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下,如何教孩子理财?

在香港,微信和支付宝不太流行。不过,我们有一个类似的东西,叫“八达通”卡。这张卡类似于我们的城市公交卡,不过,除坐公交、搭地铁外,大多数商店都可以使用。

女儿上了小学,就有一张她自己的八达通卡。因为我们会接送上下学,所以,她自己用到八达通的场景,并不太多,也就是在学校小卖部买点小零食。隔一阵子,她就会跟我们说,八达通里没有钱了。因为每次金额不多,频率也不稳定,我们工作又忙,没有太留意。她问我们要,我们就给。这种母慈子孝的画面,一直延续到小学四年级。

四年级以后,女儿自己上学放学,也有功课需要跟同学一起去做,多了很多社交和花钱的机会。开始问我们要钱充值的频率密了很多。从前,半个多月才要一次。有一回,一个星期还没完,刚给的钱,就用完了。我便问她:钱去了哪里?原来,她用了197元买了个贴在手机背后闪亮亮的装饰。197元,就买了个什么都没用的小装饰?她还真豪气!当我们大人赚钱容易啊!我的怒火,蹭得一下,冒了出来。


1. 缺失的物质欲望管理教育

那天,我坐在那里,脑子转得飞快,想着怎么教训她。不知怎的,便想起了很多画面:新闻里,那些女大学生为买一个包包申请裸贷;我一个月入10万+的医生朋友,每个月依旧吃光用光,买不起楼;还有那些在香港餐厅随处可见的、头发全白、却依旧要继续工作谋生的服务生们。

我常常想去做一些事情,比如多跟家人在一起,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老板无理取闹的时候,桌子一拍,大吼一声:“老子我不干了!”可是,每次我想的时候,理智,或者说是柴米油盐的压力,一次次把我拉了回来。我们有太多的顾忌,而这些顾忌往往与钱有关。

作为家长,我们希望孩子能比我们过得更好,能活出真正的自己,没有这些顾忌——想旅行就旅行,想跟老板拍桌子就拍桌子。这是我们作为父母的心愿。我们希望他们想做什么,就能去做什么。想买什么,就能买什么。他们需要什么,我们也尽力去满足他们。

但是,这个欲望之盒一开,也许就再也收不住了。因为当今社会,物资极端丰富。东西,没有最贵,只有更贵。没有做不到,只有你想不到。

看到美好的东西,想要拥有,这是人的本性。但是,放任这些欲望滋长,没有学会怎么去管理它,不懂得为了长远目标,放弃当下的享受,结果,很有可能,就像我那月入10万+的朋友,收入再高,也一样月光,到了老年,必须坚持工作,才能存活。一辈子被钱、被物质所绑架,没有机会去寻找真正有价值的人生。

可以说,管理好物质欲望,是通往幸福人生的必经之路。然而,这恰恰是在孩子教育上,最被大家忽视的一环。我们给孩子报了很多很多补习班,却很少教他们如何管理自己的物质欲望,怎么去对待“钱”,再往大了说,就是培养孩子的财商。

当然,管理物质欲望不是纯粹的压制。压制人性,会产生不快乐、不幸福,那不是我们的本意。我们是要找到更好的方法,让物质欲望与赚钱能力所匹配,做一些对长远来说更好的决策,让人,在一辈子的长度里,能更幸福更快乐。

那一天,我坐在那里,想了很久。从前,因为不重视,她伸手要,我就给。她就以为能随便花、使劲花。继续这么下去,怕是不妥,得好好立个规矩了。

2.分析消费数据,让零用钱发放更合理

管理物质欲望的关键是让物质欲望与赚钱能力匹配,也就是咱们老话里的“量入为出”。孩子能有什么“入”?自然是咱们给的零用钱。如果零用钱发放不稳定,孩子也很难稳定地管理自己的支出。所以,培养好的支出习惯,先从合理稳定的零用钱发放开始。

于是,我就跟她一起算了算,她一个月需要用多少钱?(1)有多少日常必需开支?有没有交通费、购买学习用品的费用?(2)有多少娱乐开支,用来买零食和小文具?娱乐开支一定要给,否则她看到别的小朋友有零食有玩具,自己也想要,就会克扣必需开支。(3)再多给一点钱,希望她能有剩余,可以存起来。

为了激励她养成储蓄的习惯,我专门给她准备了一个小本本。她如果把每个月剩下的钱还给我,我就在本子上记下来,等到年底,一次给她算十厘的利息。我也顺道跟她讲了大钱生小钱的道理。

