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灵哲思】:由〝听不懂〞想起

★❤


  对于一位知道某特定事物的人来说,假设说他为A好了。
  A想要把他知道的这事物分享给人。把这事物当Z好了。


  而这种分享,在对方还不懂如何享用Z时,在不懂Z的时候,别人肯定是惧怕与怀疑交迭的。因此,没那么容易接受Z。而且,就算是接受Z,别人还要克服过去对该事物Z的不熟悉,于过程当中或许会有一些起起落落的特殊反应,或是因起落反应而感到不适,往往,对这种不适,会导致对Z的踟蹰不前。

  于是,这段从不懂Z到懂Z,从懂到亲自品尝Z并享用到Z,这还是有个过程的。

  这个过程,很有意思,究其长短,因人而异。

  假设,A所对的对象,有BCDE四人。


  ︻
  A对这四人说Z。

  B表示听懂了,但没听进去。
  C表示听懂了,也听进去了。

  D表示听不懂,且丝毫没有想要懂的意愿。
  E表示听不懂,却表示强烈想听懂的意愿。
  ︼


  后续,


  ︻
  C会开始试Z,
  ︼


  ︻
  但B不会试Z。
  ︼


  ︻
  而D嘛…

  在A得到D的反馈后,A需判断,究竟是D的动机还不够强烈(这属1),还是自己的表述法不足以激发D的动机(这属2)?又或是D与Z真无缘,至少在短期间无缘(这属3)。

  处在属1的情境中,A须等待,并在等待当中学习如何见缝插针地促进D1的动机。

  处在属2的情境中,A须再观察D2的动机模式,然后,用D2动机所能被启动的方式,让D2要懂Z。直到D2要懂Z,尔后,D2就会开始试Z了。

  处在属3的情境中,A说得再好,D3也兴不起动机。这时,A放弃无效尝试,最明智。

  由此,可以知:
  对方,D之所以没动机的原因,须厘清。
  自身,A之所以说不好的原因,须厘清。
  ︼


  ︻
  至于E嘛…

  在A得到E的反馈后,A需判断,究竟是D的水平还不够成熟(这属4),还是自己的表述法不匹配于D的理解方式(这属5)?又或是E还真的太嫩,至少还要颇长时间才能懂(这属6)。

  处在属4的情境中,A须等待,并在等待当中见缝插针地促进E4的成熟。

  处在属5的情境中,A须再观察E5的理解模式,然后,学习用E5所能理解的方式,让E5理解Z。直到E5理解到Z,尔后,E5就会开始试Z了。

  处在属6的情境中,A说得再到点,E6再想懂,也懂不了。这时,A停止无效沟通,最明智。

  由此,可以知,
  对方,E之所以未成熟的点在哪,须厘清。
  自身,A之所以没说到点的原因,须厘清。
  ︼


  ︻
  结论:

  听得懂,粗分两种:
  听不进的听得懂…B
  听得进的听得懂…C

  听不懂,也分两种:
  不想听进的听不懂…D
  想听得进的听不懂…E
  ︼


  由A怎么把Z分享给别人的过程当中,其实,还可以从侧面了解到:A究竟是多么喜爱Z。达到极其高迈的喜爱的,哪怕遇到了属3情境中的D,貌似最与Z无缘的人,A也会专精对Z的滋味细致处,让细致足以突破…貌似最不可能突破的厚厚钢板。

  真有这种底气的,真要让D3品尝到Z的滋味,那也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哪怕是三大阿僧祗劫…

  如果,Z真那么好的话,那确实是值得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性灵哲思】:由〝听不懂〞想起)