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告白续

幸福是能够传染的,苦难同样也是。

在《无声告白》这本书中,莉迪亚的人生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但这份悲剧却不是她自己一手造成,而是完全承袭了她父母两人。

她父亲呢,是个因父母偷渡以后在美国土生土长的黄皮肤亚洲人(本朝人),艰而又难地在那片异乡的土地上生了根,早年因为人种问题,虽然机缘巧合有了书可读,但与外部环境处处格格不入,从小到大没有什么朋友,长久闷头学习的时光中,一个非常孤寂压抑、极其匮乏关爱的性格就此形成,融入外部群体,成了心头的剧痛和最迫切的期待。

这使得在他以后的数十年人生中,一直想要与别人打成一片,而这已经化为了心底的执念,迫使着他不间断地向外辐射。只不过这执念,被他聚成了一束强有力的能量,悉数打在了二女儿莉迪亚的身上。

她母亲呢,一个有着理想和追求的女性,从高中就想要从事医生工作,但在那个有着性别偏见的时代,从她那个被父亲抛弃下的母亲,到大学的导师,到同学,甚至到外部的社会,都貌似温和而实际上强硬地灌输她只适合护士的工作而不是医生。

倒不是说她放弃了从一开始不管别人怎样阻挠都矢志不渝的志向,而是三年级那年,她恰好遇见了执教的他,一见倾心,然后她主动吻了他,就此成了双。而后因为腹中的胎儿,不顾她母亲的强烈反对,与他成了家。在当时,不同肤色的人种之间,是明文禁止结合的。但他们终究是成了婚。

她的理想虽然一时偃旗息鼓,但一直还在,相夫教子、洗衣做饭,呆板单调的居家主妇生活,不仅没能使得暗藏的理想泯灭,反而在有了一子一女后的某个夏天,烧山野火似的猛地飞蹿膨胀。而后,她毅然决然地抛夫弃子,独个一人另投他乡,继续追求当年未竟的梦想。

时隔多年以后的她,在学业上遭到了理所应当的困阻,但这并未使她退步,然而造化弄人,好巧不巧,此时腹中有了老三。这回,她无论如何,也不得不放弃了。

但心底的梦想依旧会在家庭的琐事中、暗夜的平静中、以及外界的见闻中,撩拨心弦。与她很是相像的二女儿莉迪亚,在不知不觉间,成了她实现梦想的替代者。仿佛只要莉迪亚能够从传统的偏见中胜利脱身,就等同于她自己做到了一样。

悲剧,就自然而然地转嫁到了莉迪亚的身上,他们从没有去关心她真正的想法,恰好她对他们的要求,总是迎合顺从,藏在心底的渴求,也从未说出口。

以前好讲,孩子是一张白纸,在上面画成什么模样,ta展现出来的就是什么模样。看一个人的真实内在,往往无法脱离家庭环境,说得更透彻一点,是成长环境,当然父母亲的关爱,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成长环境给小孩子带来的塑造作用,是终其一生都不会脱落掉的印记,尚未成人的莉迪亚如果没有走向悲剧的结局,以后或许可以幸福,但至少截至悲剧的发生,她始终不曾幸福。

莉迪亚的死,在他们的家庭中激发出了如同海啸一般的影响,这个过程持续的时间很久,造成了反应几乎让家庭破碎。但悲剧中的他们,在那一天,同时醒悟了,或者说被救赎了。她的死,竟成了他们的醒悟的催化剂,让人不胜唏嘘。

绕了一圈子,其实我想说的是,悲剧的始作俑者,极有可能也同时是悲剧中的主人公,他们也或许正在无时无刻地做出从未被察觉的无声告白,茫然不觉地等待着一场从天而降的救赎。

你可能感兴趣的:(无声告白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