我感觉,这样应该可以了吧?这规矩是多么清晰、合理啊!这十厘的利息,这么高,总有动力了吧!可是,现实又一次提醒我:别把育儿这事儿想简单了。

因为工作太忙,等这规矩实施了几个月后,我才想起来问问她。我问:“怎么样啊?每个月零花钱都够用吗?有没有存下钱来啊?”女儿支支吾吾了一会儿,才说:“不太够。我总是半个月就把钱花得差不多了,后半个月,要忍着,勉强能付车费。”我疑惑了,当初我们可是按照她日常需求算出来的金额啊?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我问:“你都买了什么呀?”女儿摇头,一脸茫然:“我不知道!”

钱不知道去了哪里,怎么办呢?我想起来,她都是用八达通卡进行消费的。而八达通卡有个APP,可以查阅历史消费记录。我便帮她下载了APP,帮着她一起分析“钱都到哪里去了”。

对应着我们当初商量的三大类,我们也把历史消费分了类。我们发现,交通费比预计得要高。剩下的都是娱乐开支,主要是在学校小卖部的消费记录,这一条花了5元,那一条花了10元,十几条加起来,金额就不菲了。还有一些在玩具店和便利店的消费,据说是买了几支有特殊功能的马克笔,还有就是每天放学时,会吃一个冰激凌。

看着这几个月的消费数据,女儿感叹道:“原来我不知不觉花了这么多啊!”分析完数据,我给她补上了交通费的差额,调高了零用钱的金额。有的时候,孩子做得不好,不一定全是孩子的错,我们的安排是否合理,也需要再评估一下

3. 教孩子做预算,学会平衡支出

除了交通费超支情有可原之外,女儿半个月就花光了整个月的娱乐支出,就有些说不过去了。我问她:“妈妈给你十厘利息呢,怎么不想着存点下来,让你的钱生小钱啊?”她回答:“我也知道啊。可是,每次拿到钱的时候,我都觉得自己是有钱人。但好像也没有买什么,很快就没有了。就像有个老鼠一直在啃我的钱袋一样。”

我想了想。也许是因为不是实实在在拿在手里的钞票,支付的时候,只要“嘟”一声,金额就被划走了,根本没什么感觉。不仅是孩子,连大人也会把钱不当钱用,防不胜防。

那要怎么办呢?我便教了她两个方法。一个叫做“储蓄账户优先支付原则”,也就是给自己设定一个储蓄目标,每次一拿到零用钱,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储蓄金额在那小本本上存下来,只把剩下来的钱领走,存到八达通里花费。

第二个方法是“预算与记账”把剩下的金额平摊到每一个星期,限定一个星期只能花多少钱。我又给她下载了记账的APP,要求她每次有花费都把金额和花费目的记下来,在快要超支的时候,就先忍住,等下一个星期再买。

我又反思了一下自己。我这是在以成年人的思维来推算孩子的行为。一个月发一次零用钱,我自己固然是轻松了,但对孩子来说,一个月的间隔长了些,很难坚持那么久。缩短到一周就比较容易执行。假设周一开始启动新一周的预算,也许到了周四,她就用完了这周的预算。那也不过是等多三天而已。坚持起来,就比原先要忍耐半个月才有新零花钱,更容易。

一年结算一次利息也是如此。对大人来说,十厘算是不错的收益了。但是,孩子的本金很少,十厘收益非常微小,却要等上365天,哪里抵得过零食和玩具的诱惑?为了吸引她养成储蓄习惯,我便承诺她:每个月她存下多少,我便以同等金额帮她存下一笔,一起记在小本本上。那就是翻倍的收益,时间也缩短至每个月,非常直观。我也跟她说,如果她有大项的开支,零用钱不够支付,只要这个开支合理,就可以从小本本上取钱支付。这样免了她的后顾之忧,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存钱。

这样调整下来,效果非常显著。每个月不仅能达成她的储蓄目标,还能多存下一点。如今,几年下来,她已经是一个小富婆了。

经过这一件事,我体会到,每当孩子们遇到与钱有关、与物质欲望有关的问题时,就是我们财商教育的好时机。千万别只是训斥一通,就应付过去了。我们可以试着和孩子一起讨论解决方法,并根据实施情况,不断优化和调整。好习惯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养成,并不能一蹴而就。我们需要一些耐心,允许孩子去试错。毕竟,咱们大人也一样会做错事,不是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移动支付下,如何教孩子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