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究竟是什么》作者: 万维钢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出版年: 2020-6 页数: 400
1. 我主张你读新书,学新思想。经典最厉害的时代,是它们还是新书的时代。
3. 对“刻意练习”的具体内容有各种解读。我把我所了解的内容综合起来,去除一些不重要的,总结成以下四点:
(1) 只在“学习区”练习;
(2) 把要训练的内容分成有针对性的小块,对每一个小块进行重复练习;
(3) 在整个练习过程中,随时能获得有效的反馈;
(4) 练习时注意力必须髙度集中。 我将逐一解释它们的意思。
5. 高手与普通人就有了本质的区别。高手拥有长期训练获得的特殊神经脑结构,他的一举一动可能都带着不一般的气质,连眼神都与众木同,简直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人。练习,是对人体的改造。
7. 现代的老师的最大作用是什么呢?正是提供即时的反馈。
9. 一个好的教育系统应该让学生干什么呢?至少应该做以下这些事情: (1) 自己调研相关知识; (2)独立或者跟人合作完成项目; (3)到相关企业实习,把知识用上; (4)写论文。
11. 在安静的环境中单独学习,那么他的成绩将在这一个学期获得提高。多上课和少去聚会,似乎就没有同样的效果。
13. 很多年轻人追求一种散漫的风格,干什么事情都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在打打闹闹中学习的人很酷,这是非常愚蠢的。能够特别专注地干一件事才是最酷的。
15. 纪录片对科学的作用并不在于让观众学到什么知识,而是激发观众对科学的兴趣。电影和电视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手段,但不是好的教育手段。
17. 如果你想学点知识,最好的办法是找本书一一最好是正规的教科书或者专业著作——然后老老实实地找个没有人的地方坐下反复读,而且还要自己 整理笔记,甚至做习题获得反馈。如果你坚持不了8分钟,你就不适合学这个。
19. “寓教于乐”是个现代社会的发明,从来没有哪位古代哲人认为应该寓教于乐。波兹曼振聋发聩地写道: 教育哲学家认为获得知识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认为其中必然有各种约束的介入。他们认为学习是要付出代价的,耐力和汗水不可少,个人的兴趣要让位于集体的利益。要想获得出色的思辨能力对年轻人来说绝非易事,它是异常艰苦卓绝的斗争。
21. 的确,很多人因为用力过猛输掉了后面的比赛,很多人将会被淘汰,但是也有极少数人能够一路赢下来。他们不但赢了起跑线,而且接二连三地赢了后面的比赛。世界就是属于这极少数人的。世界并不需要一千个钢琴大师或者一万个足球明星,这些少数的幸运儿已经把所有位置都占满了。如果你想享受快乐童年,你的位置在观众席。
23. 高水平的运动员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非常、非常、非常想赢得比赛。
25. 学习一个技能的初期,智商可能是决定性因素。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兴趣的作用可能就越来越大了,因为兴趣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谁能坚持下来。
27. 真正能决定一个学生进步幅度的不是智商,而是内在动力和学习方法。
29. 科学界的共识是,先天因素远远大于后天因素。 首先,任何一种能够测量的特征,包括智商、兴趣爱好、性格、体育、幽默感,甚至爱不爱打手机,所有这些东西都是天生的。 其次,后天环境对智力和性格的影响非常有限。先天因素是主要的,后天因素是次要的。
31. 越是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家庭,基因对孩子的影响越大;越是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越大。这大概完全是因为贫困家庭的孩子得不到充分发展的环境,他们被环境给压制了;而富裕家庭的孩子却可以天高任鸟飞。
32. 一 个人爱好什么,喜欢干什么,能死心塌地地在什么方向上刻意练习,基本上是天生的。
34. 有一个理论 [44] 认为,自然选择给了每个人不同的基因,而人可以出去寻找自己的基因所喜欢的环境,也就是那些能给我们“自私的基因”提供最大的生存和复制机会的环境。基因决定喜好,喜好决定我们追求什么。
36. 也许兴趣就是大师们最大的先天因素。每个人都有天生的不同兴趣,区别仅在于有的人足够幸运,能够在比较早的时候就找到适合自己兴趣的环境,而有的人一辈子也没找到。找不到,未必是这个人不行,更大的可能性是整个环境都不行。
38. 家庭和社会能为人才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提供能施展各种兴趣的环境。 寻找适合自己兴趣的环境,把自己的基因发扬光大——这难道不就是进化论告诉我们的人生意义吗?最高
40. 心理学家把我们可能面对的学习内容分成了三个区: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舒适区的内容对你来说太容易,恐慌区的内容太难,刻意练习要求你始终在二者中间一个特别小的学习区里学习——这里的难度对你来说恰到好处。
42. 如果难度和技能正好匹配,你一开始并不知道该怎么做,但是调动自己最高水平的技能,再稍微突破一点,你正好能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心流的体验。这是一个奇妙的感觉,你沉浸在工作之中忘记了时间的流动,甚至可能忘记自身的存在。
45. 喜欢=熟悉+意外”。一 个文艺作品要想最大限度地吸引观众,必须既提供观众熟悉的东西,又制造意外。
47. 人工智能本质上是机器学习。我们建立一个神经网络,用大量的数据训练这个网络,让网络学会自己做判断。网络内部有大量参数随着训练不断变化,就相当于人脑在学习中提高技艺。每一次训练,都是先让网络对数据做个自己的判断,然后数据再给它一个反馈。如果网络判断正确,它就会加深巩固现有的参数;如果判断错了,它就调整参数。这跟人脑的学习也很像:只有当你判断错误的时候,才说明这个知识对你是新知识,你才能学习提高。
49. 当你训练一个东西的时候,你给它的内容中应该有大约85%是它熟悉的,有大约15%是令它感到意外的。 研究者把这个结论称为“85%规则”,我们干脆把15.87%叫做“最佳意外率”。这个数值就是学习的“甜蜜点”。
51. 15.87%不但是学习中的最佳训练出错率,也是心流率,也是文艺作品最佳意外率。
53. 心理学家几十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真正有效的方法对每个人都有效,不管你喜不喜欢。 有效的方法可以归结为: 第一,要在学习时间上安排一定的间隔,不要突击学习。
55. 第二,在不同的场景下、用不同的方式学习同一个内容。
57. 第三,要经常参加测验,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掌握了相关的知识。 这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刻意练习的“反馈”。不测验,你就无法知道自己是不是真学会了。 第四,要把新学到的知识和以前的知识建立连接。 新旧知识连在一起,熟悉+意外,知识才算是真正长在了你的大脑之中。这些
59. 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会把任务当成一个学习的机会。他并不是通过任务来证明什么,而是通过任务来提高自己。他把任务当成机会,结果他的
60. 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会把任务当成一个学习的机会。他并不是通过任务来证明什么,而是通过任务来提高自己。他把任务当成机会,结果他的表现会好得多。
62. 智商确实很难提高,但学习成绩和人生的成就是可以提高的。人的表现毕竟不仅仅是由智商决定的,努力也很重要。
64. “不错啊!这次做得很好,看来你下了很大功夫!下次继续!只要你努力,什么事都能做成!” 德韦克的研究表明,这么说,你才能在他心中埋下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种子。他会把每一项任务都当成成长的机会,会愿意花更长的时间钻研难题,会主动选择困难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