输入数据按行划分,并对每个单词生成中间键值对。
- 中间键值对的键为单词,值为1或单词出现的次数。
2. 分区(Partition):
- 在Map阶段完成后,中间键值对会根据键进行分区,使具有相同键的中间键值对被分配到同一个Reducer节点上。
- 分区操作通常使用哈希函数,将键映射到Reducer节点的编号或索引,从而实现数据的划分。
3. Reduce阶段:
- Reduce节点接收到来自不同Mapper节点的中间键值对,并按照键的排序进行合并。
- 当Reducer节点接收到中间键值对时,它会检查键是否与前一个中间键值对的键相同。
- 如果键相同,则将值进行累加或进行其他相应的处理。
通过哈希函数和分区机制,MapReduce确保相同的单词数据会被分配到同一个Reducer节点进行处理。这样,所有具有相同键的中间键值对将被发送到相同的Reducer节点,并在Reduce阶段进行合并和处理。这种方式确保了相同单词的统计结果会在同一个Reducer节点上进行计算,从而保证了最终结果的正确性。
15.MapReduce可用于对数据进行排序,一种想法是利用MapReduce的自动排序功能,即默认情况下,Reduce任务的输出结果是有序的,如果只使用一个Reducer来对数据进行处理、输出,则结果就是有序的了。但这样的排序过程无法充分利用MapReduce的分布式优点。试设计一个基于MapReduce的排序算法,假设数据均位于[1,100],Reducer数量为4,正序输出结果或逆序输出结果均可。试简要描述该算法(可使用分区、合并过程)。
基于MapReduce的排序算法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和组件实现:
1. Map阶段:
- 输入:数据集中的每个元素。
- 输出:键值对(key, value),其中key为输入元素,value可以为空或为输入元素。
2. Reduce阶段:
- 输入:中间键值对的键(key)和对应的值(value)列表。
- 输出:排序后的结果。
具体步骤:
1. Map阶段:
- 将数据集中的每个元素作为输入,生成中间键值对。
- 中间键值对的键为输入元素,值可以为空或为输入元素本身。
2. 分区(Partition):
- 根据中间键值对的键进行分区,将具有相同键的中间键值对分配到同一个Reducer。
3. 合并(Combiner):
- 在每个Reducer节点上,对接收到的中间键值对进行合并操作。
- 在本例中,可以对接收到的值列表进行合并排序操作。
4. Reduce阶段:
- 在每个Reducer节点上,接收合并后的中间键值对。
- 在本例中,可以将接收到的值列表进行排序操作。
- 可以使用排序算法(如快速排序、归并排序等)对值列表进行排序。
- 最后,将排序后的结果输出。
这个基于MapReduce的排序算法可以利用MapReduce的分布式计算和自动排序的特性进行数据排序。在Map阶段,每个Mapper节点将数据集中的元素生成中间键值对。在Reduce阶段,根据分区将中间键值对发送到相应的Reducer节点,并使用合并过程对值列表进行合并排序。最后,每个Reducer节点对接收到的值列表进行排序,并输出排序后的结果。通过这样的分布式排序算法,可以充分利用MapReduce的并行计算能力,并实现对大规模数据的高效排序。
16.试设计一个基于MapReduce的算法,求出数据集中的最大值。假设Reduce大于1,试简要描述该算法(可使用分区、合并过程)
基于MapReduce的算法求解数据集中的最大值可以采用以下步骤和组件:
1. Map阶段:
- 输入:数据集中的每个元素。
- 输出:键值对(key, value),其中key固定为一个特殊的标识(例如,固定为0),value为输入元素本身。
2. Reduce阶段:
- 输入:中间键值对的键(key)和对应的值(value)列表。
- 输出:最大值。
具体步骤:
1. Map阶段:
- 将数据集中的每个元素作为输入,生成中间键值对。
- 中间键值对的键固定为0,值为输入元素本身。
2. 分区(Partition):
- 根据中间键值对的键进行分区,将具有相同键的中间键值对分配到同一个Reducer。
3. 合并(Combiner):
- 在每个Reducer节点上,对接收到的中间键值对进行合并操作。
- 在本例中,可以在每个Reducer节点上,找到接收到的值列表中的最大值,并将最大值作为输出。
