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死不择荫,人急不择物

原创: 我的人生思考 

公众号:我的人生思考


有一句话留在了我的脑海中,印象十分深刻,并且能引起和作者的共鸣。

哪句话呢?

是左传中的一个篇章。

具体的事件是:

当年处晋国和楚国在夹缝中生存的郑国郑国准备向晋国献殷勤以示友好,没想到晋侯不买账,说它曾经结盟楚国,如今看到晋国强大又想结盟晋国,这样的墙头草我可不要。谁知郑国亦有贤人,直接上书给晋国权臣赵氏的赵宣子,先是一番过往上贡晋国的经历,告诉他人不能忘本,不能不讲以往交情。然后便是一番感情牌,说自己这么弱小的国家处在你们两个雄主之国也是深感无能为力,没办法的事情,为求自保,能够延续周朝血脉只能出此下策,还望您大人有大量。然后真情过后开始一番恐吓:古语有言:畏首畏尾,身其余几?又说:鹿死不择音。我这个小国家如今投奔您,如果您能以德待我,我听您的话,但是如果您还是不能以德相待那就是把鹿逼到了绝境,那鹿就只能铤而走险,因为古语说了,鹿在临死前急了,还有什么可选择的呢?为求自保,啥都做的出来!

如此看来,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游说能力真是毫无破绽。哈哈。

02

我就是在看到鹿死不择荫之时,灵感大发,顺手记录了一个笔记:人急不择物。

何以见得呢?

我们知道万物有灵,尤其是在危急时刻,更是可爱。

不论是人还是禽兽都是如此。

我们看自家养的狗,在危急时刻那种紧张状态,龇牙咧嘴,身上的毛都竖了起来,甚至跳墙或者咬主人。这些不是它的理智是冲动。

我们看自己的猫,或者老鼠,危急时刻乱窜一气,只要有缝就会钻进去,因为没有比生死更大的事情对他们来说。

那我们再看大自然野生的东西更是直观,动物为了谋求活着,悬崖大河也敢越过去。

动物在临死前,不挣扎了,那种哀弱的表情和神情,即使是老虎狮子那些凶残至极的猛兽也是能让人感觉到几分凄凉。

这叫: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反过来我们再看人类:

市场上心理学家利用人类这一心理,有了一个叫做冲动型消费的人群,用的真是得心应手,屡试不爽。

我们再看古代的战争,利用这一心理的兵家权谋家更是厉害。

一个人在遇到紧急的情况下,是只能选择身边的事物来救急的,不敢有非分之想。这和人在清醒状态下是一个很大的反差,人在清醒安全的状态下,是有着各种喜好厌恶之分,以及不满足的到手的觊觎他人的或者未得到手的或者虚拟未来的东西。

03

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一种现象:

 一个人在上厕所着急的情况下,他平时是喜欢拿着东西蹲厕所的。如果在上厕所着急的情况下,可能一支笔,一页残卷,或者一根羽毛,都能引起他的兴趣,但是这是短暂的。根据心理学家分析,这是因为将要排便时那种紧迫的状态让一个人的基因想到了远古时期的死亡感,因为一个人在临死前会觉得任何事情都是很重要的,任何事情都值得做,任何东西都值得玩味。所以他在大便将要排泄出来的那种紧张状态下,任何一本书任何一个物品都能激发他仔细研究的欲望。但是一旦排泄物出来之后,那种感觉便会消失,随后便会觉得身边的东西极其无聊。

 一个人在谈恋爱的时候也多是这样。在没有的得到那个女人的身体之前是百般意淫,荷尔蒙和肾上腺素持续的分泌使他冲昏了理智,以至于进行近乎完美的想象。但是人人都有缺点,所以事后,男人往往会觉得并非那么美好,以至于很多男人和女人睡过觉之后便会顿感无味,又把心思觊觎在那些没能得到的女人身上。究其根本,是因为他们想要一个完美的女人但是世上没有完美的东西。因为可能脸蛋漂亮的女人声音不太好听,身材好的女人可能其他方面不能满足他等等之类。

 我们俗话说精虫上脑。一个素日犯邪淫的花花公子们,在邪淫冲上来之时,别说是不漂亮的异性,哪怕面前是一个带孔的东西他都会尝试下去。所以有了变态心理学来研究人的变态心理。这种学问专门用来研究人类在非理智状态下那种短暂时期的行为和心理。

我们从时间方面来看:

  一个人如果把一些事物压在一定的时间之内,那么它就会把所有的美好向往和想做的欲望都归入这一时间之内,并在这一时间之内进行或好或恶的无限意淫。但是结果往往是不尽人意的没因为他把能量都充入了这一定的时间之内,时间由有限的,就像一个气球,充的太满就会爆炸。

 我们再从事件方面分析:还有一些人,他们做事情在紧迫的情况下,只能选择最有利于他以及最基本的逻辑思考以及最靠近最能简便有帮助的东西。或人或物。这时候人类恰巧回到了和动物以及原始人类一样的心智。在这一点上,世间生灵都是一样的。

在任何人的较量中,这一点更是层出不穷。他们用语言,用行为和事件,来把一个人逼迫到是个范围之内,或高或低,这时候对方如果是没有经过修炼的,就一定会做出反应,而已作出反应就会正中圈套。这一点,权谋家叫做:势!比如有人利用反间计、离间计,有人故意夸赞某人,有人故意贬低某人等等。这些都是假象,我们要知道这一实相。

等等等等,恕不一一说出来了。

知道了这一点,还远远不够。

因为但凡一个智商正常的普通人,都会很好的理解这一点道理。但是能否会用,能否能在现实生活中不被人利用和学会利用这一道理,就是另一个境界了。

04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

一个人准备在一个小时后便开始做某件事,比如看电影或者吃饭。那么在那个时期到来之前的这段时间,他就会尽最大的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用这段时间完成,这时候他充满了动力只恨自己不是三头六臂,然后把美好的都压在那个点到来之刻。但是我们知道,现实是不允许他这样去做的,也是不可能尽如己意的,所以,往往就会感觉不满意。

这一个感觉,我们真的很难用东西来描述。

早期的实验心理学家,比如韦伯,费希纳,冯特,他们用物理学实践的方法来研究刺激和感受的的阈限。这的确是一个很创新的东西,但是人类的情感方面,尤其是个体,更是因人而异,很不好通过生硬的数字来下定义。

比如什么样的刺激,多大的刺激,能够引起感受?多大的刺激能够激起行为?多大的刺激能够另其放弃?等等。

正如人在着急的状态下,在走投无路的状态下,为什么会铤而走险?为什么会就近选择?为什么会意识模糊?为什么所学不能所用?

这些当然如果用科学说明生命个细胞、神经传递、血液流量等等很好解释,但是还有那种灵魂层面的,意识层面的,感觉层面的,是无影无踪无形无态的,如何解决呢?

这些都是问题,值得我们这一辈以及后辈的努力。

人们望梅止渴,人们画饼充饥,人们有了愿景,可以忍受平常忍受不了的事情。所以,人们当然也能够做出平常不会做的事情。

我们知道了这些实相,就要处处谨慎,刻刻思考,力求融入血肉,化入骨髓,为己所用。

我们不用其害人,但是很难说,至少历史和以往的经验证明,他人会用来害你!

所以我们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那这样,我们在人际交往和做事情的时候就会谨慎小心,就会有一个框框约束,不至于我们万劫不复。

你看那些犯法犯错之人,他们都是上述的傀儡,害了自己,做了案例。

你可能感兴趣的:(鹿死不择荫,人急不择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