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少即是多:北欧自由生活意见》

----2021年4月3日

这本书是听樊登老师讲的,觉得内容不错,让自己对“新幸福这件事”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并且,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少即是多”的哲学观点和“从物质中获得幸福的时代已经结束了”的思考。

当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是“少即是多”的哲学思想吸引到了我,让我一下子就想起了《塔木德》种的犹太人做事风格“小即是大”,以及《道德经》中的我国优秀文化“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所以从题目上看这因该是一本不错的书。你减少了一些生活的目标,减少了一些生活的束缚,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欲望,你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轻松和愉快,这是这本书的主旨。

这本书的主题是在新时代的大趋势下如何追求“幸福”这样一个永恒的话题。通过对比日本人与北欧人对幸福的看法和理解,进而对“新时代”幸福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同时对“新幸福”给出了评价标准以及如何获得的途径。

最近通过自己读书和樊登老师讲书,突然让我意思到了自己身上的一个很大的缺点,并且在本书中得到了验证,那就是无论什么东西,总是越多越好,比如金钱和名誉等。以前总想着等我毕业了我要去创业、去当老板,去赚好多好多钱,要住别墅、开豪车,要向思聪哥一样。总想着快乐来自于对金钱和物质的追逐和获取,其实不然。物质带来的新鲜感和兴奋感往往是短暂而浮躁的,只有真实持久的、发自内心的感触和体验以及灵魂的碰撞才是幸福感的源泉。

想必大多数人都有这种体验,从早上一睁眼开始,到晚上上床睡觉,每天要花的时间处理迎面而来的各种消息,各种软件不停的给你推送。同时,你也会发现商家很会勾起的点开的欲望,各种“标题党”,信息的爆炸让我们沉迷其中。以前上街,不带钱不行,现在则是上街不带手机不行,到哪儿没网不行。信息革命的出现,互联网、智能手机的出现,放大了每个发声的能力,并为每个人提供了表达自我展示自己的机会。但是也不由的让我们思考---到底是我们发明创造了现代科技,还是现代科技征服改造了我们,或许有一天,鲁滨逊漂流记会成为我们的向往。

其实,特别羡慕书中描述的北欧人的生活--泾渭分明双城生活。周内,在繁华的都市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工作,为他人、为社会贡献与创造着自己价值。周末就和家人、亲戚、好友到郊区一起散步、做做饭、聊聊天,那是多么的悠闲、惬意。甚至还可以体验一番没有“电”时的古人生活,想想那是多么的刺激呢!那样的生活方式多么让人感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充实。

正如本文中作者本田直之所言,现在我们正在处于一个从加法时代来到减法时代过渡的时期,在尝试与向往工作与生活泾渭分明双城生活的同时,常常问问自己:

“什么是我想要的东西?什么我需要的东西?”

当我们尝试不去和别人比较,学会降低满足和欲望的阈值时,你会发现你不再被外在的事物所束缚。如果当你无法控制自己,非理性的买下一件又一件不需要的东西,又将自己拥有的与别人的进行比较,你的欲望就会很高,你讲会陷入“消费传染病”。当然,降低欲望的阀值,并不意味着我们要随波最流、得过且过,而是理性的积极乐观与锐意进取。收入与资产的多寡,与实际能买到多少自己喜欢的东西并没有直接关系,只要能够自行控制收入与支出的自由就好。重要的是你要告诉你自己“不是我买不起,而是我不需要,所以我选择不买”,永远自己自己是每一个选择的主人。

本文作者本田直之的经历丰富,他不仅做过企划,而且还是是多家公司董事,畅销书作家。因此,他从自身的角度对“新幸福”给出了10个条件。分别是(1)享受工作(2)有关系亲密的朋友和家人(3)拥有稳定的经济来源(4)身心健康(5)拥有富于刺激性的兴趣和生活方式(6)拥有一定的时间自由(7)选择适合自己的居住环境(8)具备有效的思维习惯(9)能够放眼未来(10)感觉自己正在向目标迈进。