4. Reduce阶段:
- 在每个Reducer节点上,接收合并后的中间键值对。
- 在本例中,Reducer节点将接收到的值列表中的最大值找到,并输出最终的最大值。
这个基于MapReduce的算法可以有效地在分布式环境中找到数据集中的最大值。在Map阶段,每个Mapper节点将数据集中的元素生成中间键值对。在Reduce阶段,根据分区将中间键值对发送到相应的Reducer节点,并使用合并过程进行局部合并。最后,每个Reducer节点找到接收到的值列表中的最大值,并输出最终的最大值。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分布式计算的能力,并减少数据传输和计算开销。
17.对于稀疏矩阵的乘法,试思考出与正文中矩阵乘法所采用的不同的MapReduce策略,写出相应的Map函数和Reduce函数
对于稀疏矩阵的乘法,可以采用不同于正文中矩阵乘法的MapReduce策略,以减少计算和存储开销。以下是相应的Map函数和Reduce函数的设计:
Map函数:
- 输入:矩阵的行号i,列号j和对应的元素值A(i, j)。
- 输出:键值对(key, value),其中key为(j, k),表示结果矩阵的列号和行号,value为(i, A(i, j))。
具体步骤:
1. 对于矩阵A中的每个元素A(i, j),以(j, k)为键,(i, A(i, j))为值发出中间键值对。
2. 对于矩阵B中的每个元素B(j, k),以(j, i)为键,(k, B(j, k))为值发出中间键值对。
Reduce函数:
- 输入:中间键值对的键(key)和对应的值(value)列表。
- 输出:结果矩阵的元素,键为结果矩阵的列号和行号,值为对应的元素值。
具体步骤:
1. 初始化结果矩阵的元素列表,键为结果矩阵的列号和行号。
2. 对于每个中间键值对,将对应的值与结果矩阵的元素列表中相同键的元素相乘,并将结果累加到对应的元素上。
3. 发出最终结果矩阵的元素列表。
在这种策略中,与正文中的矩阵乘法不同之处在于,Map函数的输出键值对的键是结果矩阵的列号和行号,而不是行号和列号。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地利用稀疏矩阵的性质,减少计算和存储开销。在Reduce函数中,仍然按照结果矩阵的列号和行号将中间结果进行聚合和累加。
这种策略可以避免对矩阵B的转置操作,并且只计算和存储稀疏矩阵中的非零元素,大大减少了计算和存储开销。在稀疏矩阵中,大部分元素为零,只有少数非零元素需要进行乘法和求和运算。因此,采用这种策略可以提高计算效率并减少资源消耗。
设计一个MapReduce算法来找到由许多整数构成的文件中的最大整数,以下是Map函数和Reduce函数的设计:
Map函数:
- 输入:文件中的一行数据。
- 输出:键值对(key, value),其中key固定为一个特殊的标识,value为输入行的整数。
具体步骤:
1. 将输入行拆分为多个整数。
2. 对于每个整数,以特殊标识为键,整数为值发出中间键值对。
Reduce函数:
- 输入:中间键值对的键(key)和对应的值(value)列表。
- 输出:最大整数。
具体步骤:
1. 初始化最大整数为负无穷大(或一个较小的初始值)。
2. 对于每个中间键值对,将值与当前最大整数进行比较,如果大于最大整数,则更新最大整数为当前值。
3. 最终输出最大整数作为结果。
通过这样的MapReduce算法,每个Map任务将输入行拆分为整数,并发出中间键值对,Reduce任务根据接收到的键值对列表找到其中的最大整数,并输出最终结果。这样可以有效地在分布式环境中找到大数据集中的最大整数,充分利用MapReduce的并行计算能力。
19.试述实现矩阵-向量乘法与矩阵乘法采用不同MapReduce策略的原因
实现矩阵-向量乘法和矩阵乘法采用不同的MapReduce策略的原因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数据分布和计算特性。
矩阵-向量乘法是将一个矩阵与一个向量相乘,产生一个新的向量作为结果。这种乘法涉及到矩阵的每一行与向量的对应元素相乘,然后求和。在MapReduce中,为了高效地执行矩阵-向量乘法,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 Map阶段:每个Mapper负责处理矩阵的一行。Mapper将矩阵的一行与向量进行乘法运算,输出键值对,其中键为向量的索引,值为乘积结果。
