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拿着北京户口,却只能开出租车 | 悦行录

我通常只在电视和书里感受过北京。到北京后才发现所剩的老胡同儿寥寥无几,而老胡同儿外是四通八达的大马路,据说北京的二环内几乎没有高架,就连三环也很难实现高架全覆盖,通常外地人在北京开车耐不住性子,北京的出租车师傅也大多为本地人。在北京出差的那几天,那些孤独握着方向盘的身影一直不断在我心里泛起。北京的出租车司机是这个多元社会的一个缩影,他们有的是为了接女儿上下学,有的是逃避婚姻,有的是被迫背井离乡多挣些钱,有的则是打算开一辈子出租车......

文 | 悦超

四月中旬,早晨7点半,深不见底的胡同儿里时不时传来叫卖豆汁儿的吆喝声,卖早点的大叔大妈多半是本地人,身边时不时走过几个悠闲地嚼着煎饼果子的中年大叔,走两步见个人唠嗑两句,还有的则拎着鸟笼或要走到附近的公园遛鸟,仿佛一切都按部就班好了。

听朋友讲,三环以内很难再看到供人参观的四合院了,好在留存的胡同还有那么一些。也只有身处于胡同儿里,才会发现这里别有洞天,这也是我第一次见到带有本土气味儿的北京,纵横交错的老胡同,居民住的老房子星罗棋布地排列。

胡同儿里的北京人特别乐观,或许是因为拿着全国最自豪的帝都户口,他们也特别热情,因为胡同儿外面的北京人替他们分担了忧伤。

走出胡同儿口,北京就和上海一样了,身边一样闪过匆忙的脚步,一样有着拼命钻地铁的人儿,一样车水马龙。


“护送女儿就是我每天的工作”

陈师傅

80后

北京郊区

西单大悦城。

对于80后的陈师傅而言,在北京结婚后的这八年时间和以前过得不太一样,因为他现在有了一个7岁的女儿,钱和护送女儿上下学成为了他每天都要面临的现实。陈师傅的女儿在三环上小学,自己一家却住在五环外的郊区,每天7点送女儿上学,上午在四环内开出租车,直到女儿下课,再一起从三环到五环。

从西单到建国门,地铁本可以两站就到,陈师傅和我在这条只有五六公里的主干道上堵了一个半小时。

“有了女儿之后,就没出过北京了,每天完成护送女儿的任务,开开出租车,日子就这么过了。”陈师傅对上海充满了憧憬,他希望女儿以后能去上海。

“北京太堵,太旧,太大压力,但那又怎样呢,就这样过呗。”

陈师傅的抱怨估计也只是说说,从他眼里我看到那个传统的三代人,六口之家的场景,爸妈经营着小超市,老婆在家那边的小企业做着最普通的会计工作,老丈人家那边偶尔周六周末带带孩子,至少在首都,户口稳,钱也凑合,六个人辛辛苦苦把一个孩子拉扯大。

为了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陈师傅自己历尽种种艰辛才把旧车牌换到新车上,更何况,从五环外送女儿到三环内上学这样的困难都解决了,陈师傅每天一样活的很自在。

“我打算就这样开一辈子出租车了。”陈师傅把我送到后,毫不墨迹,一个转向朝着长安街方向驶去,那里还有更多的人在等车。


“光鲜亮丽的大厦,谁特么知道里面的人会不会一样光鲜?”

张师傅

70后

北京六环山村

地坛。

大家似乎都聚在三环以内吃肉喝酒,所以从东三环到东五环以外,除非加了价才有出租车接单。来接我的是一辆京H打头的黑色北汽,师傅在电话里就像我展示了一口浓厚京味口音:

“好家伙,小伙子来啦,走起!”

