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观后感(2)—名正言顺

曹操为了名正,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有能力、有智慧、有野心,可惜出身不好。他的爷爷是一个太监的养子,所以他就成了宦官之后。他想有所作为,只能在朝廷中做个小官,还处处受排挤。但是他的野心又不仅仅如此,所以他要起兵打天下。

不能说打就打啊,得为自己的野心行为找个恰当的借口。于是,他把根本没有什么实权的皇上绑来了,也不篡位,挟天子以令诸侯,皇上的命令就是他的命令,这样一来不降于曹操的,都是不归顺于朝廷,他也就有了发兵的借口。

这样,曹操起兵,名正言顺了。

刘备也想打天下,他想名正,就容易多了。汉室宗亲,当时天子的叔叔,匡扶汉室的大旗一摇,很是得民心。所以刘备招兵买马、招贤纳士要比曹操容易很多,因为他名更正,言更顺。

现代人谈论起《三国》,总会有曹操奸诈,刘备仁义,诸葛亮智慧,关羽忠义,袁绍无能的印象。其实这些都是后人记录历史时的主观感情色彩,看《三国演义》,那是罗贯中眼中的三国,读《三国志》,那也只是陈寿笔下的三国,看电视剧,那也只是导演所理解的三国。真正的史实,无人可知。

乱世出英雄,无论魏蜀吴,都没有错,都不是反派。只要能被记录下来,流传世人的,无论文武,都是英雄,都值得敬佩!!!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国》观后感(2)—名正言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