2. Reduce阶段:Reducer根据键(向量的索引)将对应的乘积结果进行求和,并输出最终的结果向量。
这种策略的好处是,每个Mapper仅需处理矩阵的一行,避免了大量的数据传输和不必要的计算。同时,Reduce阶段的聚合操作相对简单,只需对具有相同索引的乘积结果进行求和。
而矩阵乘法是将两个矩阵相乘,产生一个新的矩阵作为结果。这种乘法涉及到矩阵的每个元素与另一个矩阵的对应元素相乘,然后求和。在MapReduce中,为了高效地执行矩阵乘法,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 Map阶段:每个Mapper负责处理矩阵的一个元素。Mapper将矩阵的一个元素与另一个矩阵的对应行或列中的元素进行乘法运算,输出键值对,其中键为结果矩阵的行号和列号,值为乘积结果。
2. Reduce阶段:Reducer根据键(结果矩阵的行号和列号)将对应的乘积结果进行求和,并输出最终的结果矩阵。
这种策略的好处是,每个Mapper仅需处理矩阵的一个元素,从而减少了数据传输的量。在Reduce阶段,需要对相同行号和列号的乘积结果进行求和,这可以通过合并阶段的排序和归并操作来实现。
总的来说,矩阵-向量乘法和矩阵乘法采用不同的MapReduce策略是为了充分利用数据的特点和计算的复杂性,从而提高计算效率和减少数据传输。根据具体的问题和数据分
布,选择合适的策略可以更好地优化MapReduce任务的执行。
20为非方阵矩阵(即行数与列数不等的矩阵)的乘法运算设计一般化的MapReduce算法,并写出Map函数和Reduce函数
对于非方阵矩阵的乘法运算,可以设计一般化的MapReduce算法来实现。以下是Map函数和Reduce函数的设计:
Map函数:
- 输入:矩阵A的行号i,列号j和对应的元素A(i, j),矩阵B的列号k和对应的元素B(j, k)。
- 输出:键值对(key, value),其中key为(i, k),表示结果矩阵的行号和列号,value为元素的乘积A(i, j) * B(j, k)。
具体步骤:
1. 对于矩阵A中的每个元素A(i, j),以(j, k)为键,(i, A(i, j))为值发出中间键值对。
2. 对于矩阵B中的每个元素B(j, k),以(j, i)为键,(k, B(j, k))为值发出中间键值对。
Reduce函数:
- 输入:中间键值对的键(key)和对应的值(value)列表。
- 输出:结果矩阵的元素,键为结果矩阵的行号和列号,值为对应的元素值。
具体步骤:
1. 初始化结果矩阵的元素列表,键为结果矩阵的行号和列号。
2. 对于每个中间键值对,将对应的值与结果矩阵的元素列表中相同键的元素相乘,并将结果累加到对应的元素上。
3. 发出最终结果矩阵的元素列表。
这样,通过MapReduce算法,可以将非方阵矩阵的乘法运算分解为Map和Reduce两个阶段,并利用分布式计算的能力进行并行计算。Map阶段将矩阵A和矩阵B的元素进行拆分和映射,将乘积操作分布到不同的计算节点上进行计算。Reduce阶段将中间结果进行合并和累加,得到最终的结果矩阵。
152页1.2.3
1.Spark是基于内存计算的大数据计算平台,试述Spark的主要特点。
答:Spark具有如下4个主要特点:
①运行速度快;②容易使用;③通用性;④运行模式多样。
2.Spark的出现是为了解决Hadoop MapReduce的不足,试列举Hadoop MapReduce的几个缺陷,并说明Spark具备哪些优点。
答:(1)Hadoop存在以下缺点:
①表达能力有限;②磁盘IO开销大;③延迟高
Spark主要有如下优点:
①Spark的计算模式也属于MapReduce,但不局限于Map和Reduce操作,还提供了多种数据集操作类型,编程模型比MapReduce更灵活;
②Spark提供了内存计算,中间结果直接存放内存中,带来更高的迭代运算效率;
③Spark基于DAG的任务调度执行机制,要优于MapReduce的迭代执行机制。
3.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提出的数据分析的软件栈BDAS认为目前的大数据处理可以分为哪三个类型?
