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02

      今天阅读了《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的第481——500页。主要讲了影响惩罚效果的因素、误用惩罚的案例和有效应用惩罚的要点。

惩罚应用在家庭方面:

1.应用在争吵方面(给予脸色),初显越轨行为,即予脸色吓阻,亲子间关系良好,子女又是循规蹈矩时,孩子在某种情境中意外表现出不听话的越轨行为,父母若能适时收回亲善态度,板起脸孔警告,也具有吓阻作用。

2.应用在为人处事(批评)告明缺失所在,更能显现效果。对一般自尊自重,正常守规的孩子,在偶然无意间表现不理想行为时,若能及时予以指正,借机向孩子分析他的不当行为,让他知道自己的不足或缺失之处,以及父母对他的期望,往往也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3.应用在休闲生活(警告),适时给予警告,发挥收敛效果。

4.应用在手足吵架(斥责)抓住适当机会,适度表达怒意。

5.应用在家事处理(罚劳役)利用团体压力,代替服从权威。

6.应用在乱跑方面(体罚)幼儿摸索阶段,体罚易显效果。

应用到学校方面:

1.应用在上课秩序(给予脸色)不要因恶小而忽视,否则会因之渐趋频繁,形成难以改善的恶习。

2.应用在环境维护,批评的是孩子的行为,而不是孩子个人。

3.应用在自修课上(警告)处罚之前,施于警告,更能收到效果。

4.应用在专心听讲,实施斥责惩罚,宜指出良好行为,更具积极意义。

5.应用在同学相处,若能提供户外活动,或增加额外工作,亦能发挥效果。

6.应用在行为治疗,部分不良习惯,借助厌恶刺激,亦能割除积习。

惩罚诱使使用者依赖它,容易形成习惯,而忽视了以正增强作用来建立适当行为。惩罚会对不良行为产生强化作用,导致不良行为不但不减,反而增加。惩罚易拉远双方距离,惩罚缺乏积极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