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人已随青烟去 留下豪宅今已老——偶览广西灵山县烟墩镇茅针田氏古宅

昔人已随青烟去  留下豪宅今已老

——偶览灵山县烟墩镇茅针田氏古宅

2018年4月25日


      在广西灵山县烟墩镇茅针村委社山自然村有一处古宅——田氏古宅,据说是修建于乾隆27年(公元1762年),至今已有250多年历史(一说300多年)。4月20日和朋友到茅针玩,听当地朋友说起,于是前往察看,离茅针街口不远,开车几分钟就到。

        传说宅主田丰山原藉福建福州人,早年在广东经营小杂货、化妆品等生意,经商来到烟墩茅针村,生意更为顺畅,也许是觉得这里风水好,就在正屋地基上堆了个土堆做记号,然后举家从福州迁移至此安家落户,先建正屋居住,后来又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建成规模庞大的建筑群。建筑群由太公祠、正屋、旁座构成,旁座是田丰山的儿孙逐步续建,依然沿续正屋的建筑风格。建筑群在战火以及时代变迁过程中损毁较大,有些建筑已被拆除,有的只剩下残垣断壁,保存下来的正屋、太公祠、旁座连成一片,还算较完整的一个整体。太公祠主建筑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田氏族人集资在原址重建的,还保留有许多原物。据说,目前田氏家族已繁衍17代,但大多数已不在古宅群居住,只有几位中老年人不离不弃还在守护着。

        站在古宅前荒草萋萋的地坪环视整个古宅群,依然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古宅昔日的傲然气势。房屋虽不算高,但建在厚重的花岗岩石条磊起的髙大基座上就显得很宏伟了。所有房屋都传统三角形的屋顶,用的仍然是秦砖汉瓦,白灰砖逢让青砖墙呈现出整齐美观的花纹,长长的黑白点状花岗岩(俗称芝麻石)台阶气势磅礴,厚重稳固,几乎可以承载万年踩踏。拾级而上仿佛是在时光遂道中穿行,坚硬的石阶上曾有过多少前人后人走过,却未能留下任何脚印。

        无论是正屋、太公祠还是旁座宅院的大门都是开在侧面,正面都是一幅两米多高的防护青砖墙,墙上开有三个枪眼。宅院大门其实就是在围墙合拢处建一间小屋,屋中间砌一面墙,中间留出大门口,形成门口里外都被屋檐遮盖,出入时可以遮风挡雨。两层花岗岩石门框,内层门框除了安装两扇门,在门外还加装粗壮的方木拖龙,在那个年代,一般情况下很难撬得开,安防甚是严密。其实再严的安防设置也不如和睦的乡邻环境平安!

        宅院里面是三进式结构布局的房屋,每进之间隔着一个天井,每进都是三间并排相连的瓦房,头两进中间是用作大门及通道,尽头的第三进中房为厅底,是祭祀祖先之地,香火不断,两边才是住房。天井两侧是厨房及其它用途的房子,较为低矮,伸手可触到屋檐。从宅院大门口往里看,正房与大门约呈60度夹角,屋前的台阶以及石柱石梁尽收眼底,与大门口构成一幅美妙的构图。

        房屋雕梁画栋,花格窗户,还有浮雕壁画。所有房间门均使用芝麻石条门框、门楣、门槛搭建,豪华稳重。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前屋的两根方型芝麻石柱,美观大气,工艺细致。还有青砖地板铺砌得非常平整,图案优美,历经了几百年的沧桑还依然平整如初。所有建筑从选材用料到施工过程都一丝不苟,非常严苛。无论用当年的市值还是用现代造价估算,建造如此庞大、奢华的宅院耗资都相当巨大,是宅主做生意经营有方还是商官勾结巧取豪夺积聚成巨富?我不得而知,只感受到昔日宅主生活之奢华。

        我们先后 从旁座到太公祠再到正屋察看了一遍,并与留守人员进行了简短的交谈,不过了解到的情况并不多。是啊,已经相隔了十七代,早已尘封的历史还有谁能说得清楚?我们久久地仰望着正屋大门上方的大牌匾,仔细分辨着上面的题字,想从中获悉一些历史信息。只见牌匾中央写着“兰玉盈階”四个行书大字。右边题款书:“钦命刑部右侍郎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广东督学部院全庆题”,左边题款书:“**六品安人五代同堂丰田劳氏**,道光二十八年岁次戊申季夏月上浣吉日立”。清道光二十八年是公元1848年,距今已有170年历史。虽有几个字看不清楚,但依然可以看得出,这是清道光二十八年朝廷褒奖六品官员田家的老太太福寿五世同堂的祝寿牌匾。看来当年的田家确实是有权有势,官商一体暴富也就不足为奇了。               

        前人的是非功过早已尘埃落定,湮灭在岁月长河的烟波之中,而留下来的老宅作为历史的见证已不仅仅是田氏后人的祖宅,也是全社会共有的历史文物,承载着许多不可再生的历史信息供专家学者去研究利用并造福时代,因此理应受到后人的爱护和各级政府的保护。传承优秀的历史文化能教育和激励后人奋进,不好的历史陈迹也可以用作反面教材警示后来者。一代明君唐太宗曾这样告戒过大臣:“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更何况历史古迹还可以用来促进地方旅游业的发展,甚至还可以用作影视拍摄基地,给今人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在此,作为灵山人的一员,我建议县政府组织专家学者对全县的人文古迹、革命遗迹进行全面普查,登记造册,拨出专款进行修缮利用,同时制订地方法规加以保护,并以严谨的历史观考证编写介绍文章,不夸大不缩小,不拔高美化,也不贬低丑化,客观真实地还原历史本来面目,让后人从中得到教育、警示和启迪,也丰富灵山文化内容,让人们更好地了解灵山的历史。有观赏价值的可以纳入县里的旅游景点。我认为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希望县政府重视,也希望社会各界以及全县人民大力支持,振兴灵山全民受益!


昔人已随青烟去,

留下豪宅今已老。

雕梁画栋仍然在,

只是朱颜光泽少。

繁华一去不复返,

老宅人稀空幽幽。

晴村历历荔枝树,

荒草萋萋没墙脚。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昔人已随青烟去 留下豪宅今已老——偶览广西灵山县烟墩镇茅针田氏古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