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过了自己开发产品,通过有创意的产品去开拓市场的路,也只有自己经历过才体会到自己开发产品所需要的资源条件!
首先我对自己开发被市场接受的产品还是很有信心的,
最早的“一个人的汤”,
和后面研发的
“唐人煮茶”
“罗布麻蜂蜜”
“蜜制人参”
“保温杯专用养生茶”
这些都受到了渠道商的认可,问题出在,第一款产品“一个人的汤”进入了,中粮,中石化,珠江电视台,广西电视台,杭州电视台,中邮,寻良品等的网络商城,但是没有多少销量。
销量最好的中粮集团,也是因为他们聘请浙江专业的团队在运作,通过内部资源的投入来拉动销售,他们最早做会销的客群体系,最早做会员制,直播带货,公众号,小程序,朋友圈,微信群,几乎他们运用上了当时最有效的方法。
对于这样的大平台,他们是有业绩要求的,成千上万的产品等着他们挑选,转化率不高的产品,要么你付费推广,要么就下架。我们的产品上架了两年,刚开始销量还可以,新鲜感过了就一直都是往下走的,复购率不高。后续的新产品,在研发阶段已经和他们选品部门沟通了,非常感兴趣,产品上市就可以直接上他们的商城。
但是,其它渠道都是有背景,但是没运营能力,也让我明白,没有好的渠道,和运营能力,生产出来再好的产品,都会成为库存。毕竟开发一款产品也要十几二十万的投入。
我认为的新奇特的产品,并非是用户认为的好产品。
主流的电商平台,特别是拼多多,是前两年的风口,我也看到了,但是食品类的,又是大众类产品,那是需要靠钱烧出来的,有个老乡想合作,我就围绕他的需求做出来一款“三清茶”主打性价比,结果呢?前期的刷单没起色,说最少要两百万的投入才能出效果!
后来总结,食品类客单价低,利润也能有三十到五十个点,所以总的利润不高,就需要大的流量来转化,把总销量做高,这样才有费用支撑运营成本。现在把流量做大,又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需要大资金的投入。
做拼多多月入六七万的朋友,也给我分析了实情,他们只敢选三级以下的类目,做了很多个品,只有拖把布做成功了,而且是全程开车来烧。后来又尝试了其它品,都没有起色,他最后总结到,你选品不对,就没有做成的可能。
一提到我们汤料和花茶类,他直接说,可以做呀,每样先开二十家店来开车,还有一线可能。意思就是说,这种大品类,是需要很多很多资金来烧的,并且这个赛道的参与者都是大的玩家,光有钱还是不够的,你选择了这个品,实际上也就选择了什么样的对手。
我也尝试了推广高客单价的“痛风茶”,零售价498元,供货价249元,五十个点的利润,给客人试用的反馈,效果不理想,这样就很难让客户买单。
仿佛又走向了一个死循环,高客单价,高利润的产品,效果不稳定,没有信任基础,很难销售出去。常规低客单价产品,容易成交,但是复购率不高,总利润率低,流量需求大,难以维持运营。
通过知识分享,吸引热爱养生的人群,这是一条轻资产的路子,但是缺少资质背书,自己不是医生或医疗机构从业者,很多关键词是会被平台屏蔽的。在微信朋友圈发发是可以的,这种封闭的体系又没有多少效果,最热门的抖音,连发一些煲汤类的视频,都会被打标注,限制流量,甚至屏蔽内容。
更重要的,像抖音这种公域流量平台,实际上是一个流量分发平台,通俗点讲就是个广告平台,发出作品是需要付费推广才能传播出去的。这时候没有高利润的产品转化,是很难形成正向现金流的,否则就很难坚持下去。另外一点,同样的面临选品的问题,大众赛道的一定需要大成本投入。
我现在的汤料商城还在运营,主要渠道靠朋友圈,代理商没招到几个,关键别人也不是全力在推广。就像朋友说的,汤料这种生意,花着董事长的心,却赚着打零工的钱。并且还不是必需品,复购率又不高。进入也没有门槛,谁都可以做。
抖音拍了二十多条,理解了抖音的运作思路,也发现了问题。
抖音如果要做好,
第一,短视频不是重点,持续的拍,肯定能拍出一到两条受用户喜欢的作品,关键是坚持去拍。
第二,有了这条转化率高的作品,就可以付费去重点推广,所以有资金,就有粉丝,就有流量。什么时候投入,什么时候就有。如果光靠短视频内容,不花钱去推广,那失去的就是时间,一条视频也就涨两三个粉,等到爆款视频,那就是做情怀而不是做生意了。
第三,直播转化是重点,需要能吃苦,爱学习的主播。直接花钱请,不是不可以,八千到一万的工资能付得起吗?有些花了钱还没能力的,这种试错成本也是要自己承担的。遇到好的主播,培养好了,留不留得住也很难说,完全没保障。
也想过自己做账号,然后和愿意做直播的宝妈合作,通过多个宝妈账号来做矩阵,先不说效果,这里面的沟通和管理成本太高,需要时间去沉淀筛选,最后会发现培养了一个同行。
第四,不是有粉丝,直播间就有人的,需要烧钱引流,需要刷单给平台做业绩,需要福利款来亏钱做人气。这是一个需要持续投入的点,如果卖货的现金流不能为正,谁能坚持?
