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一百一十七|《走出唯一真理观》

这本书是首都师范大学资深哲学教授陈嘉映先生的代表作,关于陈先生,个人在这里就不多加介绍了,感兴趣者可以自行检索其具体身份以及相关著作,在这里,重点还是在谈论个人在这本书中抽取的那些思想要点。

关于这本书的内容,实际上也并没有有一个系统的结构,只是作者近几年来一些文章,对话,以及采访内容的汇编,因此,这样的书籍,以个人惯用的要点分析法来剖解,个人认为还是较为适用的,另外,在这本书中涉及到语言哲学以及海德格尔的一些思想内容,对于个人而言,还是比较晦涩难懂,不知道是因为作者在这本书中只是只言片语的提及,而并没有系统性表述的缘故,还是其它原因,总之,关于书中个人实在难以理解与费解的内容,个人在这里就不加以表述了,读者若感兴趣,可自行去阅读体会。

关于本书的第一个思想要点,就是作者在表述自己的哲学研究时,认为自己属于野路子的研究,有点像民哲,但却不是民哲,原因就在于民哲读书只是为了引出自己的思想,读的对不对无所谓,但是作者做哲学研究要翻译对方的思想,因此,努力理解对方的思想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第二个思想要点,本书作者在读西方哲学家著作的历程中,渐渐意识到哲学并没有一个普遍绝对唯一的真理,研究哲学,重要的是发现与探索这些不同真理之间如何呼应,如何斗争,而且这不仅仅是作者的哲学观,也是作者的政治观。

第三个思想要点,对于哲学史上的语言学转向,作者认为,哲学关注什么是合理的东西,什么是真道理,而很多基本的道理凝结在语言中,所以哲学对语言感兴趣,会对语言进行研究与分析。

第四个思想要点,作者认为海德格尔所谓的未来之思,是一场对话,在一个没有一套共同文本维系的思想体系的世界里,对话显得尤为重要,正是因为不同领域的对话,我们会不断生成联系。

第五个思想要点,哲学,科学,常识三者的联系。所谓常识,就是普通人能领会与掌握的通俗易懂的常理。但是常理,往往局部而短浅,而哲学以及科学就是对常理的反思,哲学可以理解为穷理,所谓穷理,就是在常理的基础上进行反思,并试图将诸多不相连属的道理贯通为一,而科学在反思常理的过程中,要将常理中主观感知的因素全部剔除,只留下一个纯客观的世界,用事实性语言进行表述,比如:常理说水开了,而科学语言,则言水达到100摄氏度了,这是它的沸点。

第六个思想要点,对于勇敢,人大哲学系教授周濂认为,在如今公共空间大胆求爱被界定为勇敢,在他看来,这是对勇敢这一德行的彻底误读,而在他看来,在公共空间真正的勇敢,面向的对象应该是公共议题与公共事务,而在陈先生看来,勇敢是与受伤害的危害关联在一起,比如:肉体伤害。第七个思想要点,教育与洗脑的一大区别,就在于是否屏蔽异见。

第七个思想要点,何谓正当反思?一方面你的确有什么东西要坚守,另一方面要留心不要让你的反思变成自我美化,给你固有的观念披上理性的外衣。此外,还要留心,不要过度反思。所谓过度反思,就是说,我们遇到无论什么问题,都要上纲上线,从很高的理念层面上讲,但实际上,有些事情很基本,拉到很高的理念层面上来讨论,反而越绕越糊涂,例如老虎扑过来,你首先是奋起自卫。有时候,斗争就是赤裸裸的斗争。

第八个思想要点,善本身就包含去理解的努力,这个怎么来界定呢?就是说,真正要他人分享善,你就得理解他人,知道他真正要的是什么,如何以正当的方式让他来分享,而不是机械地把善分配给他,要努力理解对方的所思所惑所感。

第九个思想要点,读书从来不只是为了吸收信息,读书把我们领进作者的心智世界,我们通过阅读与作者交谈,培育自己的心智,而不只是搜寻信息。培育需要一遍一遍的慢功夫。旧时读书,一字一字细读,读了下文回过头来读上文,还可能背诵不少篇章。就此而言,读书这种学习方式最自主。

第十个思想要点,陈嘉映先生在提到《知识分子》这本书时,认为这本书不单单是罗列知识分子身上道德缺陷,而是通过揭露知识分子的失德来否定知识分子的政治诉求,上边执行的政策方案,一开始不大都是知识分子的作品么?

