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的5大学习方法【543】

父母可以配合学校做哪些数学学习活动呢?

一、口算练习。

口算是一种能力,口算是可以训练并提高的。口算好的孩子,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提高作业效率,所以希望父母能够让孩子长期坚持这项训练。口算是有标准的,要对照学校的标准落实。

1.数量。

口算必须天天坚持,每天要做固定数量的题,不要因为孩子做得对就增加,孩子错得多就减少。

2.速度。

口算的完成最好是在规定时间内,如果五分钟的口算孩子做了半个小时,这个练习的意义就不大了。一般的要求是五分钟五十道题。当然,可以循序渐进,开始时可以数量固定,时间延长,直至达到合格标准。合格标准不是最终的目的,能够达标就要提出更高的标准,比如可以四分钟做五十道,三分钟做五十道。因为口算是能力,能力没有最高标准,只有高低之分。

3.标准。

标准可以从速度、数量、书写、方法几个角度来衡量,最高的要求是速度快、数量多、书写好、方法巧。在口算中有巧算的方法,父母要鼓励孩子挑战。

4.评价。

我们对孩子的学习任务的落实需要有评价,父母的评价形式可以根据孩子自己的情况灵活制定,但是没有评价的活动就等于没有最后完成。

二、计算训练。

计算能力是学生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在每一次考核中都占分数的百分之七十。因为大部分数学题目最终都要以计算的形式呈现出来,所以计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孩子的数学成绩。

目前来说,孩子们的计算水平在逐年下降,造成计算素养降低的原因很多:

第一,课程设置得太多,造成训练的时间减少。任何能力的培养都需要足够的时间,但现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多种课程的极大丰富,很多能力需要快速形成,造成计算所占比例的下调。

第二,学生懒惰现象增加。学生不仅在家里会用磨蹭的方式减少训练的时间,在学校也是一样,学校是班级授课制度,老师会照顾整体水平,这样一部分学生的训练强度就不够。

第三,考察得不及时。学校的课时是根据教材设置的,给予老师考核的时间很少,所以就会出现讲后无时间考察的现象,孩子也会不重视训练。

三、计算方法练习。

如果你觉得简单地让学生多做几道竖式题就是计算了,那么就是对计算狭隘的认识了。竖式计算只是我们计算的结果,并不是我们培养的最终目的。

1.数感的培养。

《小学数学标准》中提道: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是人主动自觉地理解和应用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灵敏而强烈的感悟能力。数感体现在许多方面,如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

通俗地说:数感好的孩子会在数与数之间建立很多联系,因为有了这种联系,在不同的问题中就有了各种“灵活性”和“创造性”。

举一个例子:一个数感好的孩子在看到98时,不仅会想到它是“90+8”,也能想到“100-2”,还是49的两倍。于是,当计算类似“98+76”时,就不需要使用竖式,直接从76中拿个2给98就可以,心算一下就知道是174了。所以,培养数感,不是在弱化计算能力,而是在增强计算能力。

计算不再是单一的模式,而要求更多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因为这种“灵活性”与“创造性”使得学生不停地探索数与数之间的各种关系,这种对数与数之间各种关系的熟悉感,不单对孩子的计算能力有很大帮助,对孩子的整个数学学习生涯也有莫大的帮助。

那么,培养数感的方法有哪些呢?

第一,在情境中进行运算。

因为运算有了具体场景,而小学阶段孩子们的思维不是完全抽象式的,必须借助于具象的事物或场景。有了思维可依托的场景,就可以进行思考;有了思考,就有了各种创造性。这对年龄小、数学能力发展慢的孩子是很重要的。

第二,多听少教。

除了书面的练习,孩子们非常需要在以孩子的思维活动为主的对话中进行学习,这种对话式的学习会促进他们主动地寻找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了思维活动,孩子就有了学习如何观察、实践各种灵活多样的创造性的机会,还有机会比较自己和他人所使用的不同策略。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仅可以体会到因为自己的思考和创造,而得到别人的认可所带来的快乐,还能不断地同化和顺应自己接触或创造的不同概念和方法,从而促进其思维水平不断向前发展。

越早培养孩子的数感,孩子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就更为灵活,更具有创造力,计算正确率也会更高。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家里的现有物品,和孩子一起培养数感。

2.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

你看到过孩子在卫生纸上演算吗?你看到过孩子在手心里演算吗?你看到过孩子在一个小笔头上演算吗?你看到过孩子们在撕下来的墙皮上演算吗?我告诉你,这些都是孩子很喜欢采取的方式。也许你会惊呼怎么可以?因为缺乏良好的计算习惯,孩子们的计算过程总是五花八门,在他们的眼里算对了就好了。

老师在教“四则运算”的时候,即使反复强调在运算的过程中,要借助运算线提示自己的运算顺序,但是孩子还是出现错误。

作为父母,从孩子第一次开始学习竖式计算的时候,我们就要让孩子注意“两本两线”。

第一个“本”是演算本,不要小瞧一个演算本,它可以培养孩子做事严谨的态度和做事先思后行的方法。

第二个“本”是计算本,每天做几道计算题,可以熟练地掌握各种算理,在促进熟练掌握算理的同时,提高计算的准确性,保证成绩优秀。

第一条线是折线。很多孩子拿到本后会天马行空不按照一定的顺序做题,这种习惯要不得,一个演算本中字的大小不同,每页想怎么用怎么用,这是不可以的,要让孩子根据题目的要求折好线。做事有规矩,而规矩要早立才行,等到发现问题的时候再改正,就很难了。

