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赏读》(12)正视现实,安之若命

   

图片发自App

    庄子内篇第5篇《德充符》一共有六个小故事,今天我来说第二个故事。

    这个故事涉及三个人物,一是子产,二是申徒嘉,三是伯昏无人。子产确有其人,申徒嘉是虚拟的一个残疾人(看这名字兴许就是庄子自己杜撰的,徒嘉徒嘉,意思是徒弟中品德最好的),伯昏无人也是虚构的(还是杜撰,众人昏昏,无人可学,无人可学)。庄子真是讲故事的高手,没有人物,自创几个人物也要讲故事。

    先交代三人关系。申徒嘉与子产一起拜伯昏无人为师,跟他求学。徒嘉和子产是同师同学关系。

    下面是两个身份截然不同的学员对话。

    有一次,子产对申徒嘉说:“如果我先出去,那么你就留下;如果你先出去,那么我就留下。”这明摆着就是对申徒嘉的厌烦歧视。转天上课,俩人同室同位,子产又老调重弹:“上次我跟你说过啦,现在我要出去,你是留下还是不留下?你见了我这个大领导却不知道回避,你把自己看得跟我一样高贵吗?”

    可以看出,子产作为郑国高官,明显具有官本位意识,觉得与失去一只脚的残疾人申徒嘉同学同处不体面,所以,初次见面就提出不同出不同入的霸道条件。还没等对方反应过来,再次用两个反问句质问对方,这个表达加深了一层,犹如在申徒嘉心灵伤口上又撒了一把盐。傲慢无礼的形象跃然纸上。

    看看申徒嘉怎么应对。

    申徒嘉说:在老师门下,哪有像你这样的高官拜师求学的呢? 你津津乐道高人一等,是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吗? 你拜师学艺,是为了追求广博的见识,是践行人间大道。而你竟说出这样的话,不是完全错了吗!

    针对子产质问,申徒嘉作了有理有力有节的反驳。第一句反问,言下之意是我肯定留下跟老师学习。相反,你一个当官的倒不一定真是来学习的。第二三句反问,引用古语意外说明,高贵与否和身份职业无关,而与后天学习修养密不可分。咱俩人格平等,都是来向老师学习人间正道的。

    子产不愿甘拜下风,发起第二轮反驳,说:你形残体缺,还要跟古圣人唐尧比善心。受刑之人还不足以使你反躬自省吗?”

    申徒嘉说:我其实是不为自己辩解的少数之一。懂得事有无奈,泰然处之,只有有德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如今,我从一触即跳变为怒消云散,多亏老师的教导。我跟随老师十九年了,可他从未歧视过我。如今你我心灵相通、以德相交,注重内修,而你却用外在来要求我,这不又完全错了吗?

    在子产看来,申徒嘉没有自省意识,想做有德之人自不量力。为此,申徒嘉认为懂得顺应天命,安之若素,平和心态,就是最好的内在修为。而子产你总用外在要求我,注定大错特错。

    故事结尾,子产听了申徒嘉一席话深感惭愧,脸色顿改,恭敬地说:“你不要再说下去了!”

    本篇在思想主旨上与第一篇没有太大差别。外形条件不好没关系,只要努力内修,人人可为尧舜。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是鲜明的人物形象,还有修好形骸之内,远比捯饬形骸之外强得多!

你可能感兴趣的:(《庄子赏读》(12)正视现实,安之若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