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冠中老师讲座 收获

1.设计是一门独立且区别于艺术和科学的专业,是一种做事的方法论(而不是我们普遍所理解的,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从设计的本质而言,设计不是在设计一个东西,而是在解决一个需求(所以,设计的本质是对需求的理解,以及实现需求的过程)!因此,设计是动词,而不是名词。正如前文说设计一把椅子,还是设计人坐,甚至休息的方式,而不仅仅是椅子这个物件。从名词和动词的角度理解设计,“限定名词的是形容词,不能改变物的本质,仅能修饰物的体积,形状,大小,不利于想象新物种。动词必须有主语,和限定“行为”的状语—时间,地点,条件等。动词思考会引导我们思考研究使用者,和使用的环境,时间以及动作与行为的原因,这是一个完整的故事系统,这样能发现新问题,创造新概念,开发新物种—创造。”

所以,设计的落脚点在 人的需求,是“实事求是”的学问,是从根本出发的一门学科。比如设计一把椅子,其实并不是设计椅子本身,而是设计人“坐”、“休息”甚至更深层次的行为方式,而不仅仅是我们所理解的设计椅子本身。而后者,其实真的就是现有行业对设计的理解,这种理解仅仅停留在表层,太肤浅了,比如说外观设计,UI等,而这些真的仅仅是冰山一角而已。这种理解,导致行业而未发挥设计的真正价值。所以,设计驱动,确实是要设计驱动啊!只是现在中国行业普遍没有这种认识,也自然没这么做!

因此,设计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组织方式,是人与物,及至人与人交互的方式设计。所以真正的设计是隐形的智慧,是对人-机-环境的统筹。正如柳老师所言,“设计是无声的命令,无言的服务。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科学是发现,解释自然,而设计是应用科学去解决问题。因此,只掌握科学和技术是不够的,设计是如何用 科学和技术 的学科。这也是为什么“艺术家见自己,科学家见天地,设计师见众生!”

所以从本质上说而言,设计是一种方法论。对此专业的方法论的学习,这一点有点像查理芒格的“多元思维模型”。

2.设计是除艺术和科学之外未来不被毁灭的第三种人类智慧。

“ 分享型服务设计 诠释了设计最根本的宗旨是创造人类社会健康、合理、共享、公平的生活方式。人类的文明发展史是一个不断调整经济、技术、商业、财富、分配与伦理、道德、价值观、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设计是设计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它能激起我们人类追求单纯、和谐、美好的智慧,在人类继续进化过程中陶冶我们内在的潜能,而不至于追逐占有、享受,沉溺于奢侈、腐化、堕落,以致毁灭人类自身。”

“设计的目标不仅是人类感觉器官能感知的“物”—产品,而应该是人类需要技术、工具的目的—生存的真正需求—衣、食、住、行、用、交流等,这永恒的初心。”

所以设计不应该满足市场,跟随市场,而是应该看到这个世界真正的需求,从而定义需求,引领需求,创造需求。

4.讲座提问时,有一位同学问到,在实际工作中虽然我们也知道应该以设计驱动的方式做设计,但是,在现在的工作环境中没有办法这么做。

而柳老师的回答是,你给老板提交方案的时候另外再做一套方案,一套是在现有环境下必须给老板出的方案,而另一套则是完全从设计驱动的角度出的方案。后一种是对整体能力的锻炼。

这样做,前期你是比较累的,但这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我觉得这个策略特别好。适用于很多情境。

你可能感兴趣的:(柳冠中老师讲座 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