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合《月亮与六便士》

最近看了一本书,英国小说家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刚开始有点懵,心里一直在想月亮和六便士怎么还不出场,月亮和六便士有着怎样的关系,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结果直到看完整本书,都没有出现月亮与六便士同时出现的对应场景,再一琢磨,原来是隐喻。

月亮代表着终极理想,代表着我们愿意穷尽一生去追求的东西;而六便士代表着现实,代表着物质世界里平凡的生活。读完全书,不禁反思,在我的世界里,我是要月亮还是六便士,还是渴望二者得兼呢?

下面,就来说说这本书。

一、故事梗概

故事是从“我”的口里讲出来的,“我”是一名生活在伦敦的作家,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克兰德太太。太太家境不错,平时喜欢结交一些作家,她的声音很好听,人也非常单纯,她的丈夫克兰德(主人公)是一个股票经纪人,我很羡慕她们一家,这是一种肉眼可见的,井然有序的幸福。

然而没过多久,这样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却发生了变故,这个克兰德突然丢下了自己的太太和两个孩子,离家去了巴黎。所有人都认为,这又是一出,丈夫和小三私奔的狗血剧情,现在,他应该正在巴黎花天酒地呢。克兰德太太眼睛都哭肿了,无助的她托我去巴黎,看看她丈夫到底跟谁跑了,我很同情她,决定独自一人赶赴巴黎。

最终,在一个破落的旅馆里见到了克兰德。然而真相是,没有小三,也没有花天酒地,克兰德甚至没有多少钱,来这里只是为了圆自己年轻时的一个梦想,专心画画。此前他甚至已经秘密在伦敦学了一年画画,但妻子却没有察觉。

我劝他回到妻子和孩子身边,并说他们需要丈夫和父亲,他却似乎毫无人性地说:我已经养了她17年,她可以自己养活自己,我现在一点也不爱她。他的冷漠令我震惊,但在这之余,他身上似乎多了一种属于欲望的魅力。

我垂头丧气的回到了伦敦,把这个结果告诉给了克兰德太太,太太听后,脸色变得惨白,激动地说:他要是疯狂地爱上了别人,我还可以原谅,既往不咎,但现在,他居然为了理想背叛我,这种人我巴不得他现在就去死。

或许在太太看来,如果丈夫只是感情出轨,那他很有可能是受到了其他女人的诱惑,恰好她丈夫的心肠又很好,所以这些是可以原谅的,但如果克兰德是为了理想而出走,那就意味着在他的眼里,理想是高于爱情的。

后来,我搬去了巴黎,决定在巴黎生活一阵子。在巴黎,我见到了自己的好朋友施特略夫。他是一名画家,为人热情好客,很善良,他的妻子勃朗什,端庄大方,知书达理。

在施特略夫那里,我了解到,克兰德这些年来相当贫困,因为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画画了。不过对于这些画,克兰德即不让人看,也不拿来卖,好像只是单纯地把燃烧的激情倾泻在了画布上。

后来克兰德病倒了,施特略夫央求妻子勃朗什,把克兰德带回家调养,因为在施特略夫心目中,克兰德是天才,是他最尊敬的人。勃朗什的反应很激动,说什么也不同意,因为这会给他们的家庭带来悲剧,虽然在施特略夫百般劝说下改了口,但我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克兰德的身体逐渐好转,施特略夫却心生不安,他察觉到自己的妻子似乎和克兰德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于是一天上午,他对克兰德下了逐客令,克兰德二话不说,起身就走,但施特略夫的妻子,勃朗什却表示,要和克兰德一起走。

施特略夫伤心不已,他苦苦哀求妻子留下,然而他的妻子像变了个人一样,始终不肯,施特略夫不忍妻子和克兰德去一个无比艰苦的环境,便把房子给他们让了出来,自己住到外面去了。后来克兰德抛弃了勃朗什,还没等施特略夫高兴起来,他便收到了从医院传来的噩耗——勃朗什服下草酸自杀了,她的嘴和下巴都被酸液烧伤,可爱的皮肤满是伤痕,令人心痛。但直到死之前,她也不愿和施特略夫见一面。

施特略夫心如刀割,在安葬了妻子后,他收到了克兰德送给他的画,画中一个裸女躺在沙发上,正是他逝去的妻子,勃朗什。施特略夫悲愤交加,想把画撕碎,紧接着,他的手便停在了半空中,作为一个艺术家,他意识到这是珍贵的艺术品,他下不去手。

