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4个男孩中,被抱错的只能是威威。为什么?
从媒体资料看,1992年6月15日,郭威(姚峣)出的前后3天内,淮河医院妇产科一共出生了9个婴儿,其中4个是男孩。在这4个男婴儿当中,除了姚策,剩下的3个男婴,被抱错的只能是郭威,不可能是别人。
且听我细细说来。
1.郭威(姚峣)身体好
即使产后极度虚弱,又被注射了安定,28年之后,许敏依然清晰地记得“儿子出生时哭声响亮”。
“哭声”,在新生儿健康评判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新生儿哭不出来,助产士和医生着急,小毛头的脚底心就会被多拍几下,直到哭出来为止。哭声不够响亮,说明刚出生的这个孩子身体不够强壮。
从许敏的这句话里分析,极有可能当年郭威的新生儿阿帕格评分是满分10分。
阿帕格评分也被称作阿氏评分,是国际公认的一套评价新生儿有无窒息以及窒息程度的一套标准,简单易行。通常认为,阿氏评分10分的孩子是非常健康的。
其他2个男孩的情况不明,有可能也很好,但其他条件不如郭威。也可能这项评分不如郭威,从而被排除在人选之外。
当然,这仅仅是个假设。
2.许敏是外地人
我们知道,许敏是从江西九江来到河南开封生孩子的,这一点会在入院资料填写中如实反应。也就是说,许敏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外地人”,相比于开封当地人而言。
中国有句俗语“强龙不压地头蛇”,可能会有后患纠纷的事情,外地人方便?还是本地人简单?
外地人,也意味着产妇的陪同家属会很少,不大会像本地人那样,产妇床前七大姑八大姨的探视人群络绎不绝。外地人也意味着,跟本院的关系较为生疏,不大会有各种打招呼递条子。
同样,因为不知道那两个男婴的家庭情况,这仅仅是个基于许敏情况的假设推测。也许,那两个男孩也是外地人,但是阿氏评分不如郭威;也许他们评分也很好,但是父母是本地人或者本省人,而幸运地躲过了一场侵权纠纷。
3.许敏是军属
军属,意味着产妇常常是没有丈夫陪伴的。她们的丈夫可能远在千里之外戍边卫国,可能虽咫尺之距却因为执行任务无法请假。
就像毛阿敏在《绿色的背影》中唱得那样,军嫂们的丈夫常常是这样的:
“人海茫茫,你不会认识我,
我在遥远的路上风雨兼程……
我在高高的山上戴月披星……
我在天上默默地飞,
我在水里悄悄地行……
天水间,
我与红星最亮,
我留给你一个绿色的背影。”
军人,留给我们的,常常都是一个挺拔的身影,留给妻子的往往都是独自面对生活的磨砺。
军嫂,往往意味着,要独自面对生活给予她们的方方面面,哪怕是生孩子这样的重大事件,她们也只能在鬼门关前独自闯荡。
在九十年代初,交通还没有那么便利的时代,军属产妇也常常意味着,可能陪产的家属中只有婆家或者娘家一方人员,人际关系相对比较简单。人少,眼睛就少,提问就少,干扰就少。
还有一点,九十年代军人的社会地位跟现在不可同日而语。大家可以自行参比,同军衔、同职级的军人,九十年代的薪资和现在的薪资水平,分别与同时期社会平均工资做对比。这一点不过多讨论。
另外2个男婴的父亲是不是军人,媒体没有说,大概率不是。如果是,至少他们的母亲不是外地人。当然。这只是假设。
4.血型的巧合
从媒体披露的医疗文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杜新枝的血型是A型,而郭威也是A型血,跟他养母的血型一致。
根据ABO血型理论,A型血的母亲所生的孩子,血型4种可能性都有。也就是说杜新枝生的孩子,血型可能是A型、B型、A型、O型当中的一种。具体是什么血型,取决于孩子的生物学父亲的血型。
由于郭威的血型是A型,所以,理论上郭威的父亲可以是A型、B型、AB型、O型当中的一种。所以,郭希宽是什么血型已经不重要。
美国科学家皮特�达达莫博士认为:人类的血型是由进化决定的。ABO血型理论是由奥地利免疫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在1902年提出的。
在还没有DNA技术的上世纪九十年代,血型是判断血缘的一个很重要的技术手段。母亲是A型,孩子也是A型,的确是很完美的亲子证明。
结语
所以,从郭威自己的出生时很健康、母亲是外地人、许敏是军属、郭威血型是A型这4点,完美地使郭威成为了那个被错抱的最佳人选。
生活就是这么的好巧不巧。跟郭威前后三天同期出生的9个婴儿中有4个男孩,郭威比其他2个男孩都那么地恰巧“完美”。
《战国策》中记录,左师公劝说赵太后的时候,曾说过“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随着《知否》的热播,这句话在广大父母中迅速流传,比中学语文课本的普及力量大得多。只是,在错换人生28年的事件中,有一些“父母为孩子计深远”令人一声叹息。
我们也能够理解为什么许敏作为姚策养母要发声:若人为抱错应追究责任。
我是@青衣的书影世界 ,说书影,聊情感,洞见人生人性。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