答:①复杂的批量数据处理:时间跨度通常在数十分钟到数小时之间;
②基于历史数据的交互式查询:时间跨度通常在数十秒到数分钟之间;
③基于实时数据流的数据处理:时间跨度通常在数百毫秒到数秒之间。
4.Spark已打造出结构一体化,功能多样化的大数据生态系统,试述Spark的生态系统。
答:Spark的设计遵循“一个软件栈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理念,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生态系统,既能够提供内存计算框架,也可以支持SQL即席查询、实时流式计算、机器学习和图计算等。Spark可以部署在资源管理器YARN之上,提供一站式的大数据解决方案。因此,Spark所提供的生态系统同时支持批处理、交互式查询和流数据处理。
5.从Hadoop+Storm架构转向Spark架构可带来哪些好处?
答:(1)实现一键式安装和配置、线程级别的任务监控和告警;
(2)降低硬件集群、软件维护、任务监控和应用开发的难度;
便于做成统一的硬件、计算平台资源池。
6.试述“Spark on YARN”的概念。
答:Spark可以运行与YARN之上,与Hadoop进行统一部署,即“Spark on YARN”,其架构如图所示,资源管理和调度以来YARN,分布式存储则以来HDFS。
7.试述如下Spark的几个主要概念:RDD、DAG、阶段、分区、窄依赖、宽依赖。
答:①RDD:是弹性分布式数据集(Resilient Distributed Dataset)的英文缩写,是分布式内存的一个抽象概念,提供了一种高度受限的共享内存模型。
②DAG:是Directed Acyclic Graph(有向无环图)的英文缩写,反映RDD之间的依赖关系。
③阶段:是作业的基本调度单位,一个作业会分为多组任务,每组任务被称为“阶段”,或者也被称为“任务集”。
④分区:一个RDD就是一个分布式对象集合,本质上是一个只读的分区记录集合,每个RDD可以分成多个分区,每个分区就是一个数据集片段。
⑤窄依赖:父RDD的一个分区只被一个子RDD的一个分区所使用就是窄依赖。
⑥宽依赖:父RDD的一个分区被一个子RDD的多个分区所使用就是宽依赖。
8.Spark对RDD的操作主要分为行动(Action)和转换(Transformation)两种类型,两种类型操作的区别是什么?
答:行动(Action):在数据集上进行运算,返回计算值。
转换(Transformation):基于现有的数据集创建一个新的数据集。
① 论述“德国工业4.0”、“日本工业白皮书”内涵,说清国际上关于工业4.0的要求、工业物联网的内涵;②分析上述两个佛山市制造业的现状,与国际上工业4.0要求的差距;③如何在佛山市上述两个制造业的生产、仓储等环节布局传感器,进行生产、仓储等环节的数据采集;④将人力资源数据、行政管理数据、销售数据、市场数据以及生产、仓储数据进行整合构成企业大数据资源;⑤进行大数据分析框架设计,给出工业产品智能制造的路径以及个性化工业产品设计的思路;⑥进行工业大数据运营,从而使运营大数据的企业自身能够盈利的措施。
论述题:
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论述佛山市陶瓷制造业如何进行产业升级?
