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7:解读妙趣横生,《论语》不再曲高和寡

我们离《论语》很近,每次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从来不离《论语》;我们离《论语》很远,因为我们以偏概全,断章取义,以一己之见而偏废其他。

一直以来我因《论语》的生涩难懂而敬而远之。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改变了我对《论语》的印象:其实她绝非我们想象那么聱牙诘曲。虽然她已经两千多岁了,但她离我们并不远,生活、教育中处处都离不了她的指引。她的博大、她的精深、她的实用价值以及对人类社会的指导意义无与伦比,只是我们不知不觉罢了。先生讲述原文意旨,阐发涉及的人文掌故,用一个个历史故事将《论语》阐述得妙趣横生,明白晓畅。即使目不识丁的野老村妇也能听懂,我想这正是《论语别裁》的可贵之处。最为可贵的,每一篇语录经过先生的阐发,原文旨意和实用价值都得以扩充延展。

以前听过奶奶跟爸爸说过这样一句话:“宁让力气受伤,也不要让人受伤;少说话,多干事。”就是说无论做任何事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争着抢着干,不要舍不得出力,即使活干多了,干累了,力气伤了,马上就会生成。但如果“惜力”,在别人心目中留下了“懒惰”的影响,就不可能得到别人的认可。更重要的是,即使做了这些事,也不要强调是自己所为,活可以多干,但话不可以多说。奶奶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因此,她在村子里人缘非常好。

读了《论语别裁》我才发现,奶奶的教育方法与孔子“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居然如出一辙!奶奶没有读过《论语》,但她教育儿女的方法却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这不正是孔儒教育思想在民间薪火传承的证明吗?

一直以来我认为学问就是学富五车,知识渊博。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一书中告诉我们:“学问”在儒家思想上,不是文学,文章好是这个人的文学好;知识渊博,是这个人的知识渊博;至于学问,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也可能有学问。学问是一种人生修养,是从人生的经验上来的,从做人做事中去体会的,做人好,做事对,那便是学问。学问的目的,也不是文学、知识,而是做人做事。

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呢?“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做学问需要像玉一样切磋琢磨,想必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天生生下来,就要接受教育,要慢慢地从人生经验中体会过来,经历人生的“切磋琢磨”,功夫越细,那么学问就会更进。

记得在一本杂志上看过一位外国人说过这样的话: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4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外人都已觉醒,何况我们呢?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虽然南怀谨先生对《论语》的讲解通俗易懂,妙趣横生,但是我显然读一遍、两遍是不能将其全部内化,更不能把握其精髓的。且读且思,且思且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后感7:解读妙趣横生,《论语》不再曲高和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