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也是个“精神病人”

——观《你好,疯子》有感

我们这一生总是不断遇见,又不断分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马不停蹄地赶路,以为或许会是一生的朋友,下一秒便消散如烟,于是便有了“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感慨。

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感受,每当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心里总会有一个声音说“你不行”“你做不到的”。上一秒还觉得愉快无比,下一秒就郁闷消沉。身体里好像有几个小人,一起拉扯你,让你不知道怎么做选择。这些声音来自哪儿,为什么总能左右着自己。

直到看到电影《你好,疯子》我才恍然间觉得,这或许就是我要找的答案。

《你好,疯子》由饶晓志导演,于2016年12月30日上映,电影讲述了七个互不认识的正常人莫名其妙被关进了疯人院,为了逃出这堵高墙七个人费尽了心思。能“把死人说活”的话唠律师马睿、出口成章但性格懦弱的历史老师肖乃恩、“混不吝”的记者李正、一心只想回家见女儿的兽医韩沐山、脾气暴躁的司机杨猛、貌美圆滑的公关莉莉,外加一个失忆了的奇怪女人安希。这七个人想方设法证明自己不是疯子,因为精神病人不具备集体意识,所以他们聚在一起唱歌、跳舞,他们只想证明自己是正常人,然而看在观众眼里却是荒诞不羁,因为让一个正常人来证明自己是个正常人这件事本身就不正常。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一首《送别》让几个原本没病的人相聚在一起,然而事实上他们并不存在,他们不过只是安希幻想的几个“角色”,她的人格也是因为她的心理需求而诞生,并在她的成长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我们每个人在遇到困难时都习惯于幻想出来一些“伙伴”,从而得到心灵的满足,每当自己受到质疑的时候,心中的马睿便走出来说,“我反对”;每当自己的生活感到压抑的时候,心中的肖老师便走出来安慰自己;每当自己感到失落与无助的时候,心中的李正便给予自己一个坚实的臂膀;每当自己渴望父爱的时候,心中的韩沐山便会给自己买礼物、过生日;每当自己想要发泄的时候,心中的杨猛都会带着自己去流浪,教自己说一句“去他么的”;每当自己缺乏自信的时候,心中的莉莉都会走出来教自己梳妆打扮,帮自己找回自信。甚至很多时候我们都在伪装自己,在脑海里把自己变成另外一个“完美”的人,害怕他们从自己的视线中离开,于是将他们禁锢在自己的思想和潜意识里,然而当他们完全把你所占据时,却发现自己已经完全被吞噬成为了另外一个人,那个曾经的自己却早已不复存在。

面对着大都市的繁华与喧嚣,我们在迫于生活、学习、工作的压力时常常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呐喊”与自我调侃,而在影片中这种“呐喊”似乎一直都在被无限放大,甚至于把个体放在集体主义中“演绎着”挣扎与荒谬的故事;当那些“小集体”的美好状态被一点点打破,看似是一种很“残忍”的做法,但却给了每一个角色最好的“状态”;然而有集体的地方就一定会有矛盾,正如有人的地方就一定会有“江湖”,当集体“坚信”着利益至上的真理,话语权的出现却总是显得尤为重要,而争夺话语权却是“集体主义”中的一个“弊端”,但也是最具有个人化的情感表达,正如很多细思极恐的事,都不会有一个标准答案,更不会有很多人眼中的“完美结果”。

当安希勇敢地走出精神病院的大门,看似她已经完全康复,实则却是陷入了自己的一个“梦境”之中,把自己意外地带到了一个脱离现实的情境里;当她最后只剩下与大夫两个人在房间时,才是她真正康复的开始,此时的安希终于吞噬掉了她曾经在脑海中幻想的伙伴,以及自己人格中的“人物”,成为了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人;而她曾经的伙伴却是她生活中最好的“良药”,在她独立之时,看似是与自己的伙伴告别,实则却是与过去的“自己”告别,并寻找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世界。

没有人愿意被关在笼子里,问题是给你一片无边无际的天空,你是不是真的敢要。其实每个人都有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栖息地”,在那里可以无拘无束尽情地享受自我,享受着自己心中的那份坚定与独特,“无边无际”的天空看似美好,但却并不是适合于所有人,正如“疯子”就应该待在“疯子”该在的地方,正所谓勇敢地面对自我,并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便是最大程度上对完美的接近。想到这儿,我不禁感慨,原来,我们都是“精神病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原来,我也是个“精神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