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黄帝内经》素问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9——其病所居,随而调之

(原文)

帝曰:夫子言虚实者有十,生于五脏,五脏五脉耳。夫十二经脉皆生其病,今夫子独言五脏。夫十二经脉者,皆络三百六十五节,节有病必被经脉,经脉之病皆有虚实,何以合之?岐伯曰:五脏者,故得六腑与为表里,经络支节,各生虚实,其病所居,随而调之。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病在气,调之卫;病在肉,调之分肉;病在筋,调之筋;病在骨,调之骨;燔针劫刺其下及与急者;病在骨,淬针药熨;病不知所痛,两蹻为上;身形有痛,九候莫病,则缪刺之;痛在于左而右脉病者,巨刺之。必谨察其九候,针道备矣。

(解读)

帝曰:夫子言虚实者有十,生于五脏,五脏五脉耳。夫十二经脉皆生其病,今夫子独言五脏。黄帝道:你说虚实有十种,都产生于五脏,具体说是与五脏相联系的五脉。可是人身有十二经脉,能够产生各种病变,现在你仅仅谈了五脏

夫十二经脉者,皆络三百六十五节,节有病必被经脉,经脉之病皆有虚实,何以合之?那十二经脉,联络人体的三百六十五个气穴,每个气穴有病肯定会波及经脉,经脉的病又都有虚实,它们与五脏的虚实怎么能相应呢?

岐伯曰:五脏者,故得六腑与为表里,经络支节,各生虚实,其病所居,随而调之。岐伯说:五脏本来和六腑有表里的关系,其经络和支节,各有虚实的病症,这要审视病变的所在,随即进行调治。

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病在气,调之卫;病在肉,调之分肉;病在筋,调之筋;病在骨,调之骨;如病在脉的,可以调治其血;病在血的,可以调治其络;病在气的,可以调治其卫气;病在肌肉的,可以调治其分肉间;病在筋的,可以调治筋;病在骨的,可以调治骨。

燔针劫刺其下及与急者;病在骨,淬针药熨;病不知所痛,两蹻为上;身形有痛,九候莫病,则缪刺之;这要用火针劫刺病处和拘急的地方。如病在骨,可用针深刺,出针后,用药温熨病处,如病人不知疼痛,则针刺阳蹻、阴蹻二脉是最好的了;如有疼痛,而九候的脉象没有病变,就用缪刺法治疗;

痛在于左而右脉病者,巨刺之。必谨察其九候,针道备矣。如疼痛在左侧,而右脉见了病象,就要用巨刺的方法治疗。所以必定要谨慎观察病人九候的脉象,然后进行针治,这样,针刺的道理就算齐备了。

今天学习了其病所居,随而调之。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黄帝内经》素问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9——其病所居,随而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