第十一个思想要点,陈嘉映先生在提到《人类简史》时,谈到该书作者认为人的想象力与语言相关,可为什么与语言相关,该书作者并没有解释,在陈先生看来, 人类语言是用语词来构成句子,相当于把所要传达的内容分解成零件然后重新组装,重新组装出来的可能是全新的东西,正是这个特点构成了人类想象力的本质。

其次,该书提到虚构的故事,比如公司是虚构的故事,但在陈先生看来,我们需要区分多个层次多个种类的虚构,在一个极端上,色即是空,万物都是虚幻,爱情和生命也是虚幻。在另一个意义上,国家、民族、货币,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解决两种民族冲突,这需要多角度全方位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反复周旋才有可能。

第十二个思想要点,作者对海德格尔著作《存在与时间》的导读。第一,存在问题是哲学上的根本问题。第二,海德格尔造出两个概念上手事物和现成事物,前者指工具、器物等,这是跟人有关系的事物;后者指跟人不相干的中性的东西。上手事物和现成事物不是两类事物,它们是事物的两种面相、两种显现方式。

他之所以强调上手事物,是因为人和事物的关系,首先不是单纯的认知关系,而是做事、操劳。比如,锤子,锤子不是放在那里让我们静观的东西,而是用来钉钉子、敲核桃的。要说认知,也是我们在用锤子来敲打之际对锤子有了最真切的认识,所以在海德格尔看来,锤子是一个上手事物,而不是一个现成事物,也不是科学研究的一个客观事物。

第十三个思想要点,在《存在与时间》里,海德格尔通常不说“人”,而是说“此在”。其次,人之为人,恰在于他一上来就对存在有所领会,这包括对自己“是”什么有所领会。跟别的存在者不一样,人一向对自己是谁有所领会,对世界是怎样的有所领会。再次,人通常沉沦在他的日常生活里,只有从这种沉沦状态中挣脱,从已经摆布好的现成状态中出离,人才真正存在。

第十四个思想要点,海德格尔认为在日常世界里,此在不是他自己在并不作为自己本身存在,此在消散在芸芸众生之中,沉沦于种种事务之中。其次,沉沦有三种基本样式:闲谈、好奇、两可。在沉沦中,言说变成了闲扯,分不出什么是源始创造,什么是鹦鹉学舌,在沉沦中,芸芸众生贪新骛奇,刚看过一样新奇的东西,马上又去寻找另一样代表新潮的东西,人们似乎对什么都关心,却并不专注于任何事情。沉沦的第三种样式是两可
,芸芸众生耽于闲扯——这也是可能的,那也是可能的。

再次,沉沦的要害则在于:此在不立足于自己本身而以芸芸众生的身份存在。失本离真,故称之为“非本真生存”。相应地,本真生存就是立足于自己生存。

第十五个思想要点,本真生存。首先,本真的共在,那就是让他人去做他人应做之事,人人都保持独立人格,做他自己该做的那一份事情。其次,本真生存的核心则是个别化。本真生存是一种独立的生存,但并不是遗世独立,不是脱离了世界的生存。

第十六个思想要点,海德格尔的本真时间。他在刻画本真时间的时候,海德格尔用“曾在”来代替“过去”,用“当前”来代替现在”。在本真时间里,曾在并不曾过去,它只是不再现成存在而已,但它仍然以某种方式包含在当前之中。我们说此在作为他自己生存,这恰恰是说,他在当前仍然承担着他的曾在,本真的将来也不是尚未到来,此在从来是面向将来的存在,它必须先行进入到将来,才可能开展它当前的生存。

第十七个思想要点,在一切方面都不要忘记人的有限性。最直白的是,人是有死的,其次,人的感知和经验是有限的,理性能突破感知和经验的限制,但人的理性仍然是十分有限的,所以我们要珍惜这些美好的东西,善用它们。

第十八个思想要点,海德格尔认为,科学把我们的生活世界转变为一个对象化的客体世界,而不是深入到人与自然的丰满本质之中,在他看来,只有艺术、诗、思想才能深入到人和自然的丰满本质之中,科学做不到这一点,因此,他认为:科学不思。

其次,海德格尔认为我们掉进了技术陷阱,我们被技术所拘蔽与囚禁,不仅如此,这个世界,也逐渐变成了一个平面世界,就是没有深度的世界,而且,人们的精神也逐渐萎缩,人的智能被曲解为计算的能力等,面对这些问题怎么办呢?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的去思索与探寻技术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再次,海德格尔认为艺术作品之真,不在于它符合了现实,而在于它揭去了蒙在现实之上的日常掩蔽,透露出事物的真际。随着艺术作品展现的,不是所有事物的相似性,而是每一事物自己各个不同的本来面目。

再则,艺术作品开启世界,是为了让我们看到世界里固守着自身的种种物事。恰恰因为岩石承载着神殿,岩石才作为厚实凝重的岩石呈现出来。作品所使用的材料并不消融在作品整体之中,正相反,在出色的作品里,作品本身并不张扬,倒是让它所使用材料得以彰显。进而言之,每一个部分之所以需要统一体,因为它只有在统一体中才能彰显其自身,比如,只有在梵高的画里,颜料才得以斑斓。

行文至此,已近尾声,本书中还有诸多精彩的思想内容,在导读中无法呈现,比如,在书中,作者与其几位好友讨论说理部分的思想内容,极为精彩,又比如,作者在书中对海德格尔著作的导等,这些内容,只能有待各位读者去自行阅读原文了,另外,个人建议想深入了解海德格尔思想的,可以去阅读陈先生研究海德格尔的专著,个人有时间也会去阅读,并进行导读,希望透过陈先生的书能够洞悉伟大哲人海德格尔的精深思想。

你可能感兴趣的:(导读一百一十七|《走出唯一真理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