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住处不远有一间市图书馆,浊某孤陋寡闻的缘故,住了许久恍然未觉,直至今日才亲自拜访,一探究竟。

闹市中的图书馆并不算渺小,上下三层开放,有电子、报刊等借阅室免费对外,最晚开放至晚九点,颇为人性。

我不知此处图书馆风情如何,在杭州,图书馆里的员工们对彼此的称呼是“老师”。张老师、李老师、王老师等等。

宁静的工作让人沉淀,少有商贸的勾心斗角,人因此而恬静,所以才会用“老师”来称呼彼此。“老师”一词,相比“老板”“老总”,总归是更少喧嚣的。

此时此刻的我坐在二楼借阅室,正对着空调,体感不冷不热,四周还算空旷。唯一的可惜便是有插座的几个位置已坐满。我只能开着笔电,依靠电池艰难码字。

我不知该说这是幸运还是不幸。我们国家的公共场所向来是不缺人的。

无论是广场、电影院、游乐场、车站,你总能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所以你总是在担心,会不会晚来,会不会去了没有属于自己的位置。

唯独闹市里的图书馆,无论何时造访,你都有很大可能找到一个安静的角落,一个不需争抢、暂时属于你的位置。这是个体的幸运。

然而,再仔细想想其实挺惊人的。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有那么一个地方,有空调、有座位、有充足的照明,还有免费的WIFI(尽管我没连接成功),可人却依旧不满。我不知这是否是集体的幸运。

这大约是人心所向吧。人流总是在人心所向的地方汇集。人心所不向往的地方,哪怕硬件设施再完善,它依旧是空荡的。

紧接着我遇见了可能是所有公共场所都会遇到的尴尬事。一名坐我身旁的女士手机响起,看姿态,女士似乎也不着急,不紧不慢地接通了电话,堂而皇之地在阅览室里聊了起来。她的声音不算高昂,但也没有刻意压低语调。

这样的行为,单用“素质”二字去评价是简单的,困难的是如何去杜绝它的发生,于此我亦没有什么好办法。

化浊

2018-09-05

你可能感兴趣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