仔细来分析这几个条件,其实可以发现是符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3)和(4)对应生理需求;(7)和(8)对应安全需求;(2)和(5)对应社交需求;(1)和(6)对应尊重的需求;(9)和(10)对应自我实现的需求。所以真正的幸福,是一种立足于各种需求满足之上的平衡,是一架五边形的天平。如果说当你吃饭都是问题时,你也就不会想着享受工作了,首先想到的一定是保命这一个事情。在深挖一个层次,会发现这10个标准也是我们也是每一个学生在毕业后所向往的生活--充实而有趣,自由而富足,安静和踏实,但是这每一条都值得我们用心去体会和实践,循序渐进而又充满目标感的生活是踏实的,最幸福的感觉是永远在路上。

每一本书都有它的使命,那么如何获得新时代的幸福呢?作者给出了18条建议,仔细归纳一下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思考和实践。

 1、思维认知

   (1)从“厉行节约”到“主动选择简朴”。物质上虽然简单,精神上却非常富足。将时间与金钱投入到积累人生体验和感受上,而不是消耗在对物质的追求里,就会收获精神层面的富足。永远记得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是我们做出的每一个选择。

  (2)从“拥有金钱”变成“拥有时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时间有限,我们没必要将时间浪费在重复别人与人争一时之长短上,而是用付出最少的投入,去获得最大的收益。无论是渴望金钱还是时间,都要弄明白自己到底“为什么想要,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并能轻松驾驭;如果不知道追求、拥有他们的目的,得到再多也没有意义。

  (3)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这一点是所有人值得重视的一点,因为我们的思考力在不断的下降,我们的阅读能力在下降。在不断的思考中,才能找到对与错、白与黑。如果我们被固有的常识束缚,就不可能获得新的幸福。因为常识是过去的人所总结的经验,相信常识,自然也就很难从旧式价值观里脱身。每个人都应该好好去想想“幸福到底是什么”,不要让那些物质主义影响到你。

 (4)借助生活方式这个共同语言拓展自己的世界

朋友不一定要么是来自于亲戚,要么来自于同学,要么来自于工作关系。这些人都跟你太相似,基本在一个大的圈子了,而且这些人跟你打交道的时候,没有什么特别让你开心的公众话题,你不会突破你的舒适区。掌握一门任何人都听得懂的“共同语言”非常重要,比如运动、红酒、美食、文化或是历史方面的话题都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它标榜的是你的生活方式。

2、创业于建立自己个人品牌

  (1)与其追逐地位的提升,不如追求自由。地位的追求,如同《有限与无限游戏》一书中所说的,只是在玩和别人的尔虞我诈中获得的一部分人的认可的一种有限游戏而已,只能带来一时的满足,并不会改变游戏或者拓展游戏的边界。如果你换一种思路,只要你的工作能够令你充满成就感,并且可以让你在自己的专业上不断成长,那就是正确的选择。这是你会发现你追求的是一种无限的游戏。

 (2)与其在一流企业就职,不如从事自由职业。针对这一观点,我觉得这个我们姑且听听就行,不能一概而论。一流企业有一流企业的优势和特点,自由职业有自由职业的缺点和不足。一个简单的例子,自由职业你可以摆个地摊或者解决一个小问题,像探月工程这种大事,岂能是几个人就能解决的。

 (3)与其一味推销自己,不如提供帮助。如果在工作中低人一等,想要与更高级别的人平起平坐,就要学会不卑不亢、自爱自信。与其花力气自我推销,不如把精力投放在自我精进上,当自己能够为他人提供帮助时,就意味着你已经成功了一半。只有你成为专家、成为了一个行业的意见领袖,你才能赢得他人。