第二条线是竖式线。很多孩子觉得用尺子很麻烦,所以随手画随手写,书写非常不规范。但是老师们在分析试卷的时候,失分最多的就是孩子因为写得不规范而造成的错误。所以良好的书写习惯是正确率的保证,那些习惯不用尺子的孩子,写字也一定不按规矩。态度决定一切,就是这个道理。

3.奖惩措施。

对于孩子的训练也好,作业也罢,父母不能只是一味地夸奖,也要有对孩子的惩罚措施。赞美教育不是没有原则的教育,而是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的。

4.贵在坚持。

任何能力的形成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将某一件事当作一个习惯去做的时候,孩子的能力就形成了。

5.学会尊重。

很多父母要求孩子必须按照自己的方式计算,这是不对的。因为孩子们在学校里接触到的方法很多,只要孩子能用一种方法讲出道理,我们就要尊重,不要强求。另外现在孩子的创新意识很强,只要是适合孩子的方法,我们父母就要学会接受。

四、空间观念的培养。

培养小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是新课程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

从美学角度来讲,数学空间感就是依照几何透视和空气透视描绘出来的物体之间的远近、层次等,使其在平面上显现出立体的空间视角。

从哲学角度来讲,就是人对由点、线、面所构成的事物的感知,是对事物宏观的把握。空间感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小到辨认方向、看地图,大到对一件事的线索的梳理、系统的分析、深层次的发掘,从而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与科学的决定。

比如孩子在认识一些几何体的时候,父母就可以引导他们观察生活中的物品。比如在他们玩的积木中有许多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他们见到的楼房、纸盒、箱子、书、烟囱等,也会初步使他们建立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印象;他们玩的皮球、乒乓球给了他们球的直观印象。

又如孩子在一年级的时候就要学习“东南西北”,我们可以带着孩子在早晨观察太阳从东边升起的情景,观察房子的朝向。我们要以孩子熟悉的环境为基准,引导孩子观察、联想,并提升他们的空间感。观察、联想是小学生获得空间观念的主要途径。

再比如:在学习了基本图形后,让他们利用这些图形拼摆出喜欢的物品或图形;画一幅美丽的图画,动手折一折、剪一剪。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把一种图形变成另一种,比如把长方形变成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空间观念的建立,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难的过程。在课堂中受空间和硬件的限制,老师不可能给孩子提供足够的学具,那么父母就完全有条件来弥补。

1.模型玩具。

模型玩具既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也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对于孩子空间感的建立也很有帮助。

2.练习绘画。

六到九岁的孩子学习绘画,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再大点可以开发孩子的空间透视感。所以学绘画的孩子往往在空间与几何部分,比没有学习绘画的孩子更容易接受知识。

3.社会实践。

有人说在孩子幼年时给他一片沙地,他就可以成为一个数学家。孩子在玩沙土的时候就会锻炼造型能力、动手能力、想象力,所以玩沙土可以促进孩子空间感的建立。带着孩子去旅行,可以让孩子亲自丈量土地的广阔。任何一种社会实践都可以让孩子从不同角度感受空间的存在。

4.鼓励动手。

不要怕孩子不讲卫生,孩子愿意摸摸土地,就让他们摸一摸,这是孩子在感受平面和线条的存在;孩子愿意玩玩小石子,就让他们动手玩一玩,这是他们在感受“体”的存在,孩子动手的过程就是对空间的探索。孩子用剪刀剪纸、用手撕纸都是对平面图形的初步感受,这可以让他们知道平面是可以变大变小的,是有着不同的形状存在的……

所以很多人都说不会玩的孩子不会学习,因为在玩的过程中,孩子用自己的触觉、视觉、听觉去感受着自己所生存的空间,而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五、数学逻辑思维的训练。

逻辑思维是数学的一种重要思维能力,我们一定不能忽视。

1.讲出来比算出来重要。

表述清晰的孩子一般数学逻辑性也很强,但是不是说不会表述的人逻辑性就差?这不是绝对的。把心里想的讲出来,是孩子在展现自己的思考过程,这对孩子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很多孩子的数学思维得不到开发,就是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想的,而完全是根据老师的样本套出来的,这对于现代数学课堂的学习是非常不可取的。

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可以让他把所思所想告诉父母,这样可以很好地开发孩子的思维。讲一道题比算一道题重要得多。很多父母让孩子不停地刷卷子,孩子成绩还提升不了,这就是孩子在一遍一遍地重复自己的错误,而父母又不能帮助孩子找到错误。所以,我们不如改变方法,让孩子把题讲出来,以此来判断孩子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多种方法,比多做几道题重要。

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用多种方法去解答,激发孩子创新的思维。比如,孩子在练习的时候,鼓励他尽量多找到几种方法,不要单纯地认为只有计算才是方法,只要能把题目解答出来都是解题的方法。

3.探究比听讲重要。

很多父母在孩子遇到难题的时候,主动上阵给孩子讲题,这也是不可取的。我们应听听孩子能够理解多少,寻找方法帮助孩子把不理解的障碍扫清。

有科学研究证明,孩子和孩子一起学习的效果,要强于孩子聆听老师讲课的效果,所以同龄人一起研究学习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其次是孩子和成人之间一起研究学习。最后才是听别人讲。

4.创新比对照例题做重要。

新时代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是对整个教育行业的要求,也是家庭教育的风向标。我们要鼓励孩子打开思路,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判断,要让孩子在自我思考的过程中变得自信。孩子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他们经常可以给予我们成人很多奇思妙想。

你可能感兴趣的:(数学的5大学习方法【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