上了车,系好安全带我才看清楚这位张姓师傅的真容,“呵,好家伙”,张师傅黝黑的面容,让我想起此前在APP里看到的信息,张师傅,累计接单“1.1万”,一看就是个老司机了,还是个出租车老司机,常年在外跑估计也没少受风吹日晒,一脸沧桑的样子。

果不其然,张师傅今年都快50了,但第一眼见他那满脸带着笑容的脸,你绝对想不出他还没结婚。“我虽然有北京户口,但是在六环外一个小山村里,一不小心就过了40多年,也没想过啥规划。”

和之前的陈师傅一样,张师傅从来都没出过北京,但张师傅仍旧没结婚,“嗨,我们这个年纪的人了,要么就是自个儿要求太高,要么就是别人瞧不起咱,也不着急结婚了,好家伙。”张师傅抽了根烟长叹一口气说道。中午东三环开往东五环外的路并不太堵,我和张师傅在这条只有半小时的短暂路途中聊起了人生。

“好家伙,你是做记者的啊!”张师傅的口头禅就是“好家伙”。

“做什么都一样,为了工作,为了生活。”

“你们这样的工作我很佩服,敢说敢做,我就爱看一些记者做的暗访和调查报道。”说到这里,张师傅和我吹起了他那帮做记者的同学光辉的历史。

张师傅指了指挡风玻璃前的那多栋大厦,“瞧瞧,好家伙,这么漂亮的大厦,谁知道走出来的人是一副什么皮囊,有些时候你拼了命也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其实也不过如此。”

“我现在没有什么烦恼,一路走来过往对于我来说仿佛一片空白,也不想出北京,就这样开开出租车,累了就约朋友一起烧烤吹牛逼,好家伙一个人过得真舒服。”

坦荡的张师傅给了我去和一位公关约见时紧张的情绪。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写文章也好,去见喜欢的人也好,去和人谈合作也好,人生就像过客般轻轻地来,安然地离去。

有时候正如我的青春一样,迎接青春跑来,又目送青春离去。

下车前,张师傅说只有握着方向盘的时候,才觉得自己是坦坦荡荡的,有了坦荡就有了安全感。


“儿子快读大学了,必须开出租车攒钱”

杨师傅

60后

北京东六环郊区

东五环某路口。

我是杨师傅的第40单,期初还有点忐忑,在这个四周都是泥泞的小路也能随手就呼到出租车,北京出租车师傅真勤快,竟然是个新手师傅。

从东五环到西二环,杨师傅送完我这一单还要去学校给她那刚满20岁的儿子开家长会。上了车后我才发现,这是一个闲不下来的好妈妈。

“我待会还得从西三环跑到北三环去开家长会。”杨师傅是北京人里典型的晚婚晚育,30来岁晚来得子,如今孩子终于考上了大学,自己在两年前也退了休。

“孩他爸整天在外面跑生意,这两年生意不景气,孩子要读大学了,自己在家闲着还不如出来跑几趟出租车赚点生活费。”杨师傅总嫌自己年轻的时候没抓住在北京的机会,“那会,别人家都拆迁,就我们家一二十年的老房子了,也不给拆,自己年轻的时候没少玩,现在想想还真后悔。”

杨师傅可不想和那群跳广场舞的大妈一样,晚婚晚育的她的同龄人早已抱起了孙子,“孩儿以后得在北京买房,得给他安顿好。”

克服了不能享受退休带来的安逸之后,杨师傅毅然决定选择了出租车,“总算有一样能让我这个年纪还能做事的活儿了,这活儿现在年轻小伙子还干不下去呢。”

“等小子哪天给我抱孙子了,我还是要跑出租车的,得给这小子赚奶粉钱啊。”和很多母亲一样,杨师傅的愿望也很简单和平凡,说起来,双手握着方向盘的她也没少笑。


“超市不景气,只好开出租车”

彭师傅

90后

湖北人

东三环某大厦。

等了好久,彭师傅终于来了,上车前我还在怀疑这位开着京牌的年轻师傅到底是不是北京人,如果是北京人,这么年轻的京城少爷会出来开出租车吗。

寒暄几句之后,有一句话令我感动地热泪盈眶“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是的没错,这位彭师傅竟然是和我一个地方的人,“我一听你的口音,就觉得你像我们那儿的。”说完这句话彭师傅立马改口和我讲方言,“来北京是玩还是工作,打算待几天咧?”

