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三课 如何使用照相机

取景系统

旁轴取景器:一个玻璃窗取景,与镜头不相关,即两个轴。

单镜头反光取景器:光线通过镜头进入相机后,经过反光镜发射,影像先到毛玻璃上,再反射到五棱镜上后,再反给眼睛。

双镜头反光取景器:两个镜头,一个用来反射光线取景,一个用来拍摄。因两个镜头上下火左右排列,所看不一定所得,会有影像偏差,即为视差。比如拍摄邮票,看到的 是完整的一张,拍完后是半张。

毛玻璃机背取景系统:用于摄影室照相机和机背取景照相机。照相机整个机背由一块玻璃构成,一面光滑,另一面打磨,取景和聚焦完成后,胶片会被插入到玻璃的位置来拍摄。


聚焦的方法:

1.固定焦点

焦点固定的镜头、相机,一般比较廉价。

2.毛玻璃聚焦:向一个方向移动聚焦装置,仔细注释毛玻璃的影响,变得越来越清晰,直到获得最大清晰度的某一点。超过该影响又会开始变得模糊。

单反、双反、机背取景照相机上使用的都是这种系统。

3.测距聚焦

单反在毛玻璃的基础上增加的一种聚焦方式,徕卡和早期的相机使用。

一是重影式,没有聚焦时在取景器中看到影响是重影,聚焦后成为一个影像。

一是裂像式,没有聚焦的时候取景器中看到的是图像水平分裂或垂直分裂。

4.自动聚焦:数码相机功能

5.手动对焦:和毛玻璃对焦基本一致,全手动。

聚焦提示

1.距被摄体越近,就越要精准聚焦。

2.使用单反拍摄近处物体时,聚焦时看到清晰的影像后在向前后慢慢移动一下,移动中观察影像变化,如果看到更清晰的画面则拍下。

3.拍摄向自己而来或离你而去的物体时,在想要的画面里预选一点并对焦,在物体运动中,始终让物体在取景器里,当物体在取景器中看上去最清晰时拍下,即走到预先对焦的那一点时拍下。注意,预选对焦点要和被摄体在一条直线上,且这条线与相机成像平面平行,最好被摄体与预选点重合。

4.拍摄远景时,为使远景清晰需要小光圈或者“超焦距”上。

景深

1.

照片中聚焦清晰的物体,其前面某一段距离到后面一段距离内的所有景物都是清晰的,这段距离就是景深。

(通俗的说,就是背景或前景虚化的大不大)

处于焦点上的物体最清晰,该物体前后的清晰度没有其强,有时肉眼辨识不出来。

2.

(1)光圈越小(f值越大)景深越大,光圈越大(f值越小)景深越小

(2)焦点越远景深越大:相同的镜头及光圈设置下,聚焦点在近处的物体上则景深小,焦点在远处的物体上则景深大。

(3)镜头的焦距越短,景深越大,焦距越长,景深越小。

对于任意光圈其焦点之后的景深大约是焦点前面景深的2倍。

3.

景深还会产生聚焦误差余量,光圈越小,余量越大。

通俗点说,光圈小,景深比较大,照片的清晰范围广,那么,具体聚焦在哪个焦点平面上就不容易区分,就是说这个清晰的区域内有一个位置(或者一个面)是焦点,它应该是最清晰的,但是因为清晰范围大,肉眼难以看出焦点所在,会在对焦时造成对焦不准确,这就是聚焦误差余量。

控制聚焦误差余量,就是提前设置距离标尺,并收缩镜头(镜头上有距离标尺的,早前的镜头有,目前的镜头很少有,即使有,也很贵。),这样可以获得最小的误差余量。这种技术就是区域聚焦

4.景深标尺、距离标尺:需要有该功能的相机才能应用。

超焦距:可能获得的最大的景深范围的聚焦距离。(设置成光圈最小值,景深标尺设置为无限远,即在最小的光圈下,可以获得最大的景深原理,此时看距离标尺上读数,位于最小光圈数值中间的刻度数就是超焦距)