后来施特略夫回了老家居住,在一次跟克兰德谈话中,我才了解到:施特略夫他们的生活并不幸福,勃朗什以前是贵族的家教,她怀了少爷的孩子,却在临产前被一脚踢出来,而就在她绝望到想自尽时,施特略夫出于怜悯救了她,并娶她为妻。

很多很多年后,克兰德成为了人们口中的伟大画家,他的随便一幅画都能卖到上万法郎。当我有机会来到南太平洋上的一个叫做塔希提的小岛时,再次听到了克兰德生前的一些故事。

克兰德在离开巴黎后,生活比之前更加艰难,有时甚至连救济面包也领不到,就只能挨饿。但是,他似乎并不在意生活条件的好坏,仍然保持着热情,偶尔打零工挣来的钱都用来买了颜料。后来上了一艘开往塔希提的船,最后,就定居在这个岛上。

有一天,旅店老板娘给他介绍了一位当地的姑娘爱塔,她是棕色人种。老板娘说她们都喜欢白人。在小镇附近的森林里,有一座种植园,爱塔说,她能养活克兰德。在一场简单的婚礼之后,他们就正式在一起了。

爱塔一心一意陪伴着克兰德,她默默地照顾他,抚养孩子,打理家务,经营种植园。克兰德专心地画着画,但整个岛上也没人看得懂他在画什么,也从来不觉得这些画有任何价值。

某天,克兰德被确诊为麻风病,这是一种即使连土著也怕得要命的疾病,种植园除了爱塔和他们的孩子,其余人都逃跑了。

克兰德死去的那天,他的屋子里充满了恶臭,但他家里的墙壁上已经画满了壁画。他的医生,即使并不懂绘画,但在看到这些壁画的瞬间,便被征服。这是克兰德内心追求的世界,它从地板一直延伸到天花板,奇妙,神秘,让人连呼吸都停止,似乎是看到开天辟地之初的那种欣喜而又畏服的感觉。医生脱口而出,上帝啊,这是个天才。但即使如此,爱塔按照克兰德临终前的吩咐,把整个房子,连同壁画一起,烧成了灰烬。

我的心中感慨万千,带着些许不舍,离开了塔希提。一个月后,我重新回到伦敦,见到了此时已是伟大画家克兰德的遗孀—克兰德太太。她搬了新家,墙上的装饰全都换成了克兰德作品的仿制品,我去的那天,她正和另一位作家评论着这些克兰德用自己生命换来的艺术品:“这些画真好看,特别有装饰意义”,而另一位作家也附和着。

我看着克兰德太太说话时真挚的目光,仿佛又回到了几十年前,当年,我觉得这目光单纯而美好。现在,却怀疑自己是不是被耍了。

以上就是《月亮与六便士》的大体内容,去掉了大量细节,如果感兴趣可以去看原著小说。

二、启发与感悟

克兰德是毛姆在小说里刻画的一种理想型生活的形象,即一个试图完全抛弃六便士而专心追求月亮的人的一生,而一般认为,书中的主角克兰德的原型,是法国著名的后印象派画家高更。他们同样有股票经纪人的职业,也同样去过塔希提岛,不过高更的一生并不是像书中所描述的如此理想。

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这本书,全书文笔很流畅,读起来很容易入迷,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全书首尾的呼应。刚开始看到文中所描述的那些平常人家的世俗生活,会觉得是正常且理所当然的。但当看完克兰德死在塔希提岛,”我“再次回到伦敦时,虽然所见的是同样的世俗场景,却会想要反问自己:这是否真的是有意义?几乎是同样的场景,却能有完全不同的感受,这是毛姆这本小说厉害的地方。

月亮与六便士,一个是理想,一个是现实生活。人无法完全脱离生活,去追寻自己的理想,只有好好的经营好生活,才能更好地实现理想。

克兰德一生都在追寻月亮,但他却无法完全摆脱六便士对自己的束缚。他冷酷无情,在一般人看来近乎人渣,他常常受困于自己的欲望,总是去寻找食物或者妓女。而在塔希提岛上,其实是爱塔作为他的代理人,帮他处理了一切六便士相关的事情,他才得以专心创作出伟大的壁画,追求到了月亮。

或许,真正伟大的理想,并不需要有人帮忙打理了一切,然后在塔希提这样的地方,努力奋斗实现。而更有可能是在每天六便士的柴米油盐之下,怀着异乎寻常的坚定信念仰望着月亮,不断追求,不断生活,最终成为诞生于世俗中的理想之花。

至少现在的我,就是捡拾着六便士,同时仰望着星空。

你可能感兴趣的:(缝合《月亮与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