德国工业4.0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两个重点,三大集成,四个特征和六项措施。一个核心:互联网+制造业,将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广泛深入地应用于制造业,构建智能工厂、实现智能制造。两个重点:领先的供应商策略,成为“智能生产”设备的主要供应者;主导的市场策略,设计并实施一套全面的知识和技术转化方案,引领市场发展。三大集成:企业内部灵活且可重新组合的纵向集成,企业之间价值链的横向集成,全社会价值链的端到端工程数字化集成。四个特征:生产可调节,可自我调节以应对不同形势;产品可识别,可以在任何时候把产品分辨出来;需求可变通,可以根据临时的需求变化而改变设计、构造、计划、生产和运作,并且仍有获利空间;四是过程可监测,可以实时针对商业模式全过程进行监测。六项措施:实现技术标准化和开放标准的参考体系;建立复杂模型管理系统;建立一套综合的工业宽带基础设施;建立安全保障机制和规章制度;创新工作组织和设计方式;加强培训和持续职业教育。
比较德国工业4.0与佛山市制造业的现状,一个重要的区别在于,德国工业4.0战略是一个革命性的基础性的科技战略。其立足点并不是单纯提升某几个工业制造技术,而是从制造方式最基础层面上进行变革,从而实现整个工业发展的质的飞跃。因此,德国工业4.0战略的核心内容并不拘泥于工业产值数据这个层面上“量的变化”,而更加关注工业生产方式的“质的变化”。相对于德国工业4.0,佛山制造业强调的是在现有的工业制造水平和技术上,通过“互联网+”这种工具的应用,实现结构的变化和产量的增加。这种区别就好比佛山制造业是在工业现阶段水平和思维模式上寻求阶段内的改进和发展,德国则是寻求从工业3.0阶段跨越到工业4.0阶段,实现“质的变化”。这种战略思想上的差别应该说是客观条件的反映,符合现实基础,但也说明佛山制造业缺少战略上的理论深度和技术高度,也缺少市场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回顾佛山市这两年陶瓷行业的生产发展状况,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持续稳健和相对高速发展的企业是坚守制造业本质的企业且生产效率和生产环境保持领先行业的进步速度,例如喷墨技术比较成熟地运用于陶瓷行业,是陶瓷行业迈向工业4.0的发端。很多人更多地担心喷墨技术会加剧陶瓷行业的同质化,却忽略了喷墨技术的运用恰恰会加剧陶瓷制造业的分化,因为更优秀的企业更有机会靠近工业4.0。
而对于陶瓷产业的仓储,加上各种RFID标签以及各种传感器等,集成了信息技术、条码技术、电子标签技术、web技术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将仓库管理、无线扫描、电子显示、web应用有机的结合,实现信息资源充分利用,加快网络化进程。加上物联网技术的仓储技术能实时掌控库存情况,对库位状态进行监控,通过数字分析等方法整合资源,更为充分利用有限仓库空间。而这意味着公司管理模式的全新转变,从传统的“结果导向”转变成“过程导向”;从数据录入转变为数据采集及录入;从人工找货转变成为导向定位取货,避免了可能发生的人为错误,极大程度提升了管理效率,节约了成本。在企业运营过程中,随着依靠经验管理的工作方式向依靠数字分析转变,公司将能加速资金周转,提升供应链响应速度。
利用大数据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可以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以及管理精力的消耗,从而使陶瓷业通过运营大数据从而自身能够盈利。将人力资源数据、行政管理数据、销售数据、市场数据以及生产、仓储数据进行整合构成企业大数据资源,然后,使得企业了解用户,锁定资源,规划生产,开展服务等,进而使得企业能够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