要用有景深标尺、距离标尺的镜头,才能设置。比如风景照,近处的树与远处的山,都想拍清晰,则把焦距调节在最小光圈的超焦距上就可以了。

5.快门速度

快门是一种让光线在一段精确的时间里照射胶片胶片或影像传感器的装置,快门速度就是控制光线照射的时间。

从一档快门速度移动到下一档更宽的速度时,总是将曝光时间削减一半。就是说1/60秒的的曝光允许光线照射胶片或影像传感器的时间只是1/30秒的一半。

(1)镜间快门    快门在镜头上

(2)焦平面快门  在机身里,胶片或者影像传感器前面。具有更快的曝光速度。

焦平面快门的运转类似一堆卷轴式窗帘。第一幅帘幕拉起,快门打开,允许光线照射,然后,预订的若干分之一秒后,第二帘幕跟随第一帘幕运动并阻挡住光线。就是说一帘和第二帘中间有一个竖长(或者横长,帘幕有的是上下移动,有的是左右移动)的缝隙,这个缝隙是让光线照射到胶片上的。

曝光就是由掠过整个画面的光线缝隙完成的。

如果快门速度快,那么第二帘不会等着第一帘完全打开再跟随运动,会跟着第一帘直接走,缝隙变小。

假设快门速度1/250秒时,透光缝隙的宽度是画面宽度的1/4,如果把快门速度变快,就是把缝隙变小,第二帘很快启动,与第一帘之间的缝隙缩小到画面宽度的1/8,那么曝光时间就变成了1/500秒。这就是前面提到的  从一档快门速度移动到下一档更宽的速度时,总是将曝光时间削减一半

这是焦平面快门获得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的原因,并不止是因为帘幕运动的快,而是因为了可以通过两幅运动帘幕之间的窄长狭缝提供曝光。

5.快门速度的选择

(1)运动物体的速度  快速运动的物体需要更快的快门速度才能凝固动作,不然会模糊

(2)运动物体的方向 横穿视野的运动比正面朝向我们或远离我们的运动要快的多,正面拍摄更清晰,容易凝固动作

(3)运动物体的距离  距离被摄的运动体越近则越容易模糊,被摄体的动作越快,距离越远则越容易凝固拍摄体

(4)摄影镜头的焦距  焦距越长,运动体越模糊(快门时间一定的情况下)

凝固动作的追随拍摄

(1)快门速度快,拍摄高速运动物体时,背景清晰,运动体模糊

(2)快门速度慢,比如1/15秒,采用下面介绍的追随拍摄,则运动体清楚,背景模糊。

两种表现方法都能突出运动感,但是,在常人眼中,第二种更好。其实第一种也是很好的表现形式,虽然损失了一些细节清晰度,但更能表现出运动感与速度感;两种方式只是艺术手法不一样,但是对于艺术手法的理解,人们的理解不同,所以,他们认为第二种好。

实现的画面是背景模糊,运动体凝固(清晰)

秘诀是尽可能早地让运动物体定位在取景器的中心,拍摄者从臀部开始转动身体使照相机做追随移动,让物体始终保持在取景器中心,最后在适当的实际按下快门按钮,按下之后为了确保运动连续平滑,仍要保持一段追随拍摄动作。

该秘诀还未尝试,不知道能不能成功。

6.拍摄前要考虑的有:控制景深的快门、控制速度和运动感觉的快门速度(目前就这两种,后续还会有光线、构图、测光等)

7.手持拍摄时,最慢速度的分母应该大约等于镜头焦距的毫米数。

即手持50mm焦距镜头拍摄,快门速度应该不低于1/50秒。为了给误差保留余地,建议是2倍,即50mm的焦距镜头拍摄时,快门速度不低于1/125秒,100mm镜头拍摄时,快门速度不低于1/250秒。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一单元 第三课 如何使用照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