 (4) 做不依赖任何平台、靠实力说话的人。在名企身居高位,自然会让各界人士趋之若鹜,就连邻居都会心生羡慕:“你的工作真不错呢。”但是不是你一旦离开公司,你的光环就会褪去?但在当今互联网时代里,如果你能坚持学习,运用新媒体,那么过去你是否拥有地位和名声就变得不重要了。最后能够持续发光发热的人,一定是那些不依赖于任何平台,靠实力说话的人。

(5) 比起短视的加薪,更应重视个人品牌的积累。

不要一味的追着眼前的东西跑,而要珍惜随之而来的际遇。在这个缺乏持续性的年代,唯一能够保证持续发展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以及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促进个人口碑的提升。

3、心态

(1)以愉悦的心态面对辛苦

辛苦的感觉来自“被迫而为”,而愉悦则来自于“主动想做”。只要我们具备调整心态的意识,就可能把他人眼中的辛苦变成我们全新的幸福。而我们对于工作的痛苦完全是来自于一种惯性,就是来自于我们觉得说这事好像挺痛苦的,因为大家都觉得痛苦。这也是《次第花开》里边曾经讲过的,自由就是摆脱社会的惯性。当你能够摆脱这种惯性,在工作中你努力地思考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难道这不是一个游戏吗?难道这不是一个解谜的游戏吗?像柯南一样。你在创造一个剧本的时候,你会觉得很苦,在码字,难道这不是为人类创造一个文明吗?在留下自己的作品吗?当你能够重新转换对工作的看法的时候,你会变得愉快很多。

(2)比起短暂的大幸福,长久且可持续性的“小确幸”更令人感动

正如村上春树所说的,小确幸就是小小的确定的幸福,——虽然欲望本身并不庞大,但只要能让人确确实实的感受到,哪怕真的是微不足道,也足以让人把日子好好的过下去。真正的幸福,来自于自己的体验,它是由寻常度日间一点一滴不经意的喜悦感堆积而来。

(3)在方便快捷的时代,刻意追求一些“不便”

在这个方便快捷的时代,人需要刻意去追求一些“不便”。“不便”如果是被迫的,就会非常痛苦,而如果是主动选择,就可能乐趣多多,利于形成新的刺激,让满足感的阈值下降。当你回忆过去时,为何痛苦记得很深刻,那就是因为它时不舒服的,当你感到不舒服时,说明你在成长与蜕变。

(4)改变每天既定的生活模式,享受变化

每天早上你是否会期待今天会遇到不一样的人或事呢?当你以一种期待的眼光去看待时,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变了,变得充满生机和未知的东西。所以主动改变我们自己,去发现、去寻求变化,喜欢变化,享受变化,那么一定会给你带来无数新的邂逅和全新的发现。正如爱因斯坦说的荒谬的定义就是持续不断地用同样的方法做同一件事情,但是期望获得不同的结果。

这本书的最后一章,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一章,其中有几个点,我觉得很有道理并且很有用。

第一个就是找到什么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然后决定你不做什么。就比如我,我就喜欢打羽毛球和游泳,就不喜欢打乒乓球,但是还老被同学叫去玩,结果总是在捡球。今天学完这个后,以后就决定不玩了。玩自己喜欢的额就好了。

第二个就是断舍离。这个是我亲身体会并做过的事,前段时间我们搬校区,结果一收拾东西好多啊。仔细一看,其实很多都不用了,断舍离后,一下子就轻松多了,心情还好了很多。

第三个就是要学会不依赖金钱地去创造。做一做自然就会创造出东西来,而你不去创造,你整天等着先有钱再创造,这是做不到的。想一想唐僧,不也是在不知道有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的前提就上路了吗!

最后一个就是要学会追求复业,而不是副业。这个才是最有趣的一个点,很值得我们去琢磨和体会。

终于整理完了,以上就是自己通过樊登读书学习这本书的一点心得,分享出来,与大家一起共勉。

在这里感谢樊登老师,感谢樊登读书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少即是多:北欧自由生活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