“师傅你一看就没少在北京待,普通话这么标准,你要是不说方言,我还真听不出来你的口音。”

“在北京已经待了10年了,18岁高考完就来北京打工,因为有亲戚在这里,头几年在厂里待过,做过衣服,装过手机,觉得厂里还是太累,攒了点小钱在四环某大学边上开了一家超市,但这两年你看都是x家和x森的便利店,我们这些超市还怎么活呀。”

彭师傅这两年在北京没有一天没想过回家的筹备,早年在北京,年轻,能拼命,那时候生意也好做,但是这两年超市生意越来越暗淡,只好忍痛把自己借钱买的车拿来开出租车了。

“还准备把这京牌的车开回家炫耀一番的,这两年开出租车,跑的多了,车也损得不行了,回家前就把车和车牌都转出去。”彭师傅也快30了,准备结婚的时候,就是他回家的时候,他越来越觉得在家挣钱比北京要舒服和踏实。

“在家10块钱也是花,在北京10块钱也是花,但家里更能攒到钱,更有家的感觉。”彭师傅说北京十年,感觉年少时的追求、攀比都逐渐淡然了,唯一留在心里的就是家。


“08年8月15日那天下午冒出一条长龙”

王师傅

50后

北京大兴

西三环。

下午4点半,车逐渐多了起来,路也开始堵了起来。“哎呀,10年前可没这么堵的,可咋就一下这么多车了。”王师傅这一段几乎是说唱出来的,今年已经60多岁的他看起来还是那么的硬朗。

车内饰盖子上放着一个破旧的帆船摆件,里面的液体早就变得发黄,看着里面发黄的液体翻江倒海,我没少出冷汗,因为在超车和加塞上面,王师傅他却连眼皮都不眨一下。

王师傅十分怀念十年前的路,那时候可以哼着小曲儿,听着动感的广播,一路兜风窜过去,现在他不得不停下来去看西三环那些衣着时尚的姑娘。

“师傅,10年前不正好是北京奥运会吗,那时候不堵车吗?”

“10年前北京奥运会前面那会,哪有这么堵哦,这才都三环到四环了,还这么多车,那时候没这么多,但在奥运会期间,也就8月中旬左右,突然不知从哪儿冒出一条长龙,突然就堵了。”在王师傅心里,10年前的北京,路是最好开车的。

“现在的人买车都是刷信用卡分期,一家子两辆车都老常见了,我这破车开10年了,还能凑合一两年。”说完这话,王师傅一个转向,像条老泥鳅亢龙扫尾般蹿出这条堵车长龙。

希望以后这群臭小伙多出来骑骑车,给我们这些老油条多一些在路上享受的时间。”王师傅笑起来说道,“这群臭小子,在路上开车也不学机灵,尽学些歪路子,正儿八经跑步游泳可没少输给我们老家伙,到头还是我们老了。”

绕过一条堵车道,前方又遇到一条堵车道,也不知道从何时起,就突然冒出了一条长龙。

不知是王师傅老了眼睛不好使,还是他们这代人已经过气了。

``````````

文中我写的出租车全都是某打车软件......关于北京打出租车的故事,我还有很多,可是不小心就写到了4000字,为了阅读体验......咳咳,在北京的那几天都是滴来滴去,相比地铁,北京的公交和出租车上会有更多的故事,能从长安街一眼望到那头的建国门,却能在路上堵上个一个多小时。

不同于北京,在上海,你能看见城区的内环、中环,还有东西横贯、南北直通的延安、共和兴路高架,这样的场景在加班的写字楼向下俯视,灯红酒绿,霓虹闪烁,场面也较为壮观。但高架太高太多太密,那些在陆家嘴工作身处一两百米高层的人,不知道他们是否还记得那个曾经在高架下躲雨的自己。不过,我也从未在工作时间挤上去过上海的公交,也不太习惯夹杂着中沪英在自己看来是三种语言的上海公交车。

而北京的马路方方正正,这样显得北京的公交更纯粹,不会拐弯抹角,公交的乘务员地道的京味口音, 会驱散长途跋涉 来的乘客一身的疲惫。

上海会不会很羡慕北京市区内一环一环的环路,在那里的路上没有任何遮拦,你能看到无数颗看出租车的心,他们穿梭在每一条环线,他们行如风,走哪都能四通八达。

也许,在中国城市化的高峰期,所有的不满意和代价都是必须要付出的。

晚安,早点睡哦~

微信公众号:深夜清风(xifenggu6)

你可能感兴趣的:(他们拿着北京户口,却只能开出租车 | 悦行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