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石 | (北宋)时仲——“米题药洲石”与时仲等题名

(北宋)时仲——“米题药洲石”与时仲等题名


《时仲等题名》

徐自强主编 《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卷40/4 《时仲等题名》

北宋元祐元年(1086)三月八日刻。

清乾隆34年(1769年)2月,翁方纲重摹勒。

石在广东广州。拓片高34厘米,宽50厘米。正书,左行。与米䒬“藥州”二字同石。

《时仲等题名》:

时仲公诩
積中同游
元祐丙寅季
春初八日题

药州
米黻元
章题

乾隆己丑仲春大兴翁方纲摹勒

米芾(1051年—1107年),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湖北襄阳人,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

在广州“药州遗址”是最小的西湖,水域面积只有四百多平方米。这个西湖,原来长百余丈,周围有500丈长(约合今1600米),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国(911—972年)皇宫宫苑(史称南宫)中的人工湖(又称仙湖),其中有一处水中沙洲——药州,为当年南汉国王令方士炼丹药之地,以石景为特色,又名石洲。北宋灭了南汉国后,药洲成为士大夫泛舟觞咏的游览胜地,名为西湖,自宋至清,很多著名诗人墨客留下了吟咏诗文。明代“药洲春晓”曾列为羊城八景之一。

药州遗址门景

“药州遗址”位于广州教育路上,与西湖路交界。西湖路,就是沿用了过去这里西湖的称谓,另一头连着广州最繁华的北京路商业步行街。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广州的中心区域。

“药州遗址”应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地上遗存,距今有一千一百年历史,如今缩小到仅为一千四百平米的庭院,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就是一泓湖池以及围绕其间的近十方大型置石,更像是一个以石景为主打的小型园林。这些石头当初都是南汉国宫苑的园林置石,有九块特别高大瑰奇(史书记载高有数丈),仿佛天上陨落的星宿,史称“九曜石”(九曜指北斗七星和辅佐二星),此地因此又称九曜园。只是经过了千年的沧桑变迁,大多残缺不齐、面目全非了。整个北部院墙都是碑廊,都是明清两代有关药州和九曜石的诗文,保存尚属完好。

药州遗址四周高楼环绕

清代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翁方纲担任广东学政,历时八年,发掘出了北宋米芾题“药洲”石,更是声名大噪,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翁方纲学识渊博,精研经术,长于考证,能书善诗。他平生对于苏东坡和米芾最为服膺,其斋名”苏米斋“即由此而来。所以,他一生对于苏东坡和米芾的书迹诗文颇为留意。当时,翁方纲得知米芾曾来过广州,在药洲九曜石上留有题刻,就四方寻找,历时多年,果然在广东布政使署的东园树丛里找到了米芾所题刻“药洲”石(今置于水池北岸上),此石高约五尺,状如持笏,上有“药洲。米黻元章题”;另有“时仲公诩积中同游,元祐丙寅季春初八日题”字样(后来据金石学家阮元考证,“元祐丙寅”一段并非米芾所题,应为后人所题),翁方纲喜出望外,名之为“米题药洲石”,手摹勒石,迁置于学政署(即今药洲遗址)。

“米题药洲石”字迹尚可辨别

《米海岳年谱跋》云:

“九曜石在学使署中,其一在藩署东斋,上有药洲二字,旁书米黻元章题。又有‘时仲诩积中同游,元佑丙寅季春初八日题’十八字……”。

注:

1、撰写内容来源于个人收集的文献,属学术探究范畴。
2、版权属于时进军个人,转载需注明。

你可能感兴趣的:(访石 | (北宋)时仲——“米题药洲石”与时仲等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