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讷柳村诗集注释·序

        平原于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置县,治所遗址在平原县张官店东“古城”。汉置平原郡,平原倚郡为县。北齐时,县治迁来今地。几千年来,为开发这块土地,平原人民世世代代奉献出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五彩缤纷的文化生活和熠熠生辉的精神文明,留下大量诗篇,散见于方志史书。采撷古代平原诗词选注专辑,这还是第一次。因此,它的出版,无疑会对宣传平原、介绍平原,发挥积极作用,进而激发起更高的爱国爱家热情,以实际行动建设可爱的家乡。

        董讷,字兹重,号默庵。城西北马颊河畔董路口村人。1666年,康熙五年丙午举人,1667年,康熙六年丁未,三月殿试一甲第三名,探花,赐进士及第,是平原科举历史上第一位探花。官至兵部尚书、左都御使、两江总督,康熙年间山左名宦、诗人。董讷的一生著作颇丰,有《两台奏议》《两江疏草》《漕督疏草》《柳村诗集》十二卷《华琯集》六卷等著作。但有关他的史料研究和记载有限,作品研究上尚未系统化、深入化,我们深为其杰出的诗文作品尘封而惋惜。

        2016年5月,平原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特意委托我县退休干部、学者王玉杰同志,对董讷《柳村诗集》深入研究。《董讷柳村诗集注释》专辑,就是对董讷诗文进行专题研究的成果,凝聚着全体编辑人员尤其是王玉杰同志的智慧和汗水,是我们向社会主义新时代献上的一份厚礼。

        《董讷柳村诗集注释》一书,是对《柳村诗集》探究和解析。全书十二卷,诗歌1046首,作者以诗歌的形式记述了一生梗概。卷首两篇文章综合讲述了董讷的经历和董讷诗歌的主要特点,使读者在阅读诗歌前,对他的创作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卷一,描写了作者侍从康熙帝和与皇上有关的事件,概述了相关历史真相,也表达了作者对康熙帝的崇敬和对京城生活的怀念。写作时间跨越20多年。卷二,记述了奉命典试云南往返见闻;回乡养病,在城南里许修建柳村别墅。卷三,回京复职,供职翰林院史馆,住京城宣武门外。卷四,奉命视学京畿、督察河道。卷五、卷六,两任封疆大臣。卷七至卷十一,被撤职回乡,扩建柳村,饮酒赋诗。卷十二,应召进京复职,任左都御使,督修高家堰工程,病故于工所。在整理过程中,每卷正文前加“按语”,介绍时代背景;书后附《董探花年谱》,对董探花的一生经历作出比较详细考证。

        读完这部书,你会感到董讷忠于皇上、勤勉供职,是一名好官。他的诗作来源于生活,是一部史诗。董讷的人生感悟与家园情怀都记述在了诗中;古人喜欢以诗鸣志,董讷把他的人生经历和人生感悟都蕴含在了诗中。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三月,任两江总督,仅一年被“削职”,降五级以翰林官补用。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正月,皇上南巡,民执香跪讷生祠前,求复官讷江南。皇上还跸,笑谓讷曰:“汝官江南惠及民,民为汝建小庙”。遂即复职,任漕运总督。当初,因直隶总督于成龙诬告河道总督靳辅,董讷“附和于成龙之言”先是被削职,5年之后又被撤职,讷在《九日乍晴集饮意亭》诗中说:“追思向日黄花节,悔别青山梦渺茫”,对自己被撤职感到懊悔,对复职的前景感到渺茫。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身处逆境闲官,仍然不忘爱国,支前平叛,圣祖亲征噶尔丹,董讷“疏请捐备粮车荷蒙谕旨”,子弟代行,开赴前线;次年底,讷应召进京复职。1698年,60岁的董讷,在“病余只剩寒酸骨”的情况下,奉命赴淮安市督修高家堰工程,常年带病坚持工作,他格尽职守、效忠祖国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我们希望该专辑的出版,能启迪后人,励志图强,为新时代的平原社会主义建设而不懈努力。

                               平原县政协文史委

                                                2018年6月


{},"me�

你可能感兴趣的:(董讷柳村诗集注释·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