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未优秀

小学和初中时,虽然我们在小县城上学,我们没有日本动漫看,没有网游玩,也没吃过什么日料和法式大餐,更在去市里上高中时被嘲笑土鳖,被嘲笑不懂马尔克斯和龙应台,被嘲笑没去过ktv,不懂威士忌和鸡尾酒,可我们是在读者,青年文摘,意林,少年月刊,故事会这些杂志还有各种文学经典陪伴下长大的。那个时候,老师们留时间让我们看杂志看名著,还会带我们郊游野炊,然后一路上给我们讲故事,那便是最好的语文教育,而我们这一代人的文学功底就是在小学打下的。到了初中,学业负担加重,但平时的语文和英语课程中,老师还是会讲很多故事,或是他们的过去,或是处事为人的道理和感悟。我那个时候经常跑到办公室问英语老师问题,或语文老师,其他老师我感觉有些凶,总不敢去打扰。现在还经常能想起来当初钻死牛角把英语老师问得头疼的场面,而曹老师却在太阳下给我讲了一个多小时,那会的我总很叛逆,老师让背单词我不背,让写作业我直接胡写,上课时脑子都不知道在哪里神游,下课了却发现一堆不会,又去骚扰老师。想想过往,过去的自己并不优秀,而现在,依旧不优秀。我从小被说性格有缺陷,过于敏感,小学也被老师骂没有未来,没有朋友,以后完蛋,到了初中,一些老师对我唯恐不及,依旧说那些老话,也让当时的我甚至自卑到口吃,小学也口吃过一段时间。那种深深的自卑伴随我到高中,甚至持续到大学。我一直认为自己被别人讨厌是因为我性格有缺陷,太敏感,也活在那些话中。毕业后,我接触到了翻译学,知道了很多翻译家的故事,许渊冲先生影响了我很深,他坦然自若,无谓他人,自傲而不自满,敢爱敢恨,敢于反驳批判的精神,是我永远追求的方向。是啊,人生何必为了他人而活,如果谁让你不痛快,你就怼回去,要哭也是他们去哭。不敏感,又如何当一个学者?一个人深处这世上,若是什么都感觉不来,又和木头有什么区别,而木头在活着的时候还有树汁滋润,能有感觉。性格缺陷又是什么?缺什么?每个人都和流水线上的玩偶一样,就是没有瑕疵?没有缺陷的人,他又是什么样子?他是否完美如白纸,如提线木偶?恐怕孔子也不能算作完美,因为孔子曾想过被重用,还曾怨别人不重用他,否定他的思想。可几百年后,他的思想却被发扬光大,直至今日,依旧熠熠生辉。历史上那么多人,新闻里那么多人,我不曾见过一个活得完美无瑕的人。他们曾定义过的性格没缺陷的人,如今不也活得碌碌无为,醉生梦死么?那些不敏感的人,不也同样被他人批判过?一些人也离他们远去了。我始终无法明白缺陷的含义,也不知道敏感的坏处。残缺同样是美,甚至更为惊艳。艺术品价值的衡量与其稀有性成正比,世人眼里不为人理解的艺术,却往往流传千古。那些存量过大,整齐划一的物品,连考古的都会把它们锁在仓库,它们不会被放到精致的玻璃箱里展出,而会永远落灰。而敏感是科学家和文学家,艺术家最优秀的品质,每一次新的发现都与研究者敏锐的直觉有关,青蒿素的发明便是屠呦呦不断思索,即使是他人不经意的一句话,她便能联想到青蒿素的制备工艺。孤独,也是学者的常态。若是朋友一堆,天天聚会,恐怕连入门书都看不完,谈何成为学者?君子之交淡如水,就是这个道理。而我的朋友,她们总是害怕打扰我,即使再难再不快,也不会抱怨撒泼,更不会干涉我的生活和未来,也不会认为我做的一切是在幻想。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从未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