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故事》:贫富观

下村先生的《论语故事》是日本战后年年再版的故事,在对《论语》解读的诸多著作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这本书开篇的第一篇就是讲“富人子贡”的故事。财富观、金钱观是我们每个人,无论是男性和女性,都要过的人生第一关。所以,这个开篇很有意义。

文中的子贡是孔子的得以门生,被称为“孔门十哲之一”,是众多弟子中“受业身通”代表,连孔子都称赞他是“瑚琏之器”,这是很高的赞誉,这里的“瑚琏”是一种宗庙祭祀的器皿,能够等如此神圣之堂,可想子贡的才能和品行。

子贡也是众多弟子中“凡圣双修”的代表,凡业富至千金,也曾在仕途上展露才华。而在圣业上,他思路敏捷,理解力强,能说会道,被孔子许为其“言语”科的高才生。

因为经历过贫穷和富裕的起起伏伏,所以,子贡自己摸索了对于财富的一些观念。子贡说:“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贫穷的时候不谄媚,攀援,富裕的时候骄横,这样的贫富观,如果能够做到,应该很了不起了吧。想想,对于普通人来说,能够以这种理念来规范自己,真的是很高的境界了。

但是,孔子说,“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一个是贫而无谄,一个是贫而乐;一个是富而无骄,一个是富而好礼;前者是要求和规范,后者是愿力和积极,能量是不同的。要求和规范,是一种修行,用持戒的方式来要求自己做到,终究是一种外在的形式,内在的其实还是现在了贫富的分别观中。

怎样才能超越贫富的观念呢?就是不要把贫富当做是自己洋洋得意的东西,自己身份的东西,而是应该当做是天命的委任,无论贫富,专心、真心的乐道好礼,才能够从贫富的分别中超脱出来。因为,这个道是“中道”的,“天道”的,它不会随着贫富境遇的改变而受到影响。

就像我们做工作一样的,如果我们把工作成就看得很重,那么就很难有一颗平常心去看待得失,虽然克制、调节,但是仍然无法真正的超脱。只有我们把工作当做是我们去践行“大道”,站在更高的维度去工作,我们才能保持能量的恒定而不受到境遇变迁的影响。

请关注:东篱读书会(微信id:qinghua8090)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论语故事》:贫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