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第371天,15.31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

一字一句读《论语》第371天

原文阅读:

15.31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译文讲解: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彻夜不睡觉,用来思考,结果没有什么获益,还不如学习为好。”

启发思考:

        这一章讲的是学与思的关系问题。前面《为政》篇学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的是同一个道理。学习不思考,会越学越糊涂。独自一人苦思冥想,遇到问题不能求学于书或求问于人,这种认死理、爱钻牛角尖的学习方法同样不可取,且有危险,所以要多读书,多思想。这里,孔子又提供了自己的切身体会和经验他说他自己曾经为了研究一个问题,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专门去思考去研究,结果发现没有用,不如去求知。

        可能你自己也有类似的亲身经历。有时候在一个问题上卡住了,一时之间冥思苦想,不得其要,反复思考,想得头昏脑涨仍然没有出路。此刻,换一个思路和方式,重新看材料、理大纲,与师友交流探讨。也许不经意间灵感出现,立刻豁然开朗,有了思路。

        关于学与思的这两句话,是人人皆知的治学格言,但是未必人人皆能做到。有的学只知埋头苦学,却不善于独立思考,不能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智慧和能力,结果读了一辈子书,只有掉书袋的功夫。还有的人就像杨绛先生批评的那样:“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这种人没认真地读过几本书,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敢天马行空,胡说八道,结果必然是贻笑大方,洋相百出。

        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否则有害而无益。只学习书本或别人的经验而自己不思考,就如眼观五色,耳听八音,容易使人眼花缭乱,迷失方向;只知其然,不其所以然。学,无论学习古代典籍,学习别人的经验,还是亲身体验,都必须经过大脑的思考,上升到理性高度。一个人的耳闻目见可以了解很多情况,但如果不加思考就会迷惘而无所适从。反过来,思必须以学为基础。只是一味苦思冥想而不学习已有的经验智慧,就会脱离实际,也有陷入空想的危险。

        当然,就学习过程而言,学与思本来就应该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一个完整统一的过程。严格地说,没有思的学和没有学的思都是不成立的。因为学习本身就包含了思考的成分,而思考也必须建立在学习基础之上。学是思的前提,思是学的深化,学思并重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西汉贾谊说过,学习,就像太阳;自己静居独思,就像火。不去跟别人学,老是自己在那儿苦思冥想,就像放着院子里的阳光不要,跑到屋子角落里去就着那火光,可以小见,不可以大知。

        钱穆也说过,“人必生于群体之中,并成长于群体之中而成其为人。所以学问,不是一人之学;道,也不是一人之道。一定是在群体之中,才有学有道。而群体,也非一日之群体,自古就有人,就有群体。所以学习要学别人,也要学古人,才能得道。”这就是所谓的人类的“集体大脑”,要向上下五千年的集体大脑去学。

        君子贵尚乐群而敬学,贱下离群而独思。所以,即使没有特别具体的学习目的,多去上上课,多听听老师的传授,多认真思考体会,多与师友们交流互动,多接收一些“知识刺激”,都有助于益智解惑、修身立德。总之,博学多能、学以致用、言行相符,是有德君子的必备素质。学习则是人生修养的主要途径,学是基础,获得前人和他人的集体智慧,思是关键,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认知,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学习第371天,15.31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