第五,产品风险,全是药食同源的产品,效果是个问题。一些有特色的产品又出现违规的风险,自己上传产品,风险就要自己担,虽然只多赚二十个点,但是库存压力,物流压力,资金压力就全在自己。如果给同行带货,利润少了二十个点,那么二十多个点的利润,我为什么要做汤料这个品?直接带受平台欢迎的品类不香吗?
第六,总体来看抖音直播带货这个生意,是靠资金推动的生意,资金不持续投入,或者平台人气不高了,或者同类竞品多了,或者投入产出不成比例时,多时的积累也就不存在了。这还是在一切都顺利,并且有充足的资金投入的情况下。
现在来说说凉茶这个生意,东莞最有名的是杏林春,广东最有名的是黄振龙,因为他连锁最多。全国最有名的是王老吉或加多宝,但是在老百姓的认知里,它已经不是凉茶而是饮料。
凉茶是岭南气候的产物,喝凉茶的习惯主要保留在两广地区,主要解决一些身体方面的小毛病,比如热气,上火,喉咙痛,感冒,牙龈发炎等。
以前的凉茶铺,就像现在满街的药店一样,有上火情况就在路边买上一杯喝,吃了热气的食物,就算身体还没有变化,也都会提前买上一杯喝,这样就知道不会上火了。是不是和中医的治未病有点像?
现在的凉茶铺没有以前那么多了,这背后是有原因的。
一,当然是需求少了,也就是愿意喝凉茶的人少了。这方面我自己就遇到过,免费给本地的中年女性喝凉茶,当时在药店门口做活动,用免费的凉茶来招待附近的住户。当这些本地的阿姨一听是凉茶,就不敢喝了,说如果是罗汉茶或花茶还敢喝。她们普遍认为凉茶太寒了,不敢喝。
也许也是好事,在他们的认知里,身体没有热气或是没有吃热气的食物,就没有必要喝凉茶。现在城市人的普遍问题是脾胃虚弱,造成体内湿气重,又天天吹空调,所以更加怕寒性的食物。
新莞人,也就是外地人占比多,在一个片区居住的人群当中,外地人还是占了大多数。在北方人的认知里,苦苦的凉茶实际上就是中药汤,喝完还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还不如直接去药店买下火的西药来的直接。
二,喝凉茶的人群发生了变化。以前物质匮乏,没有满街的奶茶店,糖水店,和满超市的各种饮料。现在的年青人更加爱冰,甜,酸,口感刺激的饮料,有点热气更愿意喝冰的饮料,如果再严重点就去药店买些药吃。老年人多的是时间,现在还保留在家煲凉茶的习惯,但是没有针对性,只是凭经验煲的一些清热解毒类的。中年人,有健康意识,又没有时间自己煲,这是喝凉茶的主要人群。
三,凉茶的效果不大。以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我相信中医相信凉茶,但是喝了之后没有什么感觉,有时自己有些热气,口气比较大,不喝凉茶也就好了。上火这种小问题,除非刚好身边有卖凉茶的,要让我单独跑去买杯凉茶,真的感觉没必要。当然也不会去买王老吉喝,因为王老吉没有一点用,根本不能解决上火问题。
四,凉茶生意没有奶茶生意赚钱。现在逛街的人少了,也就是店面自然流量的客人数量在减少,喝凉茶的人少了,那么客人就更加少,奶茶不同,人人都可以喝,生意会好做很多。
虽然奶茶店数量多,一条街几家在竞争,但是潜在需求量大,人们就愿意投入时间去研发新口味,提高产品品质,优化店面环境。
凉茶当天卖不完保存是个问题,最多卖两天。如果还卖不掉,就只有倒掉了。但是在煮的时候还不能一杯一杯煮,你不知道下一个客人需要喝那种凉茶,煮少了怕客人等不及,煮多了又担心卖不掉。
奶茶不同,现做,根本没有库存,原料保质期都很长,里面的水果茶,用料也不多,不用成批的去进货,库存成本没有。
奶茶更容易交付,售出没有售后问题。凉茶虽然也没有售后问题,但是有效果负担。喝了凉茶没有明显的效果,也许这个客户就再也不上门了。奶茶不好喝,用户会说这个口味我不喜欢,明天换个口味试试。
凉茶怎么样